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侧重从融洽教学人际关系、激发兴趣、情感交流、成功教育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任何知识的获得,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包括兴趣、注意、情感、动机、意志、求知欲、信心等不直接参与认识的因素,它们虽然与智力水平无直接关系,但这些因素都能促进人的智力活动,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动力,能使人主动地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从而推动智力水平的提高。实际上,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对认识活动的进行、运动技能的形成及良好体育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把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效能,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优化教师素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和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对成长中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催化作用,使学生从内心敬佩、尊重、信赖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同时教师应力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讲解形象、直观、生动活泼,重点突出,示范优美,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振奋、活泼的心理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求知欲在心理上不断得到满足。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效能的发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既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又要有教育性和艺术性,融益智、健身和乐趣于一体,使学生在心理活动中产生欣赏、羡慕、向往、注意、思维、操作等连锁式的反应过程,力求使单调的教学变得具有新意,使学生在学、练中入情、入趣、动体、动脑,推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动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新鲜、奇异、优美的事物产生好奇感是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虽是最原始、最初级,而且也是极不稳定的心理活动,但它却能启动初学者学习的欲望。体育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环境和条件在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改变和创新,很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形体动作、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和方法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以极大的兴趣走入体育教学课堂,通过兴趣深入观察,通过观察,激发兴趣。
2.构建“参与”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代的体育运动已经深入到每个人、每个家庭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经或多或少的参与或者了解了某些运动项目。因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不满足于仅仅观察,更渴求于亲自参加运动实践。这是将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努力创造一个“参与”的氛围,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参与运动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化,也有助于学生对练习内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
3.创造“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是一种在认知基础上的高级心理活动,是知识的获得、学习和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它应有对象和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设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极好手段,有疑而能进,小疑则小进,大疑获大进。激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大动力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思维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是在直观教学、启发观察、参与活动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创设“问题”情景,恰当、科学地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其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三、优化师生关系,产生心理共鸣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而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虽然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通过交谈、观察或互换角色等形式增进了解,加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以真诚的态度关心和帮助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产生行为“共振”,心理共鸣,使体育教学达到最佳心境交流和信息传递,发展学生的身心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创造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求知欲、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等方面的效能,教师必须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精心筹划、设计好每堂课,始终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有效地调整学生心理。在发挥学生智力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热情高涨的有效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学习心理,优化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邓若锋等.刍议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体育学刊,1998,5(4):108-120.等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任何知识的获得,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包括兴趣、注意、情感、动机、意志、求知欲、信心等不直接参与认识的因素,它们虽然与智力水平无直接关系,但这些因素都能促进人的智力活动,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动力,能使人主动地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从而推动智力水平的提高。实际上,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对认识活动的进行、运动技能的形成及良好体育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把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效能,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优化教师素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和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对成长中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催化作用,使学生从内心敬佩、尊重、信赖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同时教师应力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讲解形象、直观、生动活泼,重点突出,示范优美,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振奋、活泼的心理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求知欲在心理上不断得到满足。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效能的发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既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又要有教育性和艺术性,融益智、健身和乐趣于一体,使学生在心理活动中产生欣赏、羡慕、向往、注意、思维、操作等连锁式的反应过程,力求使单调的教学变得具有新意,使学生在学、练中入情、入趣、动体、动脑,推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动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新鲜、奇异、优美的事物产生好奇感是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虽是最原始、最初级,而且也是极不稳定的心理活动,但它却能启动初学者学习的欲望。体育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环境和条件在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改变和创新,很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形体动作、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和方法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以极大的兴趣走入体育教学课堂,通过兴趣深入观察,通过观察,激发兴趣。
2.构建“参与”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代的体育运动已经深入到每个人、每个家庭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经或多或少的参与或者了解了某些运动项目。因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不满足于仅仅观察,更渴求于亲自参加运动实践。这是将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努力创造一个“参与”的氛围,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参与运动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化,也有助于学生对练习内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
3.创造“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是一种在认知基础上的高级心理活动,是知识的获得、学习和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它应有对象和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设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极好手段,有疑而能进,小疑则小进,大疑获大进。激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大动力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思维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是在直观教学、启发观察、参与活动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创设“问题”情景,恰当、科学地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其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三、优化师生关系,产生心理共鸣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而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虽然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通过交谈、观察或互换角色等形式增进了解,加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以真诚的态度关心和帮助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产生行为“共振”,心理共鸣,使体育教学达到最佳心境交流和信息传递,发展学生的身心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创造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求知欲、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等方面的效能,教师必须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精心筹划、设计好每堂课,始终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有效地调整学生心理。在发挥学生智力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热情高涨的有效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学习心理,优化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邓若锋等.刍议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体育学刊,1998,5(4):108-1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