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由于学校美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工程,因此,它在育人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更为重要和突出。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来完成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渗透
在各学科审美教育中,语文学科有着更广阔、更丰富的美的世界:有令人赏心悅目的自然美、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诱人神往的艺术美等。因此,语文学科时进行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对语文课中的美育,却相当忽视。就是在中学语文教改不断深化的今天,这个充满美的学科,仍未得到认真开发,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结合语文教材进行审美熏陶
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据的教与学的活动。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名篇佳作,为语文教材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为主要依据,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以达到提高其阅读鉴赏能力、增强其审美意识的目的。
首先要引导学生体味作品中的人物美。文学是人学,语文教材为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往往是作者美学理想的体现,凝聚着作家诗人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材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中,既展现了勇于牺牲、正气凌然的高大人物,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被毛泽东誉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有展现了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也不乏智慧的典型,如“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智绝”诸葛亮等。
其次,要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景物美。反映自然景物之美的文章,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不足30字,却色彩斑斓,描绘了红花、绿水、朝阳,构成一幅绝美的江南春景图,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并自然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其他如“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雄伟、瑰丽、险峻的“天门山”,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的“江南春”,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景,千姿百态,摇曳生姿,通过朗读、鉴赏,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在审美感受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
首先针对学生实际,着力培养审美能力。日常的作文课上,常常有不少学生抱怨无物可写。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对美的认识和感受能力。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必须破除“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强化活动课内容,把学生带进社会、带进大自然。让孩子的眼、耳、身、心都获得真切的美的感受。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广泛的认识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逐步培养其审美能力。
其次,教师要适时引导,着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众所周知,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在认识和感受美的基础上,就会产生模仿美、创造美的冲动。这就要求美育的主要承担者——语文教师必须善于把握,适时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在学生体验美的过程中,诱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体验人物的情感。例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想想莲花美的形态和特质,并让学生体会莲花是怎样体现作者的美德品格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也以托物言志的方法,描写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卉,并借以表现自己对美好品格的赞赏和追求。作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途径很多,因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说了。
三、结合课外活动进行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美育渗透的途径,除以上两方面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又可分为校内校外两方面。
校内语文课外活动的美育渗透:这主要围绕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来进行。如组织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办墙报、办黑板报、出专刊、排演文艺节目,搞作文竞赛,甚至延伸到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挥他们在艺术上的才能和创造力。
校外语文课外活动的美育渗透:每学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郊游或进行参观访问、观看电影演出等。这些活动同样充满着真善美,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活中的美,甚至拿起笔来,歌颂美。这样,就能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美的激情,从而提高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语文教师应正视自己的地位
青少年喜欢模仿,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兴趣、特长等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而且这种影响是与接触时间和交往的频率成正比的。语文课是主课,课时多;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机会也多;社会活动与语文教师的联系也多;因而语文教师对学生身教言传的影响最大。这方面的例子在教育现实中比比皆是:字写得好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不乏书法爱好者;文章写得漂亮的语文教师,他的学生一般对写作也特感兴趣;谈吐挥洒自如的语文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娴于辞令;爱琴棋书画的语文教师,其学生也往往爱好琴棋书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为此,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正视自己的地位,努力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重视美育渗透,以加强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自觉地爱护美、追求美、创造美,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渗透
在各学科审美教育中,语文学科有着更广阔、更丰富的美的世界:有令人赏心悅目的自然美、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诱人神往的艺术美等。因此,语文学科时进行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对语文课中的美育,却相当忽视。就是在中学语文教改不断深化的今天,这个充满美的学科,仍未得到认真开发,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结合语文教材进行审美熏陶
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据的教与学的活动。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名篇佳作,为语文教材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为主要依据,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以达到提高其阅读鉴赏能力、增强其审美意识的目的。
首先要引导学生体味作品中的人物美。文学是人学,语文教材为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往往是作者美学理想的体现,凝聚着作家诗人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材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中,既展现了勇于牺牲、正气凌然的高大人物,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被毛泽东誉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有展现了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也不乏智慧的典型,如“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智绝”诸葛亮等。
其次,要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景物美。反映自然景物之美的文章,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不足30字,却色彩斑斓,描绘了红花、绿水、朝阳,构成一幅绝美的江南春景图,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并自然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其他如“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雄伟、瑰丽、险峻的“天门山”,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的“江南春”,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景,千姿百态,摇曳生姿,通过朗读、鉴赏,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在审美感受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
首先针对学生实际,着力培养审美能力。日常的作文课上,常常有不少学生抱怨无物可写。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对美的认识和感受能力。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必须破除“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强化活动课内容,把学生带进社会、带进大自然。让孩子的眼、耳、身、心都获得真切的美的感受。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广泛的认识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逐步培养其审美能力。
其次,教师要适时引导,着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众所周知,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在认识和感受美的基础上,就会产生模仿美、创造美的冲动。这就要求美育的主要承担者——语文教师必须善于把握,适时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在学生体验美的过程中,诱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体验人物的情感。例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想想莲花美的形态和特质,并让学生体会莲花是怎样体现作者的美德品格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也以托物言志的方法,描写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卉,并借以表现自己对美好品格的赞赏和追求。作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途径很多,因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说了。
三、结合课外活动进行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美育渗透的途径,除以上两方面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又可分为校内校外两方面。
校内语文课外活动的美育渗透:这主要围绕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来进行。如组织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办墙报、办黑板报、出专刊、排演文艺节目,搞作文竞赛,甚至延伸到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挥他们在艺术上的才能和创造力。
校外语文课外活动的美育渗透:每学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郊游或进行参观访问、观看电影演出等。这些活动同样充满着真善美,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活中的美,甚至拿起笔来,歌颂美。这样,就能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美的激情,从而提高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语文教师应正视自己的地位
青少年喜欢模仿,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兴趣、特长等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而且这种影响是与接触时间和交往的频率成正比的。语文课是主课,课时多;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机会也多;社会活动与语文教师的联系也多;因而语文教师对学生身教言传的影响最大。这方面的例子在教育现实中比比皆是:字写得好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不乏书法爱好者;文章写得漂亮的语文教师,他的学生一般对写作也特感兴趣;谈吐挥洒自如的语文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娴于辞令;爱琴棋书画的语文教师,其学生也往往爱好琴棋书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为此,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正视自己的地位,努力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重视美育渗透,以加强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自觉地爱护美、追求美、创造美,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