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感染性疾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
【机 构】
:
,
【出 处】
:
中华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6年96期
其他文献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具体病因不明。儿童罹患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以影响生长发育,引起多种并发症。通过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进行阐述,有助于加强疾病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目的通过检测持续性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s)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DNA甲基化在儿童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治疗或随访的25例持续性及慢性ITP患儿和门诊体检健康的2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无菌采集其空腹外周血2 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分离单
目的分析Citrin缺陷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血串联质谱和/或基因检测诊断的29例NICCD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儿一般情况、喂养方式、肝功能、生长发育、饮食偏好等。结果29例NICCD患儿黄疸出现时间早,伴肝大(20/29例)、脾大(13/29例)、贫血(
药物性肝损害(DILI)是常见的儿童肝损害和肝衰竭的原因之一,儿童DILI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在肝受损严重时才出现黄疸、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若没有及时停用致肝损害药物并采取干预措施,部分患儿可能发展成为急性肝衰竭,甚至致死。因此,早期诊断药物性肝损害,积极进行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现主要针对儿童DIL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治现状给予综述,以期促进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治,降低严重并发症的
目的探讨dead box 1(DDX1)基因对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凋亡、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空细胞[SK-N-BE(2)/blank]、阴性对照组细胞[SK-N-BE(2)/shV]和干扰DDX1组细胞[SK-N-BE(2)/shDDX1]接种于96孔板,每孔5 000个细胞。使用CCK-8(cell count kit 8)试剂盒分别检测12 h、24
目的探讨口服补充乳清蛋白制剂对儿童重度肝损害的安全性和营养治疗作用。方法病理确诊为重度肝损害患儿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14岁,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完善伦理和知情同意后,对照组服用自然食物,试验组予自然食物+乳清蛋白粉,2组热量换算保持相同。分别于治疗前1 d和治疗后4周内,观察2组耐受性、营养治疗、肝细胞损伤指标和体质量变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SPSS
目的建立一种可快速检测手部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具有特异、敏感度高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应用引物设计软件以海、鸟、堪萨斯、偶发分枝杆菌的特异靶序列构建多重PCR方法,用上述非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DNA检测每一细菌的单一PCR和构建的多重PCR特异性,并测序对比评估验证多重PCR引物的特异性。用该方法鉴定26份临床标本。结果检测26例临床标本,阳性检出达7/8以上,鉴定时间较传统
目的探讨环孢素(CsA)与胆酸减轻受α-鹅膏毒肽(α-AMA)攻击人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本课题前期研究确定的人肝细胞生存的最小α-AMA攻击质量浓度(1.4 g/L)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损伤组、甘氨鹅脱氧胆酸组、CsA组、CsA联合胆酸组(CsA+牛磺胆酸、CsA+鹅脱氧胆酸、CsA+甘氨胆酸、CsA+甘氨鹅脱氧胆酸和CsA+牛磺鹅脱氧胆酸),每个组均设立3个时间点:攻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