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年堂:广施“甘露饮”,药茶成国礼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鹤年堂药铺开业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最初在北京南城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创办者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养生大家丁鹤年。
  永乐初年,连年战乱,多地瘟疫频发。特别是永乐六年(1408年),南方暴发大瘟疫,向北方各省蔓延。丁鹤年结合祖传验方和当时的疫情,研制出了“避瘟金汤”,无偿赠送给灾民。
  鹤年堂所处的菜市口明代称“菜市大街”,为京南要衢,是外省人进京必经之地,也是集聚与住宿的首选之所,交通发达,人员密集。当时丁鹤年已73岁高龄,遂将药铺交由儿子丁文勇打理,并特别叮嘱:“医者应胸怀仁心,万不可唯利是图!”
  丁文勇铭记父亲之言,秉承其乐善好施之德。当时南方的瘟疫已近京城,为防止瘟疫蔓延,他特意在药铺门口放置了一口大缸,每天清早装上满满一大缸“避瘟金汤”,供过往的人们免费饮用,一送就是大半年。当时的医药名家张景岳这样形容鹤年堂赠药时的盛况:“世人趋骛鹤年堂。”
  疫情过后,鹤年堂药铺门前所置的大药缸并未撤去。丁文勇依据四时防病之理,根据不同的节气配制了不同的汤饮:春时“避瘟汤”,具有清热解毒、避秽除烦之功效;夏时“解暑汤”,具有清心涤热、解暑除烦之功效;长夏“化湿汤”,具有健脾化湿、消食开胃之功效;秋时“润燥汤”,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冬时“散寒汤”,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效。久而久之,人们将这五汤统称为“甘露饮”。无论商贩、车夫还是官宦、权贵,只要经过鹤年堂门前,“任客饮用,不收分文”。丁文勇见饮者不绝,颇感欣慰。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京城名医王圣一接手鹤年堂,延续了鹤年堂送药汤之传统。时年宛平、大兴二县出现疫情,王圣一联络京城多家药铺掌柜,对源于唐朝宫廷食疗方的秋梨膏进行了优化,以北方润性最佳、药用价值更高的赵县雪花梨取代了原方中的秋梨,使其更具生津止渴、润燥清肺、降温治疫的作用,并将其置于药铺门前的大药缸旁,与“避瘟金汤”一起供路人随意取用,持续数月。
  鹤年堂送药汤之善举,历经明、清、民国,一直传承到20世纪50年代,长达540多年。据说李时珍在太医院任职时曾到鹤年堂寻访,当时的掌柜曹永利特请其品饮“甘露饮”,清宫御医也曾多次到鹤年堂品饮“甘露饮”,无不称好。民国十五年(1926年)夏,京城酷热,占据北京的“东北王”张作霖曾差侍卫到鹤年堂讨取“甘露饮”,以为消暑。
  鹤年堂的“避瘟金汤”还与郑和下西洋有着渊源。
  据《鹤年堂养生密码》载: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奉命第三次下西洋,途经南亚、西亚诸国。这些国家属热带地区,瘴疠多有发生,前两次下西洋,船队人员仅因染瘴疠而死的就有近千人,伤者不计其数。
  第三次出行前,鄭和多方搜寻可以防治瘴疠之药物。经友人相告,郑和得知北京鹤年堂药铺所制“避瘟金汤”对瘴疠颇有效果,特意前去寻访。
  当时的鹤年堂掌柜丁文勇与郑和一见如故。他向郑和详细地介绍了“避瘟金汤”的机理、配方和功效。郑和甚为满意,随即奏请成祖朱棣,请求上谕“着鹤年堂尽速配制,以做下西洋避瘟之用”。
  很快,鹤年堂便接到了配制“避瘟金汤”助郑和下西洋的旨意。考虑到“避瘟金汤”熬制工艺要求高,在船上不易操作,经过反复实验,丁文勇决定把汤剂改为便于携带、保存且便于泡制、饮用的茶剂。同时考虑到船员们在海上待的时间长容易疲乏,又在方中增加了养元类药物。他还差人到京东开平镇(今唐山市开平区)定制了千余陶壶,以储茶剂。
  不久,千余壶“避瘟金汤”送至郑和船队起锚之地。船队航行期间,船员以“避瘟金汤”防暑降温,颇有成效。据传,郑和还曾把“避瘟金汤”当作国礼送给了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市)国王拜里米苏剌,颇受欢迎。此后郑和四次下西洋,均把“避瘟金汤”作为必备之物。
  (摘自《北京晚报》2020年3月5日,心香一瓣荐)
其他文献
简单地说,构图就是安排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对整个画面进行谋篇布局。合适的画面布局让人看起来很舒服,構思新颖的画面布局还会让人眼前一亮。即使对光线的把控不够熟练,通过适当的构图,也可以拍出不错的画面。  构图有三个总原则。  主次分明  拍摄照片,肯定要表达某个主题。通常画面的主题需要通过一个“主角”来具体表现,这个“主角”就是画面的主体。  主体可以是单一的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可以是人,也
期刊
圆满  从前,有一位商人,父母去世后合葬,由于不懂规矩,误将父亲葬在西边,母亲葬在东边。后来经人提醒,商人决定改正,但又不好移坟,于是便在坟前立两根石柱子,准备求人写一副对联,刻在上面,以求补正。他遍请乡中文士,皆托词说不能,最后请到了一位进士。那进士笑着说:“那便试试看。”随后提笔写道:生前既不离左右;死后何必分东西。  过往者读此联,皆称其善。  文过岂能饰非  古时候,某地一县官为自诩廉洁,
期刊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乔羽作词的歌曲: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到《我的祖国》,从《牡丹之歌》到《难忘今宵》,还有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还在病中为一首歌创作了歌词。很多人好奇地问:“这位总是笑眯眯的老头,心中到底还有多少歌?”  乔羽1927年出生于山东济宁大运河畔的一个读书人家,父亲给他起名乔庆宝。尽管家里不宽裕,但父亲坚持教他读《三字经》《千字文》,还把汉字做
