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无锡高新区作为国内知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 服务业 对策研究
无锡高新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复成立,是无锡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窗口、科技创新基地和转型发展引擎。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处于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一、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实基础
1.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必要性。
1.1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有利于落实好“三个服务”。通过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可以近可服务新区,远可服务无锡地区甚至整个大苏南,有效落实三个服务(服务高新区、服务无锡市、服务大苏南),促进整个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无锡乃至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1.2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是构建“三个新高地”的重要保障。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是落实高新区建设科技创新新高地、现代产业新高地、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举措和促进平台。人才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树立市场意识,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手段进一步地挖掘和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共同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为高新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2.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可行性。
2.1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广阔的市场。一是市场需求空间巨大。预计到2018年,无锡高新区重点产业从业人员数将超过50万人,年均新增人才将超过5万人,人才需求量快速扩张,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二是产业雏形初具。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无锡市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机构总数占四成以上,业务总数占半壁江山,是全市行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和引领者。
2.2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有良好的平台。2012年4月20日正式向江苏省人社厅递交了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创建申报材料,获得高度肯定。同时,高新区从体制机制、载体建设、政策创新、项目招商等方面加快推进了有关工作。2013年年底,省人社厅正式发函同意筹建江苏无锡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2015年4月,江苏无锡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掛牌,为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3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坚实的支撑。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是国家今后一个时期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江苏省制定了《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管理办法》,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人力服务产业专业园区,并将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城市进行试点。无锡高新区2015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为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二、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职能错位,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滞后。无锡地区人力资源业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粗放式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机构类型方面看,无锡由于长期以来受原有体制影响,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具有混合职能,在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一些市场化业务。职能的长期错位使得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色彩浓、市场力量小,尤其是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目前,无锡市521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非公机构403家,占比77.3%,且其中从事中低端劳务派遣机构超过200家;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和国资背景企业118家,占比22.6%。
第二,从规模体量方面看,无锡市范围内品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几乎空白,持证从业人员3500余人,营业收入15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机构占比32%。无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体量较小,在数量、规模、运行质量等方面都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有实力、成规模的领军型机构。
第三,从服务层次方面看,无锡除了少数几家国有企事业机构外,大多从事中低端的人力资源中介、劳务派遣等传统业务。高质量的管理咨询、教育培训、高级人才搜寻、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支持与衍生等高端服务项目比较缺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普遍不具备提供满足客户初、中、高级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不具备提供基于员工的需求设计人力资源产品服务的能力,不能够满足客户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后台的标准化与前台的个性化与自动化的要求,难以适应无锡快速增长的多元化人才需求。
2.行业分散,龙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明显缺乏。无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虽然在地理形态上形成了一定的集聚特征,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缺乏龙头型机构,行业功能形态相对分散,在技术关联、资源共享和行业互动方面都不够紧密,无论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还是营业额和经营效益,总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清晰、完整的产业链。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力度相对不足,本地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优势逐渐弱化,市场再开发的难度较大,距离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监管薄弱,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宏观管理体系处于不断调整完善的阶段,存在着宏观管理的法规体系与管理机制和办法尚待健全、行业法规与服务标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1。同时,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传统人事管理体制中分离出来的时间较短,一直没有明确的统计指标体系,监管职能也横向分散于各个部门。部分从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执业资格、缺乏诚信、良莠不齐的现象大量存在,人力资源服务业监管和指导功能都比较薄弱。
三、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2。路径则要通过职能转变,优化环境,培育主体,坚强监管来实现。 1.加快职能转变,鼓励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明确界定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竞争业务,加快职能转变,打造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两大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做好无锡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引导者和推进者的工作,推动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提供市场不愿做、做不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特定目标的智力引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政策传达、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等,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
