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撷取大湘西之魂魄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湘西有武陵山与雪峰山两大山系,巍峨连绵,层峦叠嶂吐翠,独成胜景。所以,我常常将山喻为湘西之魂,没有山就没有大湘西人的刚毅与倔强,没有山也就没有大湘西人的血性与质朴。描绘大湘西的山之魂水之魄,就全在艺术家们对这一独特景物的感悟与表现了。
  胡光胜从事山水画创作30多年,心无旁骛,专注于大湘西的山水画,可谓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大湘西的山山水水,沟壑峰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无论是春暖花开、霁霞映日的春光,还是果香味浓、红叶妆裹的秋景,也不管是溪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山涧,还是白云缭绕、村舍斜廓的农居,都显得那么真实、自然而富有情调。从他写生的作品中随手抽出一幅来,都是那么生机盎然,仿佛从中能触摸到山的肌理、水的脉络,可以感受到山的清新水的甘甜。农家小屋坐落掩映在树林之中,一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所描写的意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陶醉在画中氤氲的气氛之中。
  我观摩了胡光胜近二年在大湘西写生的三十多幅作品,大为惊叹,且不论艺术技巧的成熟与圆润,单就对大湘西山水题材的执着与深入,就令人肃然起敬。细细看来,三十多幅写生作品集中体现了两大主题:一是大湘西的春之韵,这部分主题占了写生作品的一半。大湘西区域的山色春光,在他的笔下,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如连绵群山的悠远逶迤、悠悠白云的闲适游弋、葱绿树木的烂漫挺拔、山涧小溪的清蒸透亮、掩映农舍的错落有致、山间小道的蜿蜒崎岖、鸡鸭牛羊的喧闹哞鸣……都显得那么明快和谐与生气勃勃,既似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又有王维诗中的田园风光;既是写实,又渗透了憧憬。画面粗看不觉新鲜,但细细品来,越咀嚼越有深意,其中的山韵水味,只能意会难以言说。往往被画面上的那山那水那树那屋所陶醉,而不知有晋。如他的《春雨润山寨》,几栋排列有序的农舍,被参天的大树环绕着,绵绵春雨刚潇潇洒洒下过,枝繁叶茂的树林吐露出春花笑靥,整个山寨鸟语花香,生机与活力力透纸背。《春雨巴沙村》则又是另外一番情景:春雾缭绕,徐徐飘来,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引人暇想,次第而建的农舍被参天大树环绕,一条石板道铺陈于眼前,向画外延伸而去……春天里,大湘西的山水树宅路,在胡光胜的笔下,都充满了灵气和朝气,他对山寨之春的无限钟爱都泼墨于宣纸之上了。
  二是大湘西的秋之韵,也占了相当的篇幅。大湘西秋之韵的丰厚与蕴含,有别于春之韵的单纯与明丽。相对于春之韵热烈、喧腾、驿动、绿茵,秋之韵更多地的是静寂、沉醉、空远、厚实。其色彩的斑斓多姿,叶落树高、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更有别于万木郁森、叶茂汁浓的秀丽春景。如《湘西秋之韵·向心力》,远方大山仿佛在凝望着被群树环绕的山寨小村落,以农舍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圆弧状,这是大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组合,秋色秋实才显得如此美丽和真实——人是万物之神,人也是大自然活动的中心,即使是远离都市的大山深处,也要有人的存在和活动才有美的风景和希望。另一幅写生《湘西秋之韵·守望》,山树环抱的几幢农舍,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却不弃不离相互守望在一起。大湘西山寨没有都市的热闹喧哗和物质享受,却有着都市没有的静寂安宁与沉稳,与山为伍,与树为邻,与清澈的溪水嬉闹,与鸡鸭牛羊为伴,怡然自得,少了许多“现代病”。这难道不是一种追求与理想?
