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魂。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民间音乐生于民众之中,活跃于民众之中,最贴近人民群众,最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变化。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间音乐可以称之为纪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间音乐;轨迹
一、音乐文化的源头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像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而民间音乐则是这座花园里长开不败、争奇斗艳的奇葩。民间音乐是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是文艺创作的土壤,是艺术家创作的先师。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中国民间音乐是指由百姓集体创作的,能够真实地反映其生活情境的,生动的表达其情感愿望的作品。民间音乐是一般庶民百姓的音樂,是适合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具有鲜明的原生性。与中国传统音乐中其他三类音乐比较,宫廷音乐总被称为“雅乐”,民间音乐总被称为“俗乐”,而“雅乐”的产生却是宫廷乐官和乐工们到民间采集“俗乐”整理、加工、改编后得来的;宗教音乐也在民间祭祀典仪中的曲调和器乐等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佛、道等宗教音乐的;文人音乐更是以民间音乐作为艺术形态和内容根基,由文人加工创作的反映人们精神、理想和生活情趣的音乐。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民间音乐可以称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其他音乐的“根”或“源”。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只是注意到民间音乐这一本体,而没有重视它的重要载体——民间乐器。除了人声,音乐的重要表达方式都是通过乐器传达的,乐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乐器本身所特有的音乐物理信息,可以更快地让学生进入声音与音乐本体,激发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兴趣。将丰富的民族民间乐器引入中小学课堂是解决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是相对于其它一切途径来说最为经济和效果最佳的途径。
流行歌曲就是时代的标准,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时代在发展,流行歌曲也在变化。现在在流行乐坛上从周杰伦、王力宏到林俊杰,再到当前人气和口碑急升的台湾创作歌手吴克群等,在他们的音乐中都在加用“中国风”,而纯粹的中国风是“结合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譬如:王力宏的《在梅边》歌曲中唱腔“掺杂”着传统戏曲京剧、黄梅戏音乐中的唱腔等等,创造出复古、含蓄、寂愁、优雅、轻松等音乐格调。使得爱流行音乐的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及疏离感扫除了,知道在他们心中的偶像都在吸取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滋养,这样也就慢慢树立起当代中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喜爱,流露出对浓厚的中国风韵的热忠,也使得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味道的歌曲,在广泛的流唱过程中,被众多学生接受并喜欢。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带给你身心的陶醉,恰如清代叶燮在论诗时所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学校音乐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可以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各个民族的风俗,这是有利于学习民族音乐的。因为民俗是具体可感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传承性特征和模式化特征,它是在民众中共同传承,被人们反复遵照、不断重复的事项。民族音乐往往就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民俗,甚至是某种民俗的具体写照。因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各民族的音乐风格也就不同。所以,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学校专职的音乐教师要定时定期地深入各民族采风,学生校外采风也实属必要。
推广是关键,现在的民族艺术越来越被人们淡忘,其实,民族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要做到传承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其次是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推陈出新,把民族音乐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文化。民间音乐的延续,是中华民族音乐生存的象征,我们要珍爱、传承、发展民间音乐,让它伴随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间音乐;轨迹
一、音乐文化的源头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像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而民间音乐则是这座花园里长开不败、争奇斗艳的奇葩。民间音乐是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是文艺创作的土壤,是艺术家创作的先师。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中国民间音乐是指由百姓集体创作的,能够真实地反映其生活情境的,生动的表达其情感愿望的作品。民间音乐是一般庶民百姓的音樂,是适合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具有鲜明的原生性。与中国传统音乐中其他三类音乐比较,宫廷音乐总被称为“雅乐”,民间音乐总被称为“俗乐”,而“雅乐”的产生却是宫廷乐官和乐工们到民间采集“俗乐”整理、加工、改编后得来的;宗教音乐也在民间祭祀典仪中的曲调和器乐等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佛、道等宗教音乐的;文人音乐更是以民间音乐作为艺术形态和内容根基,由文人加工创作的反映人们精神、理想和生活情趣的音乐。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民间音乐可以称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其他音乐的“根”或“源”。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只是注意到民间音乐这一本体,而没有重视它的重要载体——民间乐器。除了人声,音乐的重要表达方式都是通过乐器传达的,乐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乐器本身所特有的音乐物理信息,可以更快地让学生进入声音与音乐本体,激发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兴趣。将丰富的民族民间乐器引入中小学课堂是解决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是相对于其它一切途径来说最为经济和效果最佳的途径。
流行歌曲就是时代的标准,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时代在发展,流行歌曲也在变化。现在在流行乐坛上从周杰伦、王力宏到林俊杰,再到当前人气和口碑急升的台湾创作歌手吴克群等,在他们的音乐中都在加用“中国风”,而纯粹的中国风是“结合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譬如:王力宏的《在梅边》歌曲中唱腔“掺杂”着传统戏曲京剧、黄梅戏音乐中的唱腔等等,创造出复古、含蓄、寂愁、优雅、轻松等音乐格调。使得爱流行音乐的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及疏离感扫除了,知道在他们心中的偶像都在吸取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滋养,这样也就慢慢树立起当代中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喜爱,流露出对浓厚的中国风韵的热忠,也使得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味道的歌曲,在广泛的流唱过程中,被众多学生接受并喜欢。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带给你身心的陶醉,恰如清代叶燮在论诗时所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学校音乐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可以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各个民族的风俗,这是有利于学习民族音乐的。因为民俗是具体可感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传承性特征和模式化特征,它是在民众中共同传承,被人们反复遵照、不断重复的事项。民族音乐往往就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民俗,甚至是某种民俗的具体写照。因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各民族的音乐风格也就不同。所以,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学校专职的音乐教师要定时定期地深入各民族采风,学生校外采风也实属必要。
推广是关键,现在的民族艺术越来越被人们淡忘,其实,民族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要做到传承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其次是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推陈出新,把民族音乐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文化。民间音乐的延续,是中华民族音乐生存的象征,我们要珍爱、传承、发展民间音乐,让它伴随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