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要按照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顺利地让渡使用价值,实现价值。——高中政治课堂上,向学生教授市场经济规律相关内容时,教师往往如是阐述。其实同样道理,在教学中,只有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面向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意识,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式学习变成主动的开发式学习,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一、需求意识与“需求式”教学的含义
(1)何为需求意识?
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有支付能力的占有欲望。商品生产者想让渡使用价值实现价值,就要按价值规律办事,以市场为导向,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生产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产品,促使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良好结合;
从心理学角度看,需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渴望,需求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是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力性的表现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本质而言,人的需求意识是主体预感缺少在头脑中形成的驱动的反映,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人的能动性的根本表现;
而从教育的角度看,需求表现为学生感受对教育内容的缺少,与此同时,这个内容对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产生对教学内容的求知的渴望和对教育目的的追求,并且把这种渴望和追求化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总而言之,需求意识即学习的自觉需要,学生有了需求意识,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有目的地培养并且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需求意识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良好教育效果产生的必要前提。
(2)何为“需求式”教学?
简而言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意识,组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就是“需求式”教学模式。
学生的头脑不是用于填充的容器,而是熊熊燃烧的火把,时刻迸发着智慧的火花。”需求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既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发展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纯的授受关系,传达着一种科学的教学观。
古语云“教学相长”。在当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指导下,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学生尊师重教,教师热爱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他们的真知必须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才能获得,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教师的研究储备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认知成果,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能力。“需求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在课堂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独特作用。
二、“需求式”的基本思路
(1)教学原则与主要特征
知识经济给人类带来诸多变化,在青年学生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他们最能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信息社会已使学生们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价值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学生不再局限于获得知识和应考方法,而是追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关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焦点、热点问题。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求知、探索、发现和创造……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现代媒体的发展都为学生的种种改变提供了物质手段和准备,身为教师应当敏锐地看到这种变化,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需求式”教学应当满足如下原则:
其一,尊重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社会地位和政治角色的追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教学的民主性,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教师理应如是告诉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其二,鼓励创新。学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有着紧跟时代潮流的自我思想。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更不应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鼓励自己和学生不断地创新,积极发挥主体意识,只有站得高,方才看得远。
其三,接纳包容个性。坦言之,过分强调个性,容易走向个人主义,这确是教师应当主义和加以引导的。但个性毕竟不是个人主义,青年学生个性意识的觉醒和增强,有利于活力的焕发。充分认识和包容学生个性价值观的需求,才能在“教学相长”之路上走得更远。
总体而言,“需求式”的教学模式又表现为五个主要特征: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批判性、创新性。
(2)内容安排
在“需求式”教学模式下,首先应紧扣时代精神。学生的高中阶段也是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年龄段,学生充满朝气、热情,也对社会当下充满了疑问。因此,教学内容应当被赋予时代感,踏上时代的节拍,紧跟中央方针政策,紧跟围绕建设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所引起的巨大变化。举例而言,高新科技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故而更多应用知识资源和潜力资本促进科教兴国政策落实,以科技教育充实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把握更全面广泛的知识信息,充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其次,教学内容应具备针对性。教师应往精处、深处阐发,力争做到学生要什么,教师就能拿出什么,句句在理、课课生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取舍,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最精彩的部分讲给学生。重点挖掘、旁征博引、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精彩的内容最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
最后,教学内容更应脚踏实地,结合实际。教学绝非仅仅限于纸上谈兵,实践出真知,生活才是常青树。任何理论脱离了生活实践,就是无源之火、无本之木。政治课作为社会科学的综合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授课时就应注重结合社会生活与国家时事,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新时代的学生情商都很高,他们需要一点关乎家国社会的情怀的陶冶,如此,才能培育出一代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需求式”的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需求式”的教学从根本上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宗旨,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需求式”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学生开始真正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了解身边发生的实例,开始认真思考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学习的时空局限,学生真正主动建立了与社会的联系,视野从书本拓宽到家国社会、热点话题;其次,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知识经济的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即复合型人才,“需求式”教学中,目标让学生明确,新知让学生自身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则由学生提出、探讨、解决,标准答案和固定模式被摒弃,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了提升;此外,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更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要能够“喂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则势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需求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其自身的洞察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充分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还有利于促使教师多思考、多探讨,积淀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教师由此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在进一步结合理论与时间的基础上,发挥出自身的粘合指导作用,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人生之路的引路人,学生真正的梦想导师。
教与学有机结合,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以人为本,为其终身发展奠基,是“需求式”教学模式的根本价值所在。
一、需求意识与“需求式”教学的含义
(1)何为需求意识?
