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变更管理是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对工程造价存在直接影响。笔者结合日常监督工作,基于国有企业工程管理人员履职角度,对国有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常见风险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工程变更;工程变更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144
一、工程变更的概念和分类
工程变更是指由于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及客观环境的变化,或者功能、规划、设计的调整,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范围、实施方式、建设规模及标准、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工程量、合同工期等方面的变更。
根据工程变更的提出主体,可将工程变更分为以下几类:
(一)业主提出的工程变更:主要指业主对工程规模、使用功能、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工期等进行调整而产生的工程变更。
(二)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主要指设计单位对设计进行调整、对设计图纸上的错漏碰进行修正,或因自然因素及其他因素而进行的设计改变等产生的工程变更。
(三)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主要指施工单位提出的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作业顺序等进行调整而产生的工程变更。
(四)监理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主要指监理工程师出于工程协调和对工程目标控制有利的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产生的工程变更。
二、国有投资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在工程变更管理中的常见风险
国有投资项目业主单位的国有性质决定了企业经常会接受各类不定期的巡察(巡视)、审计。工程建设领域由于资金较为密集、权力较为集中,各类廉政问题多发,因而成为巡察(巡视)、审计重点关注领域。工程变更管理是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对工程造价存在直接影响,在该环节,工程管理人员面临多种履职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工程变更的合理性、必要性把关不严,导致国有资金损失。例如,同意施工单位对施工工艺或施工材料的不必要变更,导致工程投资增加。
(二)变更依据不完备,仅依据领导或者职能部门口头指令(意见)实施变更,口头指令(意见)未固化形成书面依据,存在审计风险。
(三)工程变更审批滞后,先实施后审批。现场变更既成事实,事后追认,忽略了对变更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把关。
(四)对工程变更的实施过程把关不严,对变更的真实性缺乏有效核实,导致国有资金损失。例如,对隐蔽工程变更实施过程中把关不严、对工程量未经审核进行确认,容易出现现场实际与业主决策的变更不符、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虚造工程量、甚至出现虚假变更的情况。
(五)对于工程变更中涉及与其他施工单位的施工界面厘定不清,导致重复计算工程量。
(六)对于现场情况不了解,工程变更听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意见,主体责任缺失。
(七)将合同范围外的工作内容以工程变更形式直接委托施工单位实施,规避招标。
(八)对工程变更的系统性、全局性把控不足。例如,在对某专业进行设计变更时,未同步对其他的关联专业设计进行复核、调整,导致后续实施时返工浪费。
(九)为规避上级单位制度约束,故意拆分大额联系单、降低决策层级。例如,根据某集团公司《所属一级子公司重大事项报备规定》,“工程变更单一事项造价150万元以上或造價100-150万元且占合同比例10%以上的”须报集团公司审批。为避免提交集团公司审批,一级子公司工程管理人员将大额联系单进行拆分、肢解至限额以下,违反制度要求并存在审计风险。
(十)被施工单位围猎,在工程变更管理中为施工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巨大的廉政风险。
三、规范国有投资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工程变更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国有投资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工程变更管理工作,坚持履职尽责、强化风险防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工程变更管理、防范风险:
(一)强化教育,提升履职能力。
1.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廉政教育,提升抵御廉政风险的能力。可以通过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例警示、提醒谈话等手段,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从而促进工程管理人员与业务单位保持“亲·清”关系,在工程变更管理中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2.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拓展图纸审核、成本管理等专业技能,提高全局性思维能力,促进履职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阶段介入,可以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设计优化建议,减少后续变更;工程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加强审核,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图纸交底时提出图纸设计错误,及时督促设计单位完善图纸,从而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避免返工浪费。工程管理人员加强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能力,可以在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投资控制,严格控制对施工单位投标不平衡报价项的变更,减少额外投资支出。工程管理人员全局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对某项变更引起的其他变更进行联动识别,从而更好的对该项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权衡。
3.强化工程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工程变更管理的首办责任,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工程变更合理性、必要性的把关,做到依据充分,按制度履行工程变更程序、原则上“先审批、后实施”,在工程变更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对于隐蔽工程量签证要重点关注。
