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正是神奇的皮影戏。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是通过灯光的照射,让平面偶人的影子映射在白色幕布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皮影戏里的影人,用皮革或纸板做成。
皮影戏集民间美术、音乐、戏曲为一体,让幕布上的影子动起来。它是最早运用幕影原理的戏剧,因此有“电影始祖”的美称。
皮影戏的起源
皮影戏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兴盛于隋唐和宋代。
皮影戏表演要求简单,只要幕布一搭,两三个人边唱边演就可以了。皮影戏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受到人们的喜欢,很快发展并传播开来。明、清时期,皮影戏已经在全国盛行,一个地方往往有多个“影班”。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活着》里,就有皮影戏表演的场景。
皮影戏的传播
元代初期,皮影戏随军队流动演出,是军队里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艺人们白天做后勤,晚上为士兵表演,有的“影班”曾随军远征到了波斯。
公元13世纪,皮影戏传入南亚各国,其中以印度、泰国最为兴盛,15世纪传入埃及,17世纪传入土耳其,18世纪中叶传入欧洲各国。
1767年,一位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把皮影戏带回法国,并按照法国本土的服装样式做成影人,用法语演出,法国皮影戏由此产生。
1774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一次展览会上,率先把我国的皮影艺术介绍给德国观众。之后,他又举办皮影戏演出,庆祝自己的生日。皮影戏很快在欧洲盛行起来。
富有创意的摄影
马奔跑时,四个蹄子是全部腾空,还是总有一个着地?1872年,美国的斯坦福与科恩为这个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斯坦福认为马在奔跑时,蹄子是全部腾空的,科恩认为肯定有一个马蹄着地。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通过下赌注来坚持自己的观点。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这件事后,表示可以帮他们解开谜底。他在跑道一边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每架照相机的快门用细绳牵引。马飞奔而过,依次把24根细绳扯断,照相机拍下一组连贯的照片。根据这组照片,他们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科恩赢了。
事后摄影师麦布里奇为了炫耀,把这24张照片连在一起,到处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人们无意中发现:在快速牵动下,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电影的发明
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催化剂,启迪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连续影像”的研制上。1882年,法国人朱尔·马雷研制了可连续拍摄的“摄影枪”。1887年,爱迪生将连续的照片制成照片带,放在一个木盒子里面放映,制成了第一台“电影观赏机”,但这种电影只能通过一个小孔给一个人观看。
如果把“连续影像”的原理和皮影戏结合起来,将照片制成胶片,连贯地投射到幕布上,也许可以让多人一起观看。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进行研究,发明了放映、摄影兼用机。1895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大咖啡馆”放映了影片《火车到站》。当银幕上行驶的火车头喷着气迎面扑来时,观众们个个惊恐万分。
这次放映活动,标志着电影正式诞生。人们把这天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热情发言:
皮影戏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给大家带来欢乐。皮影戏传到西方后,促进了电影的诞生。
但是,当前我国皮影戏等古老艺术形式已越来越受冷落,能表演皮影戏的艺人也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它、了解它,进而发展它。
链接:
自己动手制作皮影戏中的一个皮影人。
工具和材料:
剪刀、铅笔、水彩笔、颜料、厚实的拷贝纸、钉扣、细木棍、针、线、白色幕布、能连接电源的电灯泡等。
制作步骤:
1.先找些皮影资料参照,用铅笔在拷贝纸上绘制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
2.给绘制好的人物形象涂上颜色。
3.把描绘好的人物形象按头、躯干、四肢分别剪下来。
4.把剪好的各个部位用线缝合起来,不要缝得太紧,要保证各个部位能够灵活活动。
5.在细木棍顶部打孔,用线将皮影人的手、胸、头分别固定在木棍顶部。
