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运中心。一个穿藏蓝制服高大的女售票员冰冷地对我说,去泗溪的车十一点半发车。我说了一个地点,雅阳有票吗?雅中的车八点半。我问,雅中离泗溪有多远?她摇头,我不知道。我买了雅中的票。雅中在地图上是雅阳,我喜欢雅阳,在中巴车的前车窗上写着“雅中”,他们不写雅阳。泗溪原来叫白粉墙,三魁原来叫秀溪边,洲岭叫洲边,筱园叫竹园,西炀叫门楼坳,去泰顺前,我在旧地名和新地名辨认间剥离它,让它恢复原有的面貌。
车上只有两个跟车的人,其中一个瘦长脸,穿西服,打着领带,他们用泰顺方言对话。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在我隔一个通道的同排坐下,他拿出一个小收放机,一个橘子,一包瓜子,把它们放在他前面的车兜里。他打开收放机,播放一首粤语歌曲《上海滩》,把音量弄大,整部汽车都听到了,原来站在汽车前面说着泰顺方言的声音被广东话盖下去。中年男子脱下夹克,再脱下一件羊毛衫,露出很肥的穿白色内衣的肚子,他重又把夹克衫穿回去。司机上来了,他打开了汽车音乐,一首快节奏的歌曲很快将粤语歌曲覆盖下去。中年男子只得关掉他的收放机,吃起橘子来。司机穿一件白衬衫,戴墨镜,一路上更换着汽车歌曲。我的同座是温州人,他在氡泉下了车,氡泉再开过二十分钟的路就到了莲头,我在莲头下车,坐上一辆中巴车去泗溪。中巴车在盘旋的山路上行驶,因为是下坡路,惯性将司机旁边的一个皮垫甩掉,司机伸出手,不断将甩出去的皮垫子拖回原处。卖票的是个方脸的男子,脸部略黑。我问他廊桥在泗溪吗?他不答話,我以为他听不懂普通话,后面的人(也是泰顺人)用普通话回答了我。
从莲头开往泗溪二十多分钟的路上,司机拿手机打了五分钟的电话,其余的人沉默着,外面的阳光很热烈,山上不断有竹林闪现。我后面的人下去了,车过“张十一故居”的时候,旅客只剩下我一个人。南溪上来几个人,看起来像一家人,刚刚从亲戚家回来,提着大包小包,一个戴眼镜的人坐在我旁边。我问,廊桥到了吗?他说,很快了,就在前面。汽车在泗溪镇车站停下,我下了车,很小的一个镇,菜市场在前面不远处,卖着鸡鸭、蔬菜、药材、茶叶、黑糊糊的年糕、绿色粉丝。我想起是该吃中饭的时候了,可我感觉不到饥饿,因为我要看廊桥,看廊桥的欲望覆盖了饥饿的具体表现。
我站在交叉的十字路口,一个女子告诉我到廊桥从新车站的路上去,随后她指着另一条斜坡说,实际上从这里过。我走上了新车站的路,不到五分钟就看见了廊桥,暗红色,宫殿式,木制结构,双层檐瓦,跨溪而过。廊桥叫溪东桥,岸的一边是田园,另一边是一所中学,桥底下溪水哗哗响着。我没有上桥,下到了桥底。我在桥底下鹅卵石上站了几分钟。阳光依然很好,桥底下的溪水没有阳光照到,桥的高大结构在水上投去了阴影,使得这部分水安静,少有流动。桥身清晰可见,桥身数柱,木身交措,像交叉的十指,夹挤势中,达到平衡,这在其它桥梁上是看不见的,它们被石头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所冻结,只有木材才给我们简洁和美。在泗溪镇的两个多小时里,我两次从溪东桥桥身通过,两次下到溪东桥下面,一次从北涧桥(离溪东桥五分钟步行)桥身通过,一次下到北涧桥下面。第二次过溪东桥,一家三口人在桥上举着手机拍照,女的有点不耐烦,催,你快点。男的说,我们到这里就是要好好地看看桥的。一次在北涧桥上,几个温州来的人读着桥头立的石碑,一人大声地说,桥建造于清康熙一六七一年。他的声音将桥和我的距离拉远,比我远的还不只这座北涧桥,还有桥头伫立的一棵大榕树,大榕树的旁边有一座木结构的老房子。现在,北涧桥、大榕树、老房子三者紧紧连在了一起,通过木头、防栓、石板,通过溪水、阴影、光线,通过尘埃、年老的蛀虫,它们像削短的光阴,在一起。
