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浅议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pm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由于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仍存在不少新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基本对策为: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完善校内财务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加强预算控制和执行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其使用效率;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经费来源由过去的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日益突出,资金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通过规范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但客观上,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仍未突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模式,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未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资金效益考核,高校财务分析工作没有很好地进行,财务管理体制落后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控制乏力预算管理是学校安排年度财务收支的计划文件和执行依据,且涉及到高校经费活动的各个方面。目前,部分高校预算管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预算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部分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认为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是按上级财政部门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报表编好后就算完成了预算编制任务。同时,部分高校也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编制、评价都应由财务部门全部完成。
  2 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突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固定资产购置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不要求对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此,高校的领导及教职工在这种背景下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重视科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部分高校往往对固定资产验收不负责任,保管维护不力。
  3 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高校的出资入主要是国家,但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不要求其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参与经济上的分配,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失。高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律权利,但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这必然使高校缺少进行成本核算和提高投资效益的外界压力,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4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欠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财务管理制度就无法按章办事,财务管理就失去了依据与标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和制约高校的管理和发展。
  5 高校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意识由于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学校有限的教育经费很难满足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职工生活福利的需要,各部门吃学校大锅饭的现象十分严重,原本已十分紧张的资金却要超负荷承担学校多项开支,造成学校难以承受经费的负担。
  6 财务分析工作薄弱。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经济业务也变得更加多层次化、复杂化,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信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状况,仅限于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财务信息。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效益缺乏系统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地考核学校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缺乏规律性认识。
  7 高校债务负担过重,贷款风险日渐显现。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高校整体发展以外延扩大为主。各高校普遍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新校区的建设以及购置大量仪器设备。虽然高校收入总量在不断增加,但远不能满足教育投入迅速增长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新建项目依靠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选择。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对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资金量大、容易较快实现建设目标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大,贷款资金的还本付息压力也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许多高校寄托于招生规模扩大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但招生规模扩大本身就有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贷款规模的增大,高校信贷风险日渐显现。
  
  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1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规避财务风险能力。市场经济已经把高校经济活动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高校的财务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因此,高校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积极分散风险,这是高校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高校所有教职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整个决策工作的始终。贷款前,高校应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和人才优势,认真制定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规划。
  2 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部门开展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直接依据。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种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增加高校的收入,控制支出,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遏止行为,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促进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
  3 加强预算控制和执行能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高校预算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高校的资源,又要节约支出,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浪费,应尽量优化经费使用的支出结构。高校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人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高校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发展目标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4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其使用效率。一是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和人员,加大归口管理和力度,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的完整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完善资产购置制度。对需要的设备,在校内无法调配的情况下,从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做出详细预算申请,避免重复采购。三是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和个人。 四是建立、完善资产配置制度以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调拨、出借、出租、投资等方式,盘活学校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五是建立、完善资产清理清查制度。检查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六是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的办法、无形资产合作检查制度,并按照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各类无形资产,有效杜绝无形资产的流失。七是学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起进行资产核查对账,定期清查盘点,明确产权,杜绝资产管理方面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
  5 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是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获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高校财务分析评价的内容包括:一是财务综合实力评价,即学校的办学经费筹集能力,包括国家教育经费拨款额、科研活动收入、学校资产总额等;二是财务运行绩效评价,即按照收入和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原理,对学校财务运行的效果、效率、效益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事业发展效率指标、自筹经费能力指标、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等;三是财务发展潜力的评价,即评价高校在负债和财务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该类指标包括年末借款余额、年末流动资产、资产负债率、负债收入比等指标。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类资产的拥有和配置状况,掌握学校的总体实力,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
  6 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全面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办学竞争日趋激烈,对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显重要。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尤其是对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知识的学习。鼓励财务人员钻研业务,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改进并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要强化财经法制观念,提高财务人员专业和职业道德水平,依法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使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现在的 2 0多年间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而对土地沙漠化严重和土地贫瘠的地区逐步实施异地搬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优势资源 ,促进一、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教育上要增强针对性,保证实效性,确保教育内容和要求落实到位,注重结果的总结和评估.制度上要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注重监督机制的创新,
徽商作为历史上一支商帮劲旅,曾叱咤商界数百年,一度创造“无徽不成镇”的恢弘气势。许多徽商字号、产品品牌至今还熠熠生辉,如胡庆余、胡开文、王致和、张恒春等。品牌既是古代徽商的文化遗产,也是当代徽商兴盛的必备要素。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酝酿,新一批徽商产品品牌开始登上时代舞台。    一、徽商产品品牌的兴起    徽商产品品牌出现往往具有爆发性。这与徽商善于忍耐,不急于小成,有远大胸襟与抱负分不开。
近年来,强脉冲光治疗作为一项新技术因其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上具有无创、无痛、效果好等优点,在眼科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强脉冲光治疗的现状、作用机制、操作步骤
本文重点探讨了信用风险管理中所出现的应收账款管理部分,从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中内部流程控制环节出发,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构建完善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进而实施良好的信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