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酶免疫法在检测虫媒病毒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bo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微量细胞培养酶免疫法(EIA)和细胞病变法(CPE)比较检测了甲病毒属、黄病毒属和Bunya病毒属共10种虫媒病毒的滴度,结果表明EIA检出病毒较早,病毒滴度和特异性较高;比较了用EIA和小白鼠(乳鼠)脑内注射法检测4种虫媒病毒的滴度,两法结果相近。还提出了作EIA的适合条件。

用EJA作了上述三个不同属的12种虫媒病毒的交叉反应,各个病毒与其同种抗体所得滴度显著高于其与异种抗体所得滴度,特异性较高。3个属病毒之间、3种甲属病毒之间、黄病毒属蚊媒和蜱媒病毒之间、蚊媒病毒中的JEV复合体4种病毒与YF之间,均无交叉反应;而JEV复合体4种病毒之间,蜱媒的3种黄病毒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表明EIA查出的是亚组特异性抗原,可用于这三个属的虫媒病毒的鉴定。用EIA及SRH法检测4种虫媒病毒免疫腹水的滴度,两法结果相近,表明EIA法可用于检测虫媒病毒抗体。

其他文献
采用自制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试剂进行ABC ELISA试验,检测了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AFP McAb,并与常规ELISA及被动血凝法(PHA)的检测灵敏度作比较。结果表明,1∶6400稀释的杂交瘤培养上清液,1∶256000稀释的负瘤小鼠血清和腹水,用ABC ELISA均见阳性,比常规ELISA灵敏2~4倍,比PHA法灵敏6~20倍。而其非特异性反应明显降低。因此,ABC ELISA是一种
用不同浓度(1.25~100µg/ml)的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类淋巴细胞的干扰素促诱生,其效价比常规诱生组高10~20倍;CMP的促诱生最适浓度为25~50µg/ml,可见该药物是较为理想的干扰素促诱生剂。用50μg/ml浓度的CMP对本室自建的S801白血病细胞系进行干扰素促诱生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CMP加启动的促诱生动态曲线和常规诱生及启动诱生干扰素的动态曲线均在4~20小时内渐升,20
用0∶3和0∶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毒力菌株免疫家兔能够获得毒力因子血清,用此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与VW抗原测定和毒力质粒检出一致,可以简易而又敏感特异地检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菌株的毒力。只有用37℃培养菌才表达凝集反应,23℃培养菌无此现象,这与毒力菌株特异外膜多肽的产生依赖于37℃培养有关。毒力因子血清对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有很大实用价值。
糖类对细菌粘附的效应,我们用抑制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人尿道上皮细胞和小鼠膀胱上皮细胞的粘附可为数种糖所抑制。D-甘露糖、甘露聚糖、D-果糖和D-半乳糖即使在较低浓度下对大肠杆菌在上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均有抑制的作用。能与甘露糖结合的凝集素ConA或PHA以同样方式处理,亦可明显降低大肠杆菌粘附的能力。甘露聚糖的抑制效应是与剂量有关的,在0.05~1.0%浓度范围内呈直线关系。除抑制试验外
期刊
本文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查了红色奴卡菌(NR)及其细胞壁骨架(NR-CWS)在人外周血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干扰素(IFN)诱生能力,并与CP作了比较。证实NR能诱导人外周血细胞产生IFN(P<0.001),并观察到NR浓度为50~200μg/ml、培养时间为24小时诱生的IFN效价最高(P<0.01),但未观察到NR-CWS能诱生IFN。NR诱生的IFN具有一定种属特异性。对胰酶敏感;对pH2、56℃
在电镜下观察了炭疽保护性抗原(PA)免疫小鼠腹腔Mφ对炭疽芽孢的吞噬和杀灭过程。发现炭疽PA能非特异性地激活Mφ,不仅使Mφ能有效地吞噬和杀灭炭疽芽孢,而且对金葡菌的吞噬和杀灭作用也增强。正常小鼠腹腔Mφ仅能吞噬炭疽芽孢而不能杀灭,炭疽芽孢反而可在Mφ内出芽、生长。推测炭疽PA免疫动物在强毒炭疽芽孢攻击后之所以能够健康存活,Mφ功能的增强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报道从我国儿童中分离到一株丙型流感病毒C/京科/242/84。它的抗原性既不同于猪的,也不同于从国外引进不同年代人的丙型毒株,指出丙型毒株像甲型毒株一样也经常发生抗原性漂移。同时C/京科/242/84对α,β和γ非特异性抑制素敏感性也不同于其它毒株,因此,该毒株由实验室污染而来的可能性可以排除。血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普遍存在有丙型流感病毒的抗体。发现人群中对C/1233/47毒株抗体的阳性
测定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免疫力,用血凝抑制试验,(HI)加入异种抗免疫球蛋白(AIG),可使抗体效价比常规法提高10倍左右,并且特异性好,简单,方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