交垟土楼离县城三公里远。土楼造得很有气势,前面一片收割后的水稻田,水稻割后叉直立在水中。土楼四周造了一条宽约两米的水渠,水渠里放满了水,使得这楼宛如在水中央。我们爬到附近农民家的屋顶上,从高处往下看,土楼四四方方,墙面高大,底下用砖砌上约五六米高,上层再用黄泥宕实,坚固、稳定是土楼最大的特色。屋瓦绵密,大片黑色往下倾斜,正中央形成一个四方形的空地:土楼的院子。我们从土楼前门进入,上到土楼顶层,土楼上层分成许多小房间,有的房间门面上写着“计划生育办公室”之类的标识,说明它曾作为村子的办公场所,现在被弃而不用了。我问村民这土楼做什么用,他说没有什么用。我又问,以前做什么用。他答道以前也没有什么用。一座无用土楼。无用土楼有大用,有大美。交垟土楼与福建土楼有点像,又不像,福建土楼主要用于居住,交垟土楼最初当做贮藏粮食、储备武器的仓库用,所以除了正门,四周墙上严严实实,只在高处开了几个枪眼一般的气窗。土楼周围生活着居民,一群小孩从学校放了学回来,看到有人在拍照,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围着相机,让我们给他们拍照。山里的孩子头发颜色发黄,根根竖起,脸也黄蜡蜡的,属营养不良,但精神好得很,起先见到陌生人怕羞,拍了几张照片后表现出山里小孩健硕、好动的性格,在镜头前摆出不同姿势,嘴里对我们不停地说,还要拍,还要拍。一个老练的小孩对着另一个躲在墙角下的小孩喊,臭屎,你来,来呀!那小孩怯生生地不敢来,他又叫,你快来,你个臭屎精!他很臭的,不等我们开口,他解释,有一次他大便拉在裤裆里,很臭。他走过去一把拽住墙角男孩,一路拖到相机前面,那小孩不服,两人扭打起来。我们的动作惊着了院子里拣菜叶的女人,女人大声嚷着,叫儿子回家。小孩一溜烟跑了。
仕阳,仕阳。是阳,是阳。是洋,是洋。泰顺的方言念出来最后一个字必定带有a的音,一个慢的音,一个开阔的音,有点漫不经心,却在瞬间完成了。罗阳、雅阳、西旸、包垟、垟溪、凤垟、松垟等地名,符合泰顺的山势,符合多条河流隐秘交叉从毛竹下回旋着阴影。一个冬季的夜晚我坐车来到了泰顺北部山谷里,一个名叫包垟底的村子,一个黑暗的村子,一条黑暗的溪流,一只狗在暗处朝我叫,狗吠声让黑暗更加的黑,包垟底诗人在小车站接待了我。在泰顺我最惦记仕水碇步,二零零六年只身一人来到泰顺,看完了几座廊桥后想去看看传说中美妙的琴桥,可惜时间太晚,去仕阳的班车已停开了,只好放弃。从罗阳县城出来汽车走了三十多分钟路,过西旸、三魁、西雪乡,继续往南走,一条叫东溪的溪水出现在眼前,溪水上铺着琴键模样的碇步路,在东溪很常见,这还不是最有名的仕水碇步,但到那里也快了。在仕阳镇吃过中饭后,见到了仕水碇步,它比其它碇步长,齿孔达二百二十一个,碇步底下溪水清澈。碇步路分两排,大石头的一排,小石头的一排,从石头新旧上看,小石头砌出来的碇步年代较久远,路人走得多了,碇面日益光滑,丰盈。仕阳人有在碇步路上舞龙过桥的风俗,几十壮汉手持大龙浩浩荡荡从对岸走来,走上卵石舞将起来,舞龙后面跟着宣传队,敲打着锣鼓铿铿锵锵,喧闹声直达河堤。远方溪面更加开阔,大片芦苇生长其上,白色芦荻花在风中摇曳。