市场服务方面,积极发展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紧紧把握区域发展、国际合作两大方向,开发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产品。尤其针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事务及阶段性高端需求,大力研发政府购买服务产品,积极发展薪资福利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员工服务、管理咨询及职能外包等中高端服务项目,着力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成长、开发、评价、激励、保障等各环节,提供“专、精、深”的服务产品,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满足各类用人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注重顶层设计,营造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单位、人才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与创新,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着眼长远,科学制订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规划。通过调研,全面厘清高新区乃至无锡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摸清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内容等基本情况,全面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需求状况及业务完成情况。通过拟订3年、5年,乃至10年规划,确定人力资源服务业从服务高新区到服务无锡乃至大苏南地区的战略目标。二是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市、区两级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产业园建设专项基金,分别用于招商引资、相关办公和政策兑现以及产业园创建涉及的载体建设、建筑装修费用、设备采购等费用。三是研究制定促进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探索在列入新区鼓励发展产业目录、规范统计口径、完善法规体系、办公场所租赁补贴、完善税收政策(跨地区重复征税、全额征税、差额征税、税收返还)、高层次人才引进补贴、紧缺人才培养专项补贴、品牌企业认定和奖励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3.引育龙头机构,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形成集群。一是引进品牌机构。围绕人力资源招聘配置、培训与开发、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支持与衍生服务等五大类,瞄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港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力资源服务高端和特色项目,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内涵。二是培育有潜力的服务机构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聯盟等方式,打造一批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地方人力资源服务龙头机构。三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多元融合发展。促进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群朝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促进产业不同机构之间的集聚效应与共生共荣效应,实现不同类型机构的有效整合,形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体系内部的合理布局,构建不同规模、不同服务层次和类型的机构间的产业生态体系3。
4.加大监管力度,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第一,加大监管力度,加快行业协会和非营利服务机构的转型步伐。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开拓市场、行业自律、技术服务、沟通企业及联系政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人力资源行业标准体系,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为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第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研究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制度,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严格考试考核,实行持证上岗,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2016HROOT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研究报告30页:影响人力资源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2]《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简明读本》,145页,完善高效配置人才的制度安排.
[3]2016HROOT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研究报告41页: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及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王学用(1974.11—)男。民族:汉。陕西咸阳人。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人力资源 服务业 对策研究
无锡高新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复成立,是无锡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窗口、科技创新基地和转型发展引擎。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处于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一、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实基础
1.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必要性。
1.1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有利于落实好“三个服务”。通过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可以近可服务新区,远可服务无锡地区甚至整个大苏南,有效落实三个服务(服务高新区、服务无锡市、服务大苏南),促进整个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无锡乃至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1.2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是构建“三个新高地”的重要保障。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是落实高新区建设科技创新新高地、现代产业新高地、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举措和促进平台。人才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树立市场意识,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手段进一步地挖掘和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共同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为高新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2.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可行性。
2.1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广阔的市场。一是市场需求空间巨大。预计到2018年,无锡高新区重点产业从业人员数将超过50万人,年均新增人才将超过5万人,人才需求量快速扩张,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二是产业雏形初具。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无锡市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机构总数占四成以上,业务总数占半壁江山,是全市行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和引领者。
2.2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有良好的平台。2012年4月20日正式向江苏省人社厅递交了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创建申报材料,获得高度肯定。同时,高新区从体制机制、载体建设、政策创新、项目招商等方面加快推进了有关工作。2013年年底,省人社厅正式发函同意筹建江苏无锡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2015年4月,江苏无锡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掛牌,为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3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坚实的支撑。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是国家今后一个时期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江苏省制定了《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管理办法》,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人力服务产业专业园区,并将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城市进行试点。无锡高新区2015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为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二、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职能错位,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滞后。无锡地区人力资源业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粗放式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机构类型方面看,无锡由于长期以来受原有体制影响,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具有混合职能,在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一些市场化业务。职能的长期错位使得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色彩浓、市场力量小,尤其是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目前,无锡市521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非公机构403家,占比77.3%,且其中从事中低端劳务派遣机构超过200家;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和国资背景企业118家,占比22.6%。
