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2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z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外公是一名藤匠,打造藤条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手艺。
  记忆中外公的手艺是暖暖的。
  我小时候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在我的记忆中,外公每天都要鼓弄他的珍宝——藤条。每天早晨起床后,外公连早饭也顾不上吃,便动身去照料那些藤条。他那粗糙的手指抚过一根根白色的藤条,目光随着他的手指一点点划过,柔和的目光就像午后慵懒的阳光,令人感觉暖洋洋的。若是发现藤条有些干枯,外公便会拿来一个小水壶,给藤条补充水分。洁净的水滴从花洒中源源不断地喷洒下来,藤条像舒展了满身的细胞似的,拼命吮吸着甘霖,外公满意地笑了,笑牵动他脸上的皱纹,竟成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彼时,太阳初升,朝阳的光辉透过玻璃窗洒进小屋里,铺满一地的恬淡,阳光落在外公身上,将外公的白发染成了金黄色,流过外公的睫毛,随目光一起跳跃在藤条上。满目阳光,一个老人,一个花洒,一堆藤条,绘成了一幅温暖如春的油画,镌刻在我的脑海中。
  每一件藤艺品都是外公的匠心独具。
  外公打造藤条前,总会悉心挑选合适的藤条。小时候的我总是疑惑:那些藤条都是一样的,外公何苦挑来挑去呢?而外公每次都意味深长地说:“这不合适呀,无论成品再怎么完美,也克服不了它骨子里流露出的不协调。”那时的我并不懂外公的话的含义,现在想来,那话却对我具有深远的人生意义。打造藤条时,要先将藤条放在火上烤一会儿,然后将藤条弯曲成预想的形状,经过灼烧后的藤条,呈现出或深或淡的黑色的纹路。接着,外公用钳子夹着藤条在火上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灼烧,然后将藤条弯曲、打磨,最后再用钉子将已弯曲的藤条钉在一起,这时,便初见成品的雏形了,而外公也累得满头大汗。可灼烧过后的藤条并不安分,在弯曲时,弯曲的部分会折出一截“刺”来,而外公总会在不经意间被那截“刺”扎伤,因此,外公的手终日遍布着创口贴。
  上了色,刷了漆,一件藤艺品才算完成了。每一次选颜料,外公都选择和藤条颜色相近的。我曾好奇外公为何不选择一些色彩缤纷的颜料,外公却笑了笑,说:“颜料要越纯真越好,就像人要越纯粹越好。”刷油漆时,外公会选择用最小的刷子一点点地将油漆刷到藤艺品上,我常常劝外公用大刷子刷漆,省事儿,但外公却说:“有些事啊,急不得。”
  外公做的藤艺品是我小时候的玩具,它们精致、牢固。那些藤艺品在陪伴我过完了童年后,又被送给亲戚家的小孩玩,可谓是“代代相传”。
  现在,每当我看到藤条时,想起外公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就忍不住找一根藤条来玩。然而,那藤条却坚硬得很,无论我怎样也折不断它。最后,我找来了家里最锋利的一把刀,却只在上面留下了浅浅的一道痕。可想而知,外公要费多大劲才能制成一件藤艺品啊!
  有人曾开玩笑说外公的手艺可以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外公却立马严肃道:“就算继承了我的手艺,其中的精髓却难以参透。”
  随着子女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离开外公,外公落寞得像失群的大雁。他常常望着那鲜红如血的夕阳,低沉地说:“我这手艺,怕是无人继承了。”我望着他脸上孤独、无助的神情,心里暗自说:“你的手艺,我来发扬。”
  外公的手艺于我不仅仅是那精致的藤艺品,更是激励我前行、告诫我不忘初心的人生哲理。
  (指导教师:陶圆璐)
  专家点评
  给作文评分的时候,我就说到,写“手艺”这个题目的文章,就需要有具体的对手艺的描写,而不是空洞地介绍一点手艺的特点。这篇作文应该是描写手艺的上好文章,一件藤艺品如何被外公制作出来,写得生动真实,且有韵味,很好。
  (储福金)
其他文献
“鲜衣怒马少年时”,青春年少,绿色葱茏,少年意气风发,踏上征途。  青春,就是敢于挑战自我  我向来羞涩,却被委以重任——在全校同学面前演讲。我攥着那张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稿,耳朵通红。台下,几百双眼睛仿佛要把我盯出洞来。我深吸一口气:别怕别怕,面前都是西瓜。演讲完毕,掌声雷动。抬手一看,全是汗漬。我扬唇一笑。  青春的绿色是勇气,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青春,就是不惧雨雪风霜  “你看看,