廊桥,廊桥,我在心里呼喊着。在夕阳未下山前我赶到了北涧桥。北涧桥和溪东桥。我曾见过溪东桥下溪水奔流、山竹清脆的时辰,我也曾见过东溪断流、溪面上露出干渴的白色石子卵的时辰,尽管翠竹是绿色的风暴,吹翻了手中的伞,我也要在太阳下山前抵达桥下。我又一次见到了它们,先看到北涧桥,看到它暗红色的桥身,看到北涧桥旁边高大的古树(它的颜色由绿逐渐转红),看到桥下稳定的溪水(在我来之前它流了多少年呵!)。北涧桥成名于它底下的溪流,溪东桥则以上翘的屋檐著称,两座桥一座阴柔,一座阳刚,阴柔的北涧桥容纳着开阔的溪水,阳刚的溪东桥刀剑般直刺蓝天。两座桥上建有仙宫,廊桥深处雕梁画栋,各路神仙现身于桥面,阴阴阳阳,泗溪人有生子的、求学的、到外面做生意的、升官的等等在仙宫里点烛烧香,祭拜神仙,廊桥完成了泗溪人世俗的愿望。在北涧桥东岸有一棵巨大的乌桕,它的华盖下造了几幢木房子,紧挨着桥身,有的开了商店,有的做了旅馆,也有相片冲洗店,商业的味道在岸上浮泛开来。一户人家在桥头摆出桌椅,桌上放上几个菜,数盏碟,一家人围拢在桌子旁吃饭,他们边吃,边低声用听不懂的泰顺话交谈。我走过去,朝他们的饭桌看了看,听他们说泰顺话,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油然在心底,似乎在二十多年前的农村我也这样在天光里吃着晚饭。我离开他们,朝另一座桥走去,走在桥面上。没有行人,没有祈求者,支撑仙宫的廊柱斑斑驳驳,显出年代久远的模样,神龛里的神仙看似睡过去了,供奉用的食品蒙上灰尘,发出糜烂的味道。一轮光射进来,将一边廊柱的影子投在了桥面上,这时的廊桥是轻逸的,庄重的轻,在日薄西山的瞬间,在村中小路即将消失在黑暗之前。
车上只有两个跟车的人,其中一个瘦长脸,穿西服,打着领带,他们用泰顺方言对话。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在我隔一个通道的同排坐下,他拿出一个小收放机,一个橘子,一包瓜子,把它们放在他前面的车兜里。他打开收放机,播放一首粤语歌曲《上海滩》,把音量弄大,整部汽车都听到了,原来站在汽车前面说着泰顺方言的声音被广东话盖下去。中年男子脱下夹克,再脱下一件羊毛衫,露出很肥的穿白色内衣的肚子,他重又把夹克衫穿回去。司机上来了,他打开了汽车音乐,一首快节奏的歌曲很快将粤语歌曲覆盖下去。中年男子只得关掉他的收放机,吃起橘子来。司机穿一件白衬衫,戴墨镜,一路上更换着汽车歌曲。我的同座是温州人,他在氡泉下了车,氡泉再开过二十分钟的路就到了莲头,我在莲头下车,坐上一辆中巴车去泗溪。中巴车在盘旋的山路上行驶,因为是下坡路,惯性将司机旁边的一个皮垫甩掉,司机伸出手,不断将甩出去的皮垫子拖回原处。卖票的是个方脸的男子,脸部略黑。我问他廊桥在泗溪吗?他不答話,我以为他听不懂普通话,后面的人(也是泰顺人)用普通话回答了我。