(二)扎紧制度的笼子,规范变更程序。
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方面的制度,将工程变更根据种类、工作量大小和重要性进行分类,明确各类工程变更的决策层级,实现分类控制和分级管理,落实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例如,一般变更可由工程管理分管领导审批,较大变更须公司班子集体决策,重大变更须上报上级单位审批。明确各环节审批时限,提升工程变更审批效率,尽量避免或减少变更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三)加强监督保障,杜绝管理漏洞。
1.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纪检监察监督及作风效能、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及时提醒谈话、督促整改。
2.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工程变更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实现工程变更可控。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借助监理单位力量加强工程变更管理,对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把关、对变更估价进行审查、对业主审批的工程变更的现场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工程变更涉及的隐蔽工程进行旁站、对变更工程量进行核实。
3.充分借助第三方力量加强监督。跟踪审计单位除了要对变更价款进行审核外,要更注重对工程变更合理性、必要性及变更依据的充分性、变更流程的规范性进行审核,审核工程变更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是否满足变更要求、是否存在恶意拆分等情况。此外,各类巡察(巡视)、审计也有助于业主单位发现工程变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规范后续管理。
(四)开展项目后评估,杜绝同类工程变更重复出现。
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应建立并动态更新工程变更台帐记录,加强与设计、招标人员的沟通交流。在项目完成后对工程变更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归纳变更原因,将普遍性的设计问题反馈给设计管理人员在后续设计中予以规避,对于招标清单表述不清导致的工程变更则反馈给招标管理人员。通过项目后评估及各部门间联动,有效杜绝同类工程变更在后续项目中重复出现。
四、结语
文章对国有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常见风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从工程管理人员履职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对规范国有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提升工程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与履职能力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益来.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工程变更管理要点分析[J].低碳经济,2017年第26期:255-256
[2]李俊.对建设项目管理中工程变更控制的研究[J].建设监理,2020年第2期:45-47
[3]秦秋明.略论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价值工程,2020年第15期:101-102
关键词:工程变更;工程变更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144
一、工程变更的概念和分类
工程变更是指由于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及客观环境的变化,或者功能、规划、设计的调整,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范围、实施方式、建设规模及标准、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工程量、合同工期等方面的变更。
根据工程变更的提出主体,可将工程变更分为以下几类:
(一)业主提出的工程变更:主要指业主对工程规模、使用功能、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工期等进行调整而产生的工程变更。
(二)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主要指设计单位对设计进行调整、对设计图纸上的错漏碰进行修正,或因自然因素及其他因素而进行的设计改变等产生的工程变更。
(三)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主要指施工单位提出的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作业顺序等进行调整而产生的工程变更。
(四)监理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主要指监理工程师出于工程协调和对工程目标控制有利的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产生的工程变更。
二、国有投资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在工程变更管理中的常见风险
国有投资项目业主单位的国有性质决定了企业经常会接受各类不定期的巡察(巡视)、审计。工程建设领域由于资金较为密集、权力较为集中,各类廉政问题多发,因而成为巡察(巡视)、审计重点关注领域。工程变更管理是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对工程造价存在直接影响,在该环节,工程管理人员面临多种履职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工程变更的合理性、必要性把关不严,导致国有资金损失。例如,同意施工单位对施工工艺或施工材料的不必要变更,导致工程投资增加。
(二)变更依据不完备,仅依据领导或者职能部门口头指令(意见)实施变更,口头指令(意见)未固化形成书面依据,存在审计风险。
(三)工程变更审批滞后,先实施后审批。现场变更既成事实,事后追认,忽略了对变更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把关。
(四)对工程变更的实施过程把关不严,对变更的真实性缺乏有效核实,导致国有资金损失。例如,对隐蔽工程变更实施过程中把关不严、对工程量未经审核进行确认,容易出现现场实际与业主决策的变更不符、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虚造工程量、甚至出现虚假变更的情况。
(五)对于工程变更中涉及与其他施工单位的施工界面厘定不清,导致重复计算工程量。
(六)对于现场情况不了解,工程变更听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意见,主体责任缺失。
(七)将合同范围外的工作内容以工程变更形式直接委托施工单位实施,规避招标。
(八)对工程变更的系统性、全局性把控不足。例如,在对某专业进行设计变更时,未同步对其他的关联专业设计进行复核、调整,导致后续实施时返工浪费。