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有支付能力的占有欲望。商品生产者想让渡使用价值实现价值,就要按价值规律办事,以市场为导向,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生产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产品,促使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良好结合;
从心理学角度看,需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渴望,需求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是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力性的表现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本质而言,人的需求意识是主体预感缺少在头脑中形成的驱动的反映,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人的能动性的根本表现;
而从教育的角度看,需求表现为学生感受对教育内容的缺少,与此同时,这个内容对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产生对教学内容的求知的渴望和对教育目的的追求,并且把这种渴望和追求化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总而言之,需求意识即学习的自觉需要,学生有了需求意识,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有目的地培养并且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需求意识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良好教育效果产生的必要前提。
(2)何为“需求式”教学?
简而言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意识,组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就是“需求式”教学模式。
学生的头脑不是用于填充的容器,而是熊熊燃烧的火把,时刻迸发着智慧的火花。”需求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既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发展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纯的授受关系,传达着一种科学的教学观。
古语云“教学相长”。在当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指导下,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学生尊师重教,教师热爱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他们的真知必须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才能获得,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教师的研究储备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认知成果,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能力。“需求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在课堂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独特作用。
二、“需求式”的基本思路
(1)教学原则与主要特征
知识经济给人类带来诸多变化,在青年学生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他们最能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信息社会已使学生们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价值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学生不再局限于获得知识和应考方法,而是追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关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焦点、热点问题。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求知、探索、发现和创造……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现代媒体的发展都为学生的种种改变提供了物质手段和准备,身为教师应当敏锐地看到这种变化,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需求式”教学应当满足如下原则:
其一,尊重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社会地位和政治角色的追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教学的民主性,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教师理应如是告诉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其二,鼓励创新。学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有着紧跟时代潮流的自我思想。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更不应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鼓励自己和学生不断地创新,积极发挥主体意识,只有站得高,方才看得远。
其三,接纳包容个性。坦言之,过分强调个性,容易走向个人主义,这确是教师应当主义和加以引导的。但个性毕竟不是个人主义,青年学生个性意识的觉醒和增强,有利于活力的焕发。充分认识和包容学生个性价值观的需求,才能在“教学相长”之路上走得更远。
总体而言,“需求式”的教学模式又表现为五个主要特征: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批判性、创新性。
(2)内容安排
在“需求式”教学模式下,首先应紧扣时代精神。学生的高中阶段也是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年龄段,学生充满朝气、热情,也对社会当下充满了疑问。因此,教学内容应当被赋予时代感,踏上时代的节拍,紧跟中央方针政策,紧跟围绕建设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所引起的巨大变化。举例而言,高新科技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故而更多应用知识资源和潜力资本促进科教兴国政策落实,以科技教育充实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把握更全面广泛的知识信息,充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其次,教学内容应具备针对性。教师应往精处、深处阐发,力争做到学生要什么,教师就能拿出什么,句句在理、课课生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取舍,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最精彩的部分讲给学生。重点挖掘、旁征博引、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精彩的内容最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
最后,教学内容更应脚踏实地,结合实际。教学绝非仅仅限于纸上谈兵,实践出真知,生活才是常青树。任何理论脱离了生活实践,就是无源之火、无本之木。政治课作为社会科学的综合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授课时就应注重结合社会生活与国家时事,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新时代的学生情商都很高,他们需要一点关乎家国社会的情怀的陶冶,如此,才能培育出一代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需求式”的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需求式”的教学从根本上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宗旨,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需求式”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学生开始真正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了解身边发生的实例,开始认真思考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学习的时空局限,学生真正主动建立了与社会的联系,视野从书本拓宽到家国社会、热点话题;其次,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知识经济的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即复合型人才,“需求式”教学中,目标让学生明确,新知让学生自身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则由学生提出、探讨、解决,标准答案和固定模式被摒弃,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了提升;此外,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更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要能够“喂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则势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需求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其自身的洞察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充分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还有利于促使教师多思考、多探讨,积淀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教师由此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在进一步结合理论与时间的基础上,发挥出自身的粘合指导作用,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人生之路的引路人,学生真正的梦想导师。
教与学有机结合,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以人为本,为其终身发展奠基,是“需求式”教学模式的根本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