从莲头开往泗溪二十多分钟的路上,司机拿手机打了五分钟的电话,其余的人沉默着,外面的阳光很热烈,山上不断有竹林闪现。我后面的人下去了,车过“张十一故居”的时候,旅客只剩下我一个人。南溪上来几个人,看起来像一家人,刚刚从亲戚家回来,提着大包小包,一个戴眼镜的人坐在我旁边。我问,廊桥到了吗?他说,很快了,就在前面。汽车在泗溪镇车站停下,我下了车,很小的一个镇,菜市场在前面不远处,卖着鸡鸭、蔬菜、药材、茶叶、黑糊糊的年糕、绿色粉丝。我想起是该吃中饭的时候了,可我感觉不到饥饿,因为我要看廊桥,看廊桥的欲望覆盖了饥饿的具体表现。
我站在交叉的十字路口,一个女子告诉我到廊桥从新车站的路上去,随后她指着另一条斜坡说,实际上从这里过。我走上了新车站的路,不到五分钟就看见了廊桥,暗红色,宫殿式,木制结构,双层檐瓦,跨溪而过。廊桥叫溪东桥,岸的一边是田园,另一边是一所中学,桥底下溪水哗哗响着。我没有上桥,下到了桥底。我在桥底下鹅卵石上站了几分钟。阳光依然很好,桥底下的溪水没有阳光照到,桥的高大结构在水上投去了阴影,使得这部分水安静,少有流动。桥身清晰可见,桥身数柱,木身交措,像交叉的十指,夹挤势中,达到平衡,这在其它桥梁上是看不见的,它们被石头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所冻结,只有木材才给我们简洁和美。在泗溪镇的两个多小时里,我两次从溪东桥桥身通过,两次下到溪东桥下面,一次从北涧桥(离溪东桥五分钟步行)桥身通过,一次下到北涧桥下面。第二次过溪东桥,一家三口人在桥上举着手机拍照,女的有点不耐烦,催,你快点。男的说,我们到这里就是要好好地看看桥的。一次在北涧桥上,几个温州来的人读着桥头立的石碑,一人大声地说,桥建造于清康熙一六七一年。他的声音将桥和我的距离拉远,比我远的还不只这座北涧桥,还有桥头伫立的一棵大榕树,大榕树的旁边有一座木结构的老房子。现在,北涧桥、大榕树、老房子三者紧紧连在了一起,通过木头、防栓、石板,通过溪水、阴影、光线,通过尘埃、年老的蛀虫,它们像削短的光阴,在一起。
交垟土楼离县城三公里远。土楼造得很有气势,前面一片收割后的水稻田,水稻割后叉直立在水中。土楼四周造了一条宽约两米的水渠,水渠里放满了水,使得这楼宛如在水中央。我们爬到附近农民家的屋顶上,从高处往下看,土楼四四方方,墙面高大,底下用砖砌上约五六米高,上层再用黄泥宕实,坚固、稳定是土楼最大的特色。屋瓦绵密,大片黑色往下倾斜,正中央形成一个四方形的空地:土楼的院子。我们从土楼前门进入,上到土楼顶层,土楼上层分成许多小房间,有的房间门面上写着“计划生育办公室”之类的标识,说明它曾作为村子的办公场所,现在被弃而不用了。我问村民这土楼做什么用,他说没有什么用。我又问,以前做什么用。他答道以前也没有什么用。一座无用土楼。无用土楼有大用,有大美。交垟土楼与福建土楼有点像,又不像,福建土楼主要用于居住,交垟土楼最初当做贮藏粮食、储备武器的仓库用,所以除了正门,四周墙上严严实实,只在高处开了几个枪眼一般的气窗。土楼周围生活着居民,一群小孩从学校放了学回来,看到有人在拍照,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围着相机,让我们给他们拍照。山里的孩子头发颜色发黄,根根竖起,脸也黄蜡蜡的,属营养不良,但精神好得很,起先见到陌生人怕羞,拍了几张照片后表现出山里小孩健硕、好动的性格,在镜头前摆出不同姿势,嘴里对我们不停地说,还要拍,还要拍。一个老练的小孩对着另一个躲在墙角下的小孩喊,臭屎,你来,来呀!那小孩怯生生地不敢来,他又叫,你快来,你个臭屎精!他很臭的,不等我们开口,他解释,有一次他大便拉在裤裆里,很臭。他走过去一把拽住墙角男孩,一路拖到相机前面,那小孩不服,两人扭打起来。我们的动作惊着了院子里拣菜叶的女人,女人大声嚷着,叫儿子回家。小孩一溜烟跑了。