(九)为规避上级单位制度约束,故意拆分大额联系单、降低决策层级。例如,根据某集团公司《所属一级子公司重大事项报备规定》,“工程变更单一事项造价150万元以上或造價100-150万元且占合同比例10%以上的”须报集团公司审批。为避免提交集团公司审批,一级子公司工程管理人员将大额联系单进行拆分、肢解至限额以下,违反制度要求并存在审计风险。
(十)被施工单位围猎,在工程变更管理中为施工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巨大的廉政风险。
三、规范国有投资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工程变更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国有投资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工程变更管理工作,坚持履职尽责、强化风险防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工程变更管理、防范风险:
(一)强化教育,提升履职能力。
1.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廉政教育,提升抵御廉政风险的能力。可以通过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例警示、提醒谈话等手段,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从而促进工程管理人员与业务单位保持“亲·清”关系,在工程变更管理中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2.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拓展图纸审核、成本管理等专业技能,提高全局性思维能力,促进履职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阶段介入,可以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设计优化建议,减少后续变更;工程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加强审核,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图纸交底时提出图纸设计错误,及时督促设计单位完善图纸,从而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避免返工浪费。工程管理人员加强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能力,可以在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投资控制,严格控制对施工单位投标不平衡报价项的变更,减少额外投资支出。工程管理人员全局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对某项变更引起的其他变更进行联动识别,从而更好的对该项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权衡。
3.强化工程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工程变更管理的首办责任,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工程变更合理性、必要性的把关,做到依据充分,按制度履行工程变更程序、原则上“先审批、后实施”,在工程变更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对于隐蔽工程量签证要重点关注。
(二)扎紧制度的笼子,规范变更程序。
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方面的制度,将工程变更根据种类、工作量大小和重要性进行分类,明确各类工程变更的决策层级,实现分类控制和分级管理,落实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例如,一般变更可由工程管理分管领导审批,较大变更须公司班子集体决策,重大变更须上报上级单位审批。明确各环节审批时限,提升工程变更审批效率,尽量避免或减少变更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三)加强监督保障,杜绝管理漏洞。
1.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纪检监察监督及作风效能、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及时提醒谈话、督促整改。
2.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工程变更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实现工程变更可控。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借助监理单位力量加强工程变更管理,对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把关、对变更估价进行审查、对业主审批的工程变更的现场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工程变更涉及的隐蔽工程进行旁站、对变更工程量进行核实。
3.充分借助第三方力量加强监督。跟踪审计单位除了要对变更价款进行审核外,要更注重对工程变更合理性、必要性及变更依据的充分性、变更流程的规范性进行审核,审核工程变更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是否满足变更要求、是否存在恶意拆分等情况。此外,各类巡察(巡视)、审计也有助于业主单位发现工程变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规范后续管理。
(四)开展项目后评估,杜绝同类工程变更重复出现。
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应建立并动态更新工程变更台帐记录,加强与设计、招标人员的沟通交流。在项目完成后对工程变更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归纳变更原因,将普遍性的设计问题反馈给设计管理人员在后续设计中予以规避,对于招标清单表述不清导致的工程变更则反馈给招标管理人员。通过项目后评估及各部门间联动,有效杜绝同类工程变更在后续项目中重复出现。
四、结语
文章对国有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常见风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从工程管理人员履职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对规范国有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提升工程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与履职能力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益来.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工程变更管理要点分析[J].低碳经济,2017年第26期:255-256
[2]李俊.对建设项目管理中工程变更控制的研究[J].建设监理,2020年第2期:45-47
[3]秦秋明.略论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价值工程,2020年第15期: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