升格支点  语言的运用,是写作中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所谓文采,是指语言富有表现力,能给人以美感。无论是优美隽永、汪洋恣肆,还是清新淡雅、凝练质朴,抑或是幽默诙谐、意味深长,都是有文采的表现。讲究文采,是在语句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等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对作文语言提出的更高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应根据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
窗外,残阳如血。  屋中,我与父亲对面而坐,摆开棋局。我们分享心境,分享两个时代的理想与拼搏。没有言语。但收获的哲理早已为成长添一抺亮色。  驱车跳马沉炮,我无情地攻打父亲的城池,而父亲只是一味苦心孤诣地防守,缓缓调兵遣将,不紧不慢,从容淡然。这是怯弱与逃避吗?为什么不连攻?父亲,可否将你的想法与疑惑和我分享?  但不能。战场上,唯一的目标就是胜利。我紧咬牙,驱车换炮,殊不知后方早已空虚。悄然间,
《雪》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它既是一首动人的咏雪诗,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雪景图,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每当诵读它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强烈的美的享受。  《雪》这篇优美的文章,作者以生花的妙笔,隐约透露出《野草》那种“荷戟独彷徨”的韵调。其中,“江南”和“朔方”迥然不同的雪景,作者对明媚春天的无限向往、对美好事物的缅怀,以及同冷酷的现实奋勇抗争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古人云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心中有影。您的影,镌刻于心湖间的影,阳光斑驳着的影,不断变换着的影。倒影,是您走过时留给我的印迹,亦是您赠予的爱,那抹影,那份爱。  不觉间掉进了记忆的心湖,有您,有我。迎着初升的煦阳去海边看日出,我趴在您的背上,随着您走路时的一起一伏,陷入了酣睡。在梦中,亦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悸动。黑夜中漫长的等待,裹挟着沁人的寒,您给我盖上了厚厚的外套,而自己却穿得极为单薄。待太阳快跳出
熊培云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很多人会答:“束缚人、压迫人的”“关押政治犯的”“把活人变成死人的”等,但其实,他们的思维是被围墙围起来了——这些回答都是从迫害的角度来答的。若跳出围墙,答案就可以多种多样:集中营是用来逃脱的,是用来钻地洞的,甚至是用来反抗的。由此可见,思维如同一个人,若這个人只依照思维定式做事,就会成为围墙的奴隶,被围墙永远困住;但如果他跳出思维定式这堵墙,就能获得自由,获得
[备考指津]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没有好的素材,即便生花妙笔也难写锦绣文章。可以这么说,立意之后,选材就是头等大事,一旦选材失败,作文也就基本上失败了。那是不是有了好的材料,就万事大吉了呢?非也!既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也就一定存在山珍海味被“拙妇”烧糊了的可能,否则何来“厨艺”一说?我们所筛选出来的材料,无论多好,也只是素材,它是原料,是不能“生吃”的,要经过加工。  下面,笔者将就记
迎着风,蒲公英的小伞散了,一颗颗轻盈的小种子随风飘向了远方。迎着风,树上的叶子落了,一片片枯黄的叶片在空中划过道道美丽的弧线。迎着风,窗前的风铃响了,清脆的響声伴着风起舞,碎成了一片繁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没错,这就是春风。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春风来了,它吹绿了小草,吹红了花儿,吹醒了万物。春风是和煦的,是温暖的。迎着春风,小草展开自己的身体;迎着春风,杨柳在对着溪水梳妆;迎
《威尼斯商人(节选)》拓展阅读——  杰克和罗斯在眨眼的星星下漂浮。海水像玻璃,只有细微的起伏波动。罗斯确实能看到大海这面镜子上星星的反光。  杰克拧干她那件长大衣的水,把它紧紧塞在她双腿周围。他揉她的双臂。黑暗中他的脸呈灰白色。他们周边的黑暗中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罗 斯 愈来愈安静了。  杰 克 再等几分钟。他们需要一点时间去安排救生艇。  罗斯一动不动,只凝视空间。她知道真相,不会有什么救生
一道道细褶,氤氲着独特的芬芳,浸满了母亲给予的独特的爱。  那是一个雨天,天已黑了。我从小巷抄近路赶回家去,一不留神,一摞讲义栽进了一个污浊的水塘,救起来时,已湿成一团。我心里也被这雨点打得湿漉漉的。  回到家,向母亲诉苦,希望她能帮我将讲义拭干。没想到,她竟冷冷地说:“没事,自己拿个吹风机吹吹就干了。”我按压住心头的不快,试探道:“可是,我还有作业……”“那就动作快一点!”  我不大情愿地抄起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