  胡光胜的这些写生作品,可以视为大湘西山寨景色的集中体现。既使是写生,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眼光、视野、胸襟与情怀,依这点而论,这些写生作品就不仅仅是湘西山川的实物临摹了,而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未来的一种认同和挑选。大自然给人类留下了无法穷尽的自然和社会遗产,如何从大湘西的万事万物中,寻找和挑选表现自己思想的物体形状,涂抹融入自己生命色彩的颜料,却不是一件易事。山是大湘西之魂,山的形状、走势、排列、肌理、颜色,以及树的多少大小的衬垫、山涧溪流的宛转走向,农舍的远近隐显组合剪裁,家禽家兽的点衬等,都是作者需要取舍和表现的。作者在继承传统、体现自然美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和信念,如他的《春韵》,以屋前虬枝吐翠的老树,来烘托和衬映在白云缭绕下若隐若现的群山,显得辽阔与声远,这就冲出了大山的阻隔和局限——春是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的。《秋晴》又是另一番景象:嶙峋的山石上,几株略显寂寞的山树顽强地向上伸展着,绿枝红叶映衬着山的巍峨与高耸,白云在山的四周游弋环绕,——山的久远和不屈不挠,既是大湘西自然的写照,也是大湘西人精神的写照。既使是写一个局部,也寄托着作者的感怀和情思,如《湘西巴沙村一角》,画中春树环绕下的巴沙村,是湘西龙山县的一个小村,百来户农家,沿溪散落在一狭长地带。过去,这是一个较隐蔽的土匪窝,现在还能从画中堡垒式的建筑中,依稀见到当年的防卫。这么一个较古老的山寨,却在画家的笔下焕发了生机——春芽吐翠,远山苍茫,万千气象,历史与现实通过选择性构图巧妙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胡光胜钟情于山,除了画山,还特别擅长于画树,这也是大湘西大山与北方大山不同的地方——有山就有茂密的树。在他的笔下,大湘西树的平凡与伟岸、细密与精灵,都演绎成了山的天然卫士。与其它大山不同的是,大湘西的山与树是父与子、鱼与水的关系,以致于有时茂密的树林,将山的雄伟和高耸都遮蔽了。如他的《春之韵系列·驿动》,茂密树林象一道道天然的屏障,为大山披上了盛装,争先恐后妆饰着春的颜色。胡光胜对树的偏爱由此可见一斑。
  大湘西的山是湘西的灵魂,也是胡光胜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大湘西的山有它独特的雄姿英彩,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的画家去仔细揣摩。画出它的局部不难,但要画出它的整体特征,画出它独有的精气神,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祈盼大湘西的山山水水在胡光胜的眼中和笔下,能更多地表现出它们的气魄和雄姿来,生发出更加具有时代特点和美学特征的魂魄来,让大湘西的山水画走出湘西,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
  责任编辑   孙   婵
其他文献
30多年以来,我省以张步真、梁瑞郴、章罗生、胡良桂、余三定、纪红建、杨华方、曾祥彪、胡启明、周文杰、赵志超、王硕男、杨远新、聂茂、周淼龙、游和平、余艳、薛媛媛、阮梅、龚盛辉、甘建华、欧阳伟、张士诚、何轩等为代表的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秉着艺术的良知,以勇者的姿态一直笔耕不辍,一批又一批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又成就卓著的报告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积极推进了报告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使湖南报告文学在全省乃
期刊
范正明先生是湖南省著名的戏剧大家,他创作的湘剧《百花公主》,改编的湘剧高腔《琵琶记》(上、下集),改编的湘剧高腔《白兔记》等剧本,已经成为我省戏剧改革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戏剧舞台上久演不衰、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他出版的《湘剧高腔十大记》《湘剧名伶录》《湘剧剧目探微》《含英咀华——湘剧传统折子戏一百出》等著作,都已成为我省戏剧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成果。不久前,范老送来他新编的著作《新时期戏剧史论选