期刊
墨西哥瓦哈卡州的中央山谷中,有一些历经数千年的由沉积岩构成的岩石“瀑布”,也叫石化瀑布。这些“瀑布”与钟乳石一样,都是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岩石顶端慢慢滴下来形成的。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溶解的钙质重新固化,沉积为带状的、形如瀑布的石头。  水流汹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都会因严寒而结冰,形成一道凝固的“冰帘”。还有的冰瀑布是流动的冰川在陡坡段坠落形成的。四川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内的大冰瀑
期刊
2020年2月,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在亿万国人的关注下迅速建成。在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除了一线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具有高效便捷、规模化、产业化特点的装配式建筑。许多人因此对这种建筑类型产生了好奇心。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说到装配式建筑,首先要了解“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如果说传统建筑是基于施工现场的人工作业与项目管理,工业化建筑则是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把整栋楼拆分成许多构件,将其变
期刊
为防控新冠病毒,“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餐、多通风”成为热门的宣传口号。一时间,人人佩戴口罩,成为城乡一景。  实际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口罩就是人们防止疾病传播的一种基本卫生用品,有关勤洗手、多通风等的宣传也随处可见。这要从当年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说起。  当年,肺结核、麻疹、白喉、麻风、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和地方性流行病不断,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摆脱疾病的危害,1950年8月,首届
期刊
身上痒的时候,会忍不住想挠一挠。但是你会发现,往往越挠越痒,根本停不下來。为什么挠痒痒会越挠越痒呢?  这是因为一种叫作5-羟色胺的物质。它最早是在血清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可以缓解疼痛,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但科学家发现,血清素还参与了痒觉的传递。当人感到痒时,就会想去抓挠。抓挠造成的疼痛会刺激大脑释放血清素以缓解疼痛,同时血清素本身又会促进痒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让
期刊
位于英国曼彻斯特东南约50公里的亚姆村是一个典型的居民生活区,外围都是农场。走进村庄,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一块块标牌,标记着曾惨遭黑死病毒手的村民家庭,很多标牌上还列出了当年死于黑死病的各个家庭成员的名单。这里有个亚姆博物馆,讲述的是当年席卷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令人心悸的黑死病传播史。  13世纪至17世纪,黑死病在欧洲间歇性暴发,先后夺走了1.5亿人的生命。其中1664年至1666年疫情尤其严重。
期刊
二伯76岁那年,执意要跟老伴一起住进养老院。他们一生没有孩子,住进养老院可以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二伯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想在还有精力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的经验好好整理出来,写一本书。他需要摆脱繁重的家务,摆脱一日三餐、看病拿药的奔波,所以,住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二伯找养老院的首要条件,就是养老院要有一个大院子。这样,他得空就可以在那儿养花植草,把院子打理成一座“梦幻花园
期刊
网友们常把“××自由”当作自己实现较好生活的一个标准,但我们真正需要实现的应该是“情绪自由”。  情绪自由并不是指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表现出或放任自己的情绪,而是指一个人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情绪,脱离它的影响。对真正实现了情绪自由的人来说,外界的看法不能影响到他,自己的情绪只由自己来控制。  情绪自由看似容易,其实相比财务自由来说更难实现。很多人都是情绪的奴隶,心情常常会受外界影响。所以,只有实现了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