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对多重残疾送教生的教学评价工作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巧妙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实际送教工作中对多重残疾送教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互联网特殊教育教学评价多重残疾送教生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随着大会精神的贯彻实施,各地对于重度残疾、多重残疾等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确实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接受集中教育教学,但又属于可以接受教育的,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教上门活动。教师到残疾儿童少年家里去进行教育,使学生和家长获得知识、技能,达到在家里接受教育及康复帮助的目的。
笔者通过对全国特殊教育送教活动的情况调研发现,承担送教工作的主要以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为主,而教师本身承担学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只能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由于时间上的制约导致送教工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教学评价方面做一下分析研究。特殊教育教学评价是通过观察、访谈等多种途径来收集有关信息,鉴别教育对象、确定教育目标和检验教育效果的综合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并判断有关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见开展有效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针对多重残疾送教生的教学评价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学评价片面,评价结果低于学生实际水平
由于送教的学生大多为重度或多重残疾,他们大多长期卧病在床或被留在家中,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往往不能理解送教老师下达的指令。因此老师只好把复杂的测试简单化,复杂的指令简洁化,但这样仍存在学生不配合、无法完成测试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学评价结果往往低于学生实际水平,存在片面性。下面是一所学校针对多重残疾送教生中智力障碍方面的一个教学评价表,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虽然从几个大领域分别进行教学评价,但老师为了方便上门操作,只能把复杂的评价表简单化,存在片面性。
二、教学评价工作时效性差
由于送教的学生一般一周集中上一次课,因此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教学评价时效性差。例如学生这周学过的知识点,经过一周时间,导致学生自然遗忘部分知识点,再加上老师不在身边而家长不督促学生复习以增强记忆,又会导致学生遗忘更多所学知识,这时候教师如果依据上周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评价或在本周上课前进行教学评价,可能得到的数据会大不一样,老师很难依据教学评价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不能达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评价工作不及时
送教老师本身要承担本校的教学工作,工作量一般很大,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关注那些送教的学生。老师往往把一周的学习任务,一次性集中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自己在家学习、训练,这时候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或当天的训练情况,老师基本上不了解,有的老师也仅仅打个电话问一下家长,这就导致老师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情况,更不能及时地对学生每天进行跟踪教学评价。结果导致送教一天两天或一个月,效果都一样。
四、教学评价结果误差大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教师一般采用的主要方式是问话和测试两种形式。由于老师面对的多为重度或多重残疾学生,他们在听力、智力、行动等方面都存在障碍,因此老师的问话一般由家长替代,而家长大多会往好的方面说自己的孩子,掩饰一些不好的问题,这都将造成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导致教学评价存在很大的误差。
如何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多重残疾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笔者做了很多尝试:
一、互联网让教学评价实时、及时进行
5G互联网技术使传递视频、音频的速度非常快,使视屏更加清晰、音质更逼真。学生通过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等就可以达到面对面与老师进行互动。例如老师可远程对学生的学习、训练进行实时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及训练情况,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设计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训练方案,有效避免因送教间隔期长而教学评价滞后而导致的系列问题,使教学、康复指导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二、利用互联网为每一位多重残疾送教生建立数字教学评价档案
互联网技术在整合数据方面更加智能化,因此在送教活动中,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智能教学评价档案。例如对接收的多重残疾送教生,我会从首次教学评价开始做起,对学生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教学评价,然后把这些教学评价数据录入每个人的数字档案,系统会智能地统计学生阶段性的汇总情况,得出一些数据,我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设计。这样反复进行,再生成下一阶段数据。最后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评价档案。
三、利用互联网,教师可同时进行多元教学评价
利用互联网,老师可以和班里的几个学生同时进行互动。在送教活动中,我利用互联网可以打开几个对话框,先对这个学生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教学评价,稍后对其他学生语言训练情况进行教学评价,每个人的数据会自动录入每个人的教学评价档案中去,不会有任何影响干扰或错误。
四、互联网使教师教学评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我在平时教学任务繁忙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坐下来对送教的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这时5G互联网的运用就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我可以拿着手机在课间10分钟或者饭前饭后一些零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也可以在操场上、路上等随时进行教学评价,能够与在偏远乡村或离不开床、离不开轮椅的多重残疾送教生及时地沟通。我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学评价,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