仕阳,仕阳。是阳,是阳。是洋,是洋。泰顺的方言念出来最后一个字必定带有a的音,一个慢的音,一个开阔的音,有点漫不经心,却在瞬间完成了。罗阳、雅阳、西旸、包垟、垟溪、凤垟、松垟等地名,符合泰顺的山势,符合多条河流隐秘交叉从毛竹下回旋着阴影。一个冬季的夜晚我坐车来到了泰顺北部山谷里,一个名叫包垟底的村子,一个黑暗的村子,一条黑暗的溪流,一只狗在暗处朝我叫,狗吠声让黑暗更加的黑,包垟底诗人在小车站接待了我。在泰顺我最惦记仕水碇步,二零零六年只身一人来到泰顺,看完了几座廊桥后想去看看传说中美妙的琴桥,可惜时间太晚,去仕阳的班车已停开了,只好放弃。从罗阳县城出来汽车走了三十多分钟路,过西旸、三魁、西雪乡,继续往南走,一条叫东溪的溪水出现在眼前,溪水上铺着琴键模样的碇步路,在东溪很常见,这还不是最有名的仕水碇步,但到那里也快了。在仕阳镇吃过中饭后,见到了仕水碇步,它比其它碇步长,齿孔达二百二十一个,碇步底下溪水清澈。碇步路分两排,大石头的一排,小石头的一排,从石头新旧上看,小石头砌出来的碇步年代较久远,路人走得多了,碇面日益光滑,丰盈。仕阳人有在碇步路上舞龙过桥的风俗,几十壮汉手持大龙浩浩荡荡从对岸走来,走上卵石舞将起来,舞龙后面跟着宣传队,敲打着锣鼓铿铿锵锵,喧闹声直达河堤。远方溪面更加开阔,大片芦苇生长其上,白色芦荻花在风中摇曳。
廊桥,廊桥,我在心里呼喊着。在夕阳未下山前我赶到了北涧桥。北涧桥和溪东桥。我曾见过溪东桥下溪水奔流、山竹清脆的时辰,我也曾见过东溪断流、溪面上露出干渴的白色石子卵的时辰,尽管翠竹是绿色的风暴,吹翻了手中的伞,我也要在太阳下山前抵达桥下。我又一次见到了它们,先看到北涧桥,看到它暗红色的桥身,看到北涧桥旁边高大的古树(它的颜色由绿逐渐转红),看到桥下稳定的溪水(在我来之前它流了多少年呵!)。北涧桥成名于它底下的溪流,溪东桥则以上翘的屋檐著称,两座桥一座阴柔,一座阳刚,阴柔的北涧桥容纳着开阔的溪水,阳刚的溪东桥刀剑般直刺蓝天。两座桥上建有仙宫,廊桥深处雕梁画栋,各路神仙现身于桥面,阴阴阳阳,泗溪人有生子的、求学的、到外面做生意的、升官的等等在仙宫里点烛烧香,祭拜神仙,廊桥完成了泗溪人世俗的愿望。在北涧桥东岸有一棵巨大的乌桕,它的华盖下造了几幢木房子,紧挨着桥身,有的开了商店,有的做了旅馆,也有相片冲洗店,商业的味道在岸上浮泛开来。一户人家在桥头摆出桌椅,桌上放上几个菜,数盏碟,一家人围拢在桌子旁吃饭,他们边吃,边低声用听不懂的泰顺话交谈。我走过去,朝他们的饭桌看了看,听他们说泰顺话,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油然在心底,似乎在二十多年前的农村我也这样在天光里吃着晚饭。我离开他们,朝另一座桥走去,走在桥面上。没有行人,没有祈求者,支撑仙宫的廊柱斑斑驳驳,显出年代久远的模样,神龛里的神仙看似睡过去了,供奉用的食品蒙上灰尘,发出糜烂的味道。一轮光射进来,将一边廊柱的影子投在了桥面上,这时的廊桥是轻逸的,庄重的轻,在日薄西山的瞬间,在村中小路即将消失在黑暗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