6.把幕布搭好,将电灯放至幕布后,插上电源,我们就可以在幕布后面表演了。表演的时候,皮影人应该紧贴幕布。
快乐尝试
到图书馆借阅一些关于皮影戏的书籍,了解皮影戏是如何表演的。看看皮影戏和电影有什么区别。
皮影戏集民间美术、音乐、戏曲为一体,让幕布上的影子动起来。它是最早运用幕影原理的戏剧,因此有“电影始祖”的美称。
皮影戏的起源
皮影戏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兴盛于隋唐和宋代。
皮影戏表演要求简单,只要幕布一搭,两三个人边唱边演就可以了。皮影戏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受到人们的喜欢,很快发展并传播开来。明、清时期,皮影戏已经在全国盛行,一个地方往往有多个“影班”。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活着》里,就有皮影戏表演的场景。
皮影戏的传播
元代初期,皮影戏随军队流动演出,是军队里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艺人们白天做后勤,晚上为士兵表演,有的“影班”曾随军远征到了波斯。
公元13世纪,皮影戏传入南亚各国,其中以印度、泰国最为兴盛,15世纪传入埃及,17世纪传入土耳其,18世纪中叶传入欧洲各国。
1767年,一位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把皮影戏带回法国,并按照法国本土的服装样式做成影人,用法语演出,法国皮影戏由此产生。
1774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一次展览会上,率先把我国的皮影艺术介绍给德国观众。之后,他又举办皮影戏演出,庆祝自己的生日。皮影戏很快在欧洲盛行起来。
富有创意的摄影
马奔跑时,四个蹄子是全部腾空,还是总有一个着地?1872年,美国的斯坦福与科恩为这个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斯坦福认为马在奔跑时,蹄子是全部腾空的,科恩认为肯定有一个马蹄着地。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通过下赌注来坚持自己的观点。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这件事后,表示可以帮他们解开谜底。他在跑道一边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每架照相机的快门用细绳牵引。马飞奔而过,依次把24根细绳扯断,照相机拍下一组连贯的照片。根据这组照片,他们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科恩赢了。
事后摄影师麦布里奇为了炫耀,把这24张照片连在一起,到处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人们无意中发现:在快速牵动下,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电影的发明
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催化剂,启迪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连续影像”的研制上。1882年,法国人朱尔·马雷研制了可连续拍摄的“摄影枪”。1887年,爱迪生将连续的照片制成照片带,放在一个木盒子里面放映,制成了第一台“电影观赏机”,但这种电影只能通过一个小孔给一个人观看。
如果把“连续影像”的原理和皮影戏结合起来,将照片制成胶片,连贯地投射到幕布上,也许可以让多人一起观看。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进行研究,发明了放映、摄影兼用机。1895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大咖啡馆”放映了影片《火车到站》。当银幕上行驶的火车头喷着气迎面扑来时,观众们个个惊恐万分。
这次放映活动,标志着电影正式诞生。人们把这天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热情发言:
皮影戏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给大家带来欢乐。皮影戏传到西方后,促进了电影的诞生。
但是,当前我国皮影戏等古老艺术形式已越来越受冷落,能表演皮影戏的艺人也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它、了解它,进而发展它。
链接:
自己动手制作皮影戏中的一个皮影人。
工具和材料:
剪刀、铅笔、水彩笔、颜料、厚实的拷贝纸、钉扣、细木棍、针、线、白色幕布、能连接电源的电灯泡等。
制作步骤:
1.先找些皮影资料参照,用铅笔在拷贝纸上绘制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
2.给绘制好的人物形象涂上颜色。
3.把描绘好的人物形象按头、躯干、四肢分别剪下来。
4.把剪好的各个部位用线缝合起来,不要缝得太紧,要保证各个部位能够灵活活动。
5.在细木棍顶部打孔,用线将皮影人的手、胸、头分别固定在木棍顶部。
6.把幕布搭好,将电灯放至幕布后,插上电源,我们就可以在幕布后面表演了。表演的时候,皮影人应该紧贴幕布。
快乐尝试
到图书馆借阅一些关于皮影戏的书籍,了解皮影戏是如何表演的。看看皮影戏和电影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