期刊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的标志性年代。1992年,在市场经济的猛烈撞击下,著名作家贾平凹出版了小说《废都》,我当时就认为,这是一部预言性的作品:1980年代以思想先驱、社会导师自居的知识分子,拉动了人性的欲望机器,唤起了主体性、潜意识、感性本体这些生命本能,社会变迁终而朝着他们设想的方向发展了。到处都是争到了自由的劳动力,以及自由地开发、经营的生意人和企业家,正统社会的“崇高”信条轰然倒塌,新潮理论
期刊
我常常被邀参观各类画展,也时常翻阅画家赠送的画册,就我的阅读范围而言,感到当下的一些山水画,一是缺乏山水的个性,不论画什么地方的山水都是一个样子;二是缺少画家的真实情感,有山有水、有石有树,但缺少灵魂,画家的思想情怀没有熔铸其中。旷小津的山水画则不然,不论是画太行山题材的作品,还是水墨张家界系列,山水的个性特征十分鲜明,且倾注了画家真挚的情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
期刊
初次见到黎大志先生的摄影作品是在2010年年初一次出差的旅途,同行的他兴致勃勃地一路在拍摄,我不免好奇地问了一句。于是他将数码相机里的作品翻给我看,如数家珍地讲解每一张作品的来历,作品也着实让我惊艳了一下,那风景拍摄得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颇有大家风范,心里不免高看了一眼这位并非学艺术出身的工学博士。  随后陆续读到了不少关于对他摄影作品的评价文章,有《从业余爱好到新锐摄影师》《陶然的境界》《自由的
期刊
小说是这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主体和中心,因对时代生活的记录和艺术的广阔包容性而具有巨大文学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小说创作成就是体现地方文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是衡量文学湘军是否走向复兴的重要评价指标。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湘军曾以小说创作饮誉中国文坛,形成现实主义为主体、现代主义为先导的小说创作传统,但随后便进入长时期的沉寂状态,除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成为湖南文学品牌之外,很少产生真正有全国性影响的经典作品
期刊
捧读刘克邦先生的散文集《自然抵达》,总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心心相印与酣畅淋漓。集中五个章节或记事怀人,或状物兴怀,或写景抒情,或说理明道……读之咏之思之,如历山水名胜,各有千秋,美不胜收,感人至深处无外乎真情流淌。“怀揣温馨”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心灵标杆”情透纸背,沁人心脾;“人生品味”点滴见情,启人深思;“真情咏叹”文短情长,令人感怀;“西域感怀”豪情回荡,催人振奋。掩卷遐思,不禁深深感叹,殷殷
期刊
诗质要如铜墙铁壁,气要如天风海涛  ——刘熙载《艺概·诗概》  让·保罗·萨特(J.P.Sartre 1905—1980)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就是选择,选择即是自由。“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不选择的自由,事实上不选择就是选定不选择的一种选择。”(《存在与虚无》法文版第561页)  虽然萨特是法国人,虽然存在主义哲学与欧洲哲学一脉相承而与中国哲学毫不搭界,虽然其产生的语境也是纯欧洲社会而与中国
期刊
窗前,花开娇黄点点,清供水仙一抹新绿……  有许多时日了,不止一次品赏书案上杨炳南的草书、篆书大作,没有一丝倦意。他作品的风貌和神采,给我带来静美中的欣喜愉悦。  我们崇敬的一位老画家说:中国画应该整体看是一幅画,分开看,都不是画,是书法。讲的是中国画,语言不多,可是让我深受教益。就一件艺术品而言,由此,懂得了应该从整体、全局、细部乃至细微处(当然还有其它方面)去观摩学习。  我一直认为:欣赏真正
期刊
书法界的人都说:杨炳南是有内涵有道德有性格的人。  很多年前他就已经名满湖湘,后来凭着深厚的功力在全国书法界又为湖湘书法扬眉吐气,诸多作品被博物馆、展览馆收藏。更应邀为数十种书报刊题写刊名。并多次参加各种书法大赛的组织和评选工作。桃花源、炎帝陵、井冈山、爨宝子碑林、屈原碑林等均有其墨宝留存。百余幅作品流传海外为友人珍藏。作为中国书协会员,杨先生非常希望能将这个灿烂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此,他还被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