第二,从规模体量方面看,无锡市范围内品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几乎空白,持证从业人员3500余人,营业收入15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机构占比32%。无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体量较小,在数量、规模、运行质量等方面都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有实力、成规模的领军型机构。
第三,从服务层次方面看,无锡除了少数几家国有企事业机构外,大多从事中低端的人力资源中介、劳务派遣等传统业务。高质量的管理咨询、教育培训、高级人才搜寻、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支持与衍生等高端服务项目比较缺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普遍不具备提供满足客户初、中、高级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不具备提供基于员工的需求设计人力资源产品服务的能力,不能够满足客户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后台的标准化与前台的个性化与自动化的要求,难以适应无锡快速增长的多元化人才需求。
2.行业分散,龙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明显缺乏。无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虽然在地理形态上形成了一定的集聚特征,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缺乏龙头型机构,行业功能形态相对分散,在技术关联、资源共享和行业互动方面都不够紧密,无论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还是营业额和经营效益,总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清晰、完整的产业链。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力度相对不足,本地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优势逐渐弱化,市场再开发的难度较大,距离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监管薄弱,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宏观管理体系处于不断调整完善的阶段,存在着宏观管理的法规体系与管理机制和办法尚待健全、行业法规与服务标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1。同时,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传统人事管理体制中分离出来的时间较短,一直没有明确的统计指标体系,监管职能也横向分散于各个部门。部分从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执业资格、缺乏诚信、良莠不齐的现象大量存在,人力资源服务业监管和指导功能都比较薄弱。
三、无锡高新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2。路径则要通过职能转变,优化环境,培育主体,坚强监管来实现。 1.加快职能转变,鼓励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明确界定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竞争业务,加快职能转变,打造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两大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做好无锡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引导者和推进者的工作,推动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提供市场不愿做、做不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特定目标的智力引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政策传达、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等,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
市场服务方面,积极发展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紧紧把握区域发展、国际合作两大方向,开发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产品。尤其针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事务及阶段性高端需求,大力研发政府购买服务产品,积极发展薪资福利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员工服务、管理咨询及职能外包等中高端服务项目,着力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成长、开发、评价、激励、保障等各环节,提供“专、精、深”的服务产品,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满足各类用人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注重顶层设计,营造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单位、人才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与创新,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着眼长远,科学制订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规划。通过调研,全面厘清高新区乃至无锡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摸清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内容等基本情况,全面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需求状况及业务完成情况。通过拟订3年、5年,乃至10年规划,确定人力资源服务业从服务高新区到服务无锡乃至大苏南地区的战略目标。二是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市、区两级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产业园建设专项基金,分别用于招商引资、相关办公和政策兑现以及产业园创建涉及的载体建设、建筑装修费用、设备采购等费用。三是研究制定促进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探索在列入新区鼓励发展产业目录、规范统计口径、完善法规体系、办公场所租赁补贴、完善税收政策(跨地区重复征税、全额征税、差额征税、税收返还)、高层次人才引进补贴、紧缺人才培养专项补贴、品牌企业认定和奖励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3.引育龙头机构,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形成集群。一是引进品牌机构。围绕人力资源招聘配置、培训与开发、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支持与衍生服务等五大类,瞄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港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力资源服务高端和特色项目,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内涵。二是培育有潜力的服务机构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聯盟等方式,打造一批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地方人力资源服务龙头机构。三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多元融合发展。促进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群朝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促进产业不同机构之间的集聚效应与共生共荣效应,实现不同类型机构的有效整合,形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体系内部的合理布局,构建不同规模、不同服务层次和类型的机构间的产业生态体系3。
4.加大监管力度,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第一,加大监管力度,加快行业协会和非营利服务机构的转型步伐。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开拓市场、行业自律、技术服务、沟通企业及联系政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人力资源行业标准体系,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为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第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研究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制度,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严格考试考核,实行持证上岗,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2016HROOT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研究报告30页:影响人力资源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2]《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简明读本》,145页,完善高效配置人才的制度安排.
[3]2016HROOT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研究报告41页: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及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王学用(1974.11—)男。民族:汉。陕西咸阳人。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