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笔者所在的高中化学备课组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让教师们在备课中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备课组集体发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相互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集体备课是新课改中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尝试,对于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一、集体备课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碰到了许多具体的困难,甚至在实际教学中举步维艰。比如:在新教材中,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旧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安排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根据新课改的学习目标进行定位,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摆脱原有的教学观念,通过对比相关内容在必修与选修的地位和教学要求。理解新教材突出的是什么,淡化的是什么,哪些内容对学生最有价值,哪些属超纲的内容不宜拓展,哪些内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设置梯度,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在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上,很多知识新教材比旧教材更新得更具体。因为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现象和科学道理,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知识要有一些更深更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在讲授化学原理、概念、定律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入与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化学研究成果,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技信息。
二、个人独立备课推动集体备课
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要进行个人备课,备课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未知”到“知”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已知”转化为“他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未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已知”。所谓教师的“已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成了解决教师本身的“知”与“未知”的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钻研教材时要以一章为钻研“对象”,进行知识排队,抓住主线,明确重点,确定难点,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备课不但要钻研教材,同时还应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决不等于能力。因此,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好方法。
3、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有的教师说,研究教材好比下围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一个子。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研究教材中不可忽视。若以整个化学作为全局,那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个个局部。若以化学实验作为一个全局,那么仪器、药品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取、物质的检验、定量实验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部分。教师只有心中有全局,处理各章各节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功夫应下在何处。
4、新与旧的关系。化学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已知与未知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产生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钻研教材就要深入研究这种新与旧的关系,力求以“旧”引“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这个新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钻研教材时应注意掌握的教学方法论原则。
5、难与易的关系。化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且又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形形色色的物质的性质,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又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因此,化学学科教学确有难的一面。教师钻研教材,就是要设法化“繁”为简,化“隐”为现,化“难”为易。此外,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化难为易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能对教材钻深钻透,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组织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就变为“易”了。
6、知识与品德的关系。我们应当既教书又育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方面,化学教师不可能只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教师总会以自己的身教言教去影响学生的言行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化学教材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唯物主义思想、辩证的思维方法、爱国主义思想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精神与创造精神等等。
新课程改革下,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集体备课这一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同行们所认可和采纳,它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是行之有效的,为教师的高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衷心希望集体备课能够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一、集体备课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碰到了许多具体的困难,甚至在实际教学中举步维艰。比如:在新教材中,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旧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安排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根据新课改的学习目标进行定位,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摆脱原有的教学观念,通过对比相关内容在必修与选修的地位和教学要求。理解新教材突出的是什么,淡化的是什么,哪些内容对学生最有价值,哪些属超纲的内容不宜拓展,哪些内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设置梯度,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在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上,很多知识新教材比旧教材更新得更具体。因为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现象和科学道理,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知识要有一些更深更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在讲授化学原理、概念、定律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入与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化学研究成果,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技信息。
二、个人独立备课推动集体备课
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要进行个人备课,备课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未知”到“知”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已知”转化为“他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未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已知”。所谓教师的“已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成了解决教师本身的“知”与“未知”的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钻研教材时要以一章为钻研“对象”,进行知识排队,抓住主线,明确重点,确定难点,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备课不但要钻研教材,同时还应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决不等于能力。因此,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好方法。
3、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有的教师说,研究教材好比下围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一个子。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研究教材中不可忽视。若以整个化学作为全局,那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个个局部。若以化学实验作为一个全局,那么仪器、药品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取、物质的检验、定量实验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部分。教师只有心中有全局,处理各章各节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功夫应下在何处。
4、新与旧的关系。化学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已知与未知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产生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钻研教材就要深入研究这种新与旧的关系,力求以“旧”引“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这个新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钻研教材时应注意掌握的教学方法论原则。
5、难与易的关系。化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且又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形形色色的物质的性质,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又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因此,化学学科教学确有难的一面。教师钻研教材,就是要设法化“繁”为简,化“隐”为现,化“难”为易。此外,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化难为易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能对教材钻深钻透,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组织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就变为“易”了。
6、知识与品德的关系。我们应当既教书又育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方面,化学教师不可能只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教师总会以自己的身教言教去影响学生的言行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化学教材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唯物主义思想、辩证的思维方法、爱国主义思想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精神与创造精神等等。
新课程改革下,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集体备课这一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同行们所认可和采纳,它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是行之有效的,为教师的高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衷心希望集体备课能够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