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丰富繁多的素材,即有了写作的“米”,依然需要“巧妇”运用独到的“烹饪”技艺,将“原生态”的“米”进行独特的分类整合、悉心研磨、细致加工,再根据不同的文题需要,加以贴切、恰当的选用,以便让“食客”——读者(阅卷人)大快朵颐,你的高考作文才会与高分、满分结缘。那么,如何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呢?这就要知晓和拥有高考作文素材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一、素材选择的原则
1.切题
此为选材之根本,即所选素材一定与你的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中心高度一致,你所运用的材料能够突出文章的旨意,不可偏题、离题,也不能与文章的中心若即若离。否则,即使素材再好,也要忍痛割爱,坚决摈弃。
2.真实
就是说,文章所选择的材料,应是真人真事,不可胡编乱造。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颁奖词,以及“中国道德人物”、“中国十佳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最高奖”获得者……的事迹与颁奖词,都是真实而感人的素材。当然,对真实的理解不应该狭隘,而是要有正确的界定,写作中的真实,要求符合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原则,即允许在真实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与凭空杜撰和无中生有有着本质的区别。
3.典型
主要是指选取的材料要有典型性,不可泛泛而谈,人人皆知,不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
4.新颖
这就要求,选择独特,与众不同,胜人一筹,不落窠臼,不入俗套,给读者以眼前一亮之感的素材入文,具有别出心裁、胜人一筹的特色。
5.熟悉
亦即素材的驾驭能力,要与作者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相一致、相吻合,而不应选取自己明显生僻的素材。
二、素材选择的方法
1.以读促写,向课本索取有用素材
大家都知道,读与写犹如兄弟姐妹,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管是语文,还是历史、地理、政治,抑或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其中都涉及、包含着古今中外名家名人、先贤才俊的有关为人处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从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真人真事、趣闻语录、箴言警句、至理名言等,凡此种种,一旦接触、遇见和学习了,就要做个有心人,要有意识地为今后写作、选材做好随时随地的储备工作,这样就会一举两得。
所以,在这里提醒考生,你们现在的所有阅读,都不是仅仅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进行的阅读,与其他一般人休闲、打发时光的阅读完全不一样,是有着任务和明确目标与目的的阅读。
2.梳理归纳,从已作阅读文中取材
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同学们做了大量习题、试卷,这其中的素材一定是海量的,对此,即使不能够完全记住,但如果能够做到掌握其中的少部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持之以恒,那该是多么大的数量,何愁你在写作时各类素材不源源不断、喷涌而出、应接不暇?
当然,只做简单的储备还不够,还应当进行适当的梳理归纳与整合,可以按照诸如“古代”、“现代”,或是“诚信”、“法治”、“敬业”、“爱国”等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加以分门别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取你认为最有价值的素材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3.关注生活,把所见所闻化为素材
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句话朴素而富有真理性,它言简意赅地揭示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内在性,这也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真理。
同学们正处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如果能够把每天你所经历的、发生在身边的,或是耳闻的、或是媒体报道的一些有“看点”的事件、人物记录下来,在需要的时候即翻开看看,再有针对性地选用,你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从容不迫,也就会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文章写得更有质量。
4.订阅书刊,将其中人、事列为素材
有关高考写作的书刊很多。诸如《青年文摘》高考写作素材的增刊,《读者》高考写作素材的增刊,《半月谈》高考写作素材的增刊等,都是质量比较高的书刊,是考生高考写作素材积累的又一途径,既节约了查找费时、费力之苦,又可以将所需要的素材一网打尽,实用高效,是不错的选择之一。历年都有好多学生因此而受益,值得学习和借鉴。
5.迁移运用,以已写文章作为素材
不可置疑,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写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这其中,就有数量可观的、可供高考再次利用的高质量的素材,对此,考生们不要视而不见,而是要珍藏、牢记,以便在考场上可以无缝对接,或是稍加改动,灵活变通,适当迁移,一材多用,就会为你的考场作文增光添彩。对此,考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而应该格外重视和关注。
6.典型确凿,用慧心选择出新素材
在拥有的素材中,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选取典型、真实、确凿的理论和事实论据作为素材,以此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雄辩性,尽可能地做到以一当十,让读者读后能够心悦诚服,赞同你所持的观点,对你所论证的问题深信不疑,很容易引发思想的共振、情感的共融、心灵的共鸣,如是,阅卷人就可能会高抬贵手,为你的文章打出理想的分值来。
7.新颖有力,取独到人、事充当素材
为了减少每年高考时马克思、爱因斯坦、乔布斯、比尔·盖茨、司马迁、林则徐、李白、杜甫等已逝去的人死而复生、忙得不亦乐乎的现象再次大量出现,考生应该尽可能地去选取一些新近发生的、有典型性、新颖性、代表性的人和事入文,让你的文章能够给阅卷人以耳目一新、清风拂面之感,这样,因你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就可胜人一筹,独占鳌头。