随着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是送教工作中,我会巧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评价等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最终使送教工作高效、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何锡涛,沈坚.智慧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2]克里希那穆提.唤醒智慧的教育[M].重庆:重庆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关键词:互联网特殊教育教学评价多重残疾送教生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随着大会精神的贯彻实施,各地对于重度残疾、多重残疾等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确实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接受集中教育教学,但又属于可以接受教育的,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教上门活动。教师到残疾儿童少年家里去进行教育,使学生和家长获得知识、技能,达到在家里接受教育及康复帮助的目的。
笔者通过对全国特殊教育送教活动的情况调研发现,承担送教工作的主要以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为主,而教师本身承担学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只能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由于时间上的制约导致送教工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教学评价方面做一下分析研究。特殊教育教学评价是通过观察、访谈等多种途径来收集有关信息,鉴别教育对象、确定教育目标和检验教育效果的综合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并判断有关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见开展有效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针对多重残疾送教生的教学评价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学评价片面,评价结果低于学生实际水平
由于送教的学生大多为重度或多重残疾,他们大多长期卧病在床或被留在家中,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往往不能理解送教老师下达的指令。因此老师只好把复杂的测试简单化,复杂的指令简洁化,但这样仍存在学生不配合、无法完成测试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学评价结果往往低于学生实际水平,存在片面性。下面是一所学校针对多重残疾送教生中智力障碍方面的一个教学评价表,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虽然从几个大领域分别进行教学评价,但老师为了方便上门操作,只能把复杂的评价表简单化,存在片面性。
二、教学评价工作时效性差
由于送教的学生一般一周集中上一次课,因此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教学评价时效性差。例如学生这周学过的知识点,经过一周时间,导致学生自然遗忘部分知识点,再加上老师不在身边而家长不督促学生复习以增强记忆,又会导致学生遗忘更多所学知识,这时候教师如果依据上周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评价或在本周上课前进行教学评价,可能得到的数据会大不一样,老师很难依据教学评价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不能达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评价工作不及时
送教老师本身要承担本校的教学工作,工作量一般很大,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关注那些送教的学生。老师往往把一周的学习任务,一次性集中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自己在家学习、训练,这时候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或当天的训练情况,老师基本上不了解,有的老师也仅仅打个电话问一下家长,这就导致老师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情况,更不能及时地对学生每天进行跟踪教学评价。结果导致送教一天两天或一个月,效果都一样。
四、教学评价结果误差大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教师一般采用的主要方式是问话和测试两种形式。由于老师面对的多为重度或多重残疾学生,他们在听力、智力、行动等方面都存在障碍,因此老师的问话一般由家长替代,而家长大多会往好的方面说自己的孩子,掩饰一些不好的问题,这都将造成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导致教学评价存在很大的误差。
如何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多重残疾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笔者做了很多尝试:
一、互联网让教学评价实时、及时进行
5G互联网技术使传递视频、音频的速度非常快,使视屏更加清晰、音质更逼真。学生通过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等就可以达到面对面与老师进行互动。例如老师可远程对学生的学习、训练进行实时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及训练情况,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设计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训练方案,有效避免因送教间隔期长而教学评价滞后而导致的系列问题,使教学、康复指导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二、利用互联网为每一位多重残疾送教生建立数字教学评价档案
互联网技术在整合数据方面更加智能化,因此在送教活动中,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智能教学评价档案。例如对接收的多重残疾送教生,我会从首次教学评价开始做起,对学生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教学评价,然后把这些教学评价数据录入每个人的数字档案,系统会智能地统计学生阶段性的汇总情况,得出一些数据,我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设计。这样反复进行,再生成下一阶段数据。最后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评价档案。
三、利用互联网,教师可同时进行多元教学评价
利用互联网,老师可以和班里的几个学生同时进行互动。在送教活动中,我利用互联网可以打开几个对话框,先对这个学生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教学评价,稍后对其他学生语言训练情况进行教学评价,每个人的数据会自动录入每个人的教学评价档案中去,不会有任何影响干扰或错误。
四、互联网使教师教学评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我在平时教学任务繁忙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坐下来对送教的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这时5G互联网的运用就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我可以拿着手机在课间10分钟或者饭前饭后一些零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也可以在操场上、路上等随时进行教学评价,能够与在偏远乡村或离不开床、离不开轮椅的多重残疾送教生及时地沟通。我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学评价,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
随着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是送教工作中,我会巧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评价等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最终使送教工作高效、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何锡涛,沈坚.智慧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2]克里希那穆提.唤醒智慧的教育[M].重庆:重庆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