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人们通过实验探究和钻研各种生物问题。在高中阶段,实验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高中生物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实验教学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价值体系
一、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国内外有关课程文献中大多表述为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二是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其实,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知识的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本不复杂,如果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看,也许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讲清楚,如果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可能要花一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从表面来看,这似乎降低了传授知识的效率。但是,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就好比游泳,关于其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几分钟就可以说明白,但学生并未学会游泳,只有跳入水中,才能逐漸掌握动作要领,才能获得游泳的体验。又比如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用挂图或投影片讲清楚并不难,但是可能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学生亲自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学生会感到真实可信,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学习了DNA分子的结构之后,让学生动手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他就会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寻找合适的材料来制作,这样,他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都会得到发展;而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面对自己的制作成果时那一份成功的喜悦,更是教师的讲解所无法给予的。
二、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构建模型学习方法,生物课程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知识与概念,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不足以应对这方面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这一点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建构模型是一种将抽象的内容变具体的有效的方法,在其他学科例如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多。而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建构模型同样能够发挥作用,通过为学生展示生物模型的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生物学概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生物知识。当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是否建构模型。例如,在教授《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考虑到这章内容的系统性以及高度概括性,教师就可以将构建模型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来。首先为学生讲解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使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其次,为学生展示食物链、生物链的模型,建立学生对生态圈中的具体内容的基本认识。最后,利用模型来细化关于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模型展示中建立起生态系统的相关认知,于是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三、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
制订切实可行的探究活动教学计划,制订计划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开学前,教师应该根据《标准》的要求,确定所教年级学生在探究能力方面应当达到的目标;再分析教材,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各探究活动的能力目标侧重点、需要的时间和物质条件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确定要学生做的探究活动。制订的计划应当尽可能落实。但是,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次探究活动因为学生的兴趣浓厚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或者因为发现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预设之外的探究。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技能水平及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 教师计划让学生做的探究活动,所探究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渴望知道答案的问题,探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学生基本具备或经过学习可以具备的,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了解学生。有时,学生头脑中一些与科学相抵触的甚至幼稚可笑的想法或错误概念,都可能在教学上产生重要的价值,比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导他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等。精心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 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要有能切实负责的小组长(经必要的培训更好),不同潜质的成员组合为一个小组(异质分组),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比如,大家共同商定探究计划,有人负责操作,有人协助操作,有人负责观察和记录,有人负责在班上汇报和交流。小组内成员的角色可在不同活动中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在一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小组组成可做一次或两次变换。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本活动的目标侧重点,组织一次或一次以上小组间交流的活动,其程序一般依次是: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如果需要)、其他小组质疑(或评价)、本小组答辩、教师总结。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简单的实验等活动,这样的组间交流安排一次即可,如果课时紧,可让部分小组发言,下次探究活动再让其他小组发言。大型的探究活动(如持续1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侧重点,除最后的“表达和交流”环节外,还可选择探究的某几个环节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如提出问题的交流、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等。 在实验或调查类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对有关仪器、药品、工具等的使用做必要的说明,特别是对安全事项,一定要再三强调,并且告知学生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措施。
随着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及人们的价值取向变化,高中生物课程价值的内涵不断丰富。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认知价值、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价值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等已成为独特的学科价值,并引领课程活动,指导学生朝着社会及时代的需要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价值体系
一、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国内外有关课程文献中大多表述为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二是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其实,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知识的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本不复杂,如果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看,也许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讲清楚,如果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可能要花一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从表面来看,这似乎降低了传授知识的效率。但是,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就好比游泳,关于其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几分钟就可以说明白,但学生并未学会游泳,只有跳入水中,才能逐漸掌握动作要领,才能获得游泳的体验。又比如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用挂图或投影片讲清楚并不难,但是可能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学生亲自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学生会感到真实可信,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学习了DNA分子的结构之后,让学生动手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他就会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寻找合适的材料来制作,这样,他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都会得到发展;而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面对自己的制作成果时那一份成功的喜悦,更是教师的讲解所无法给予的。
二、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构建模型学习方法,生物课程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知识与概念,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不足以应对这方面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这一点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建构模型是一种将抽象的内容变具体的有效的方法,在其他学科例如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多。而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建构模型同样能够发挥作用,通过为学生展示生物模型的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生物学概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生物知识。当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是否建构模型。例如,在教授《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考虑到这章内容的系统性以及高度概括性,教师就可以将构建模型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来。首先为学生讲解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使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其次,为学生展示食物链、生物链的模型,建立学生对生态圈中的具体内容的基本认识。最后,利用模型来细化关于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模型展示中建立起生态系统的相关认知,于是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三、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
制订切实可行的探究活动教学计划,制订计划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开学前,教师应该根据《标准》的要求,确定所教年级学生在探究能力方面应当达到的目标;再分析教材,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各探究活动的能力目标侧重点、需要的时间和物质条件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确定要学生做的探究活动。制订的计划应当尽可能落实。但是,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次探究活动因为学生的兴趣浓厚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或者因为发现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预设之外的探究。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技能水平及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 教师计划让学生做的探究活动,所探究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渴望知道答案的问题,探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学生基本具备或经过学习可以具备的,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了解学生。有时,学生头脑中一些与科学相抵触的甚至幼稚可笑的想法或错误概念,都可能在教学上产生重要的价值,比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导他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等。精心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 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要有能切实负责的小组长(经必要的培训更好),不同潜质的成员组合为一个小组(异质分组),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比如,大家共同商定探究计划,有人负责操作,有人协助操作,有人负责观察和记录,有人负责在班上汇报和交流。小组内成员的角色可在不同活动中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在一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小组组成可做一次或两次变换。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本活动的目标侧重点,组织一次或一次以上小组间交流的活动,其程序一般依次是: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如果需要)、其他小组质疑(或评价)、本小组答辩、教师总结。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简单的实验等活动,这样的组间交流安排一次即可,如果课时紧,可让部分小组发言,下次探究活动再让其他小组发言。大型的探究活动(如持续1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侧重点,除最后的“表达和交流”环节外,还可选择探究的某几个环节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如提出问题的交流、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等。 在实验或调查类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对有关仪器、药品、工具等的使用做必要的说明,特别是对安全事项,一定要再三强调,并且告知学生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措施。
随着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及人们的价值取向变化,高中生物课程价值的内涵不断丰富。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认知价值、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价值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等已成为独特的学科价值,并引领课程活动,指导学生朝着社会及时代的需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