8.紧扣论点,抓恰当论据用于素材
也就是说,无论你的素材如何选擇和运用,最为根本和关键点是与你所持的中心论点相契合、相统一,做到论点与论据有机统一、浑然一体,否则,再好的素材也要忍痛割爱、弃之不用。对此,每个考生都应该心知肚明、了然于胸。
一、素材选择的原则
1.切题
此为选材之根本,即所选素材一定与你的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中心高度一致,你所运用的材料能够突出文章的旨意,不可偏题、离题,也不能与文章的中心若即若离。否则,即使素材再好,也要忍痛割爱,坚决摈弃。
2.真实
就是说,文章所选择的材料,应是真人真事,不可胡编乱造。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颁奖词,以及“中国道德人物”、“中国十佳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最高奖”获得者……的事迹与颁奖词,都是真实而感人的素材。当然,对真实的理解不应该狭隘,而是要有正确的界定,写作中的真实,要求符合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原则,即允许在真实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与凭空杜撰和无中生有有着本质的区别。
3.典型
主要是指选取的材料要有典型性,不可泛泛而谈,人人皆知,不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
4.新颖
这就要求,选择独特,与众不同,胜人一筹,不落窠臼,不入俗套,给读者以眼前一亮之感的素材入文,具有别出心裁、胜人一筹的特色。
5.熟悉
亦即素材的驾驭能力,要与作者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相一致、相吻合,而不应选取自己明显生僻的素材。
二、素材选择的方法
1.以读促写,向课本索取有用素材
大家都知道,读与写犹如兄弟姐妹,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管是语文,还是历史、地理、政治,抑或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其中都涉及、包含着古今中外名家名人、先贤才俊的有关为人处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从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真人真事、趣闻语录、箴言警句、至理名言等,凡此种种,一旦接触、遇见和学习了,就要做个有心人,要有意识地为今后写作、选材做好随时随地的储备工作,这样就会一举两得。
所以,在这里提醒考生,你们现在的所有阅读,都不是仅仅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进行的阅读,与其他一般人休闲、打发时光的阅读完全不一样,是有着任务和明确目标与目的的阅读。
2.梳理归纳,从已作阅读文中取材
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同学们做了大量习题、试卷,这其中的素材一定是海量的,对此,即使不能够完全记住,但如果能够做到掌握其中的少部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持之以恒,那该是多么大的数量,何愁你在写作时各类素材不源源不断、喷涌而出、应接不暇?
当然,只做简单的储备还不够,还应当进行适当的梳理归纳与整合,可以按照诸如“古代”、“现代”,或是“诚信”、“法治”、“敬业”、“爱国”等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加以分门别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取你认为最有价值的素材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3.关注生活,把所见所闻化为素材
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句话朴素而富有真理性,它言简意赅地揭示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内在性,这也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真理。
同学们正处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如果能够把每天你所经历的、发生在身边的,或是耳闻的、或是媒体报道的一些有“看点”的事件、人物记录下来,在需要的时候即翻开看看,再有针对性地选用,你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从容不迫,也就会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文章写得更有质量。
4.订阅书刊,将其中人、事列为素材
有关高考写作的书刊很多。诸如《青年文摘》高考写作素材的增刊,《读者》高考写作素材的增刊,《半月谈》高考写作素材的增刊等,都是质量比较高的书刊,是考生高考写作素材积累的又一途径,既节约了查找费时、费力之苦,又可以将所需要的素材一网打尽,实用高效,是不错的选择之一。历年都有好多学生因此而受益,值得学习和借鉴。
5.迁移运用,以已写文章作为素材
不可置疑,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写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这其中,就有数量可观的、可供高考再次利用的高质量的素材,对此,考生们不要视而不见,而是要珍藏、牢记,以便在考场上可以无缝对接,或是稍加改动,灵活变通,适当迁移,一材多用,就会为你的考场作文增光添彩。对此,考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而应该格外重视和关注。
6.典型确凿,用慧心选择出新素材
在拥有的素材中,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选取典型、真实、确凿的理论和事实论据作为素材,以此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雄辩性,尽可能地做到以一当十,让读者读后能够心悦诚服,赞同你所持的观点,对你所论证的问题深信不疑,很容易引发思想的共振、情感的共融、心灵的共鸣,如是,阅卷人就可能会高抬贵手,为你的文章打出理想的分值来。
7.新颖有力,取独到人、事充当素材
为了减少每年高考时马克思、爱因斯坦、乔布斯、比尔·盖茨、司马迁、林则徐、李白、杜甫等已逝去的人死而复生、忙得不亦乐乎的现象再次大量出现,考生应该尽可能地去选取一些新近发生的、有典型性、新颖性、代表性的人和事入文,让你的文章能够给阅卷人以耳目一新、清风拂面之感,这样,因你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就可胜人一筹,独占鳌头。
8.紧扣论点,抓恰当论据用于素材
也就是说,无论你的素材如何选擇和运用,最为根本和关键点是与你所持的中心论点相契合、相统一,做到论点与论据有机统一、浑然一体,否则,再好的素材也要忍痛割爱、弃之不用。对此,每个考生都应该心知肚明、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