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0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华东地区11所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938名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现状的调查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就业期望与现状存在较大的落差,毕业生就业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意识茫然。造成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落差的因素是多元的,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等。
  关键词: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期望;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107-03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始终是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由原来的国家计划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据统计,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每年增幅在10%以上,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情况下,大量的毕业生人数涌入求职市场,势必导致就业压力逐年的增大。体育专业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更为严重,仅是同期大学生整体初次就业率的一半,在各类院校中排名最后。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专业中唯一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它专业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找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宏观调控、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和江西等11所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2007届302人(男243,女59)、2008届315人(男238,女77)和2009届321人(男261,女60)共计938人,以及广东、上海、北京、江西、湖北、湖南、山东、浙江、广西、海南等10个省市的105个用人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文件、专著、论文、报道等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1.2.2问卷调查法设计了两份问卷,每份调查指标25项,经专业评价筛选,第一份发给毕业生的问卷设立21项指标,第二份发给用人单位的问卷设立19项指标作为调查内容。第一份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966份,有效问卷938份,有效回收率为93.8%;第二份问卷共发放800份,回收问卷779份,有效问卷734份,有效回收率为91.75%。
  1.2.3访谈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个人专访、人才招聘会、电话了解华东地区部分人事部门负责人,获取相关信息100余条。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就业状况
  


  2.1.1社会需求现状把近三年对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主要来源有来电来函,省、校供需见面会、招聘会上的需求信息)作尽可能完整的统计(图1),图1显示,从整个就业行业来看,教育系统仍然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高峰期,在经济转型与市场转轨的宏观背景下,建立在经济发展平台之上的新兴交叉学科体育教育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就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而言,与广大城镇和农村中小学不同,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相对饱和。相对于公务员和选调、选聘而言,中小企业的门槛要比公务员和选调、选聘低,岗位要求的种类多,总需求量大。·加上近几年有些单位不公开对外招聘,仅限招聘本地生源。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农村和基层中小学校、中小企业对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相对比较旺盛,尤其对于师范类体育教育毕业生而言,主要需求为中小学体育师资,学校需求量最大,是接受毕业生的主要渠道。
  2.1.2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为了了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我们列出了可供毕业生选择的5种就业目标,每个学生将自己期望从事的职业按期望高低顺序排列(图2)。从图2可以看出,毕业生最想从事前3类的就业目标分别为:公务员和选调、选聘及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虽然是为中小学校培养体育师资,但毕业生并没有百分之百地把自己牢固地定位在教师这个职业上,其就业期望呈多元化趋势,排在第1位、第2位的公务员和选调、选聘,由于其丰厚的职业报酬和受传统观念“铁饭碗”稳定的影响,不少毕业生将其定为自己就业期望的首选。学校体育教师的报酬虽然并不比企业职员丰厚,但绝大多数毕业生还是选择了学校体育教师这个职业,主要是因为学校待遇收入相对稳定,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太,收入有保障,而且国家的政策也在对教育行业倾斜,从长远看来其职业前景要比在企业好且专业对口,学有所用也是其考虑的因素。
  2.1.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在人才招聘会上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德才兼备”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生的敬业精神是被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他们理解的“敬业精神”,就是要看这个人坐不坐得住,静不静下心干事业,再有能力、再有水平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情又浮躁,什么事情也干不好。其次,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踏实肯干、刻苦勤奋、甘于奉献的精神。再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看重的是“业务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两方面决定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业绩和表现。
  


  2.1.4初次就业状况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即载止6月底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一般而言,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以初次就业为准。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初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70%以上属于正常。近三年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6.82%、70.16%、60.75%(表1),平均为69.24%,就业形势属于基本正常,但近三届的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低,处在70%以下。从统计数据看,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经很低了,但实际上可能还会比统计数据低,这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结果,预计2010届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将更低,毕业生将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
  2.1.5年终就业状况年终就业是从根本上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准确指标。对2007—2009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得知,在学校就业的三届毕业生分别为60.27%、50.79%、42.06%(表2),平均超过50%以上,位于年终就业率之首位,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职业收入有保障,工作环境较好,压力较小,是较多毕业生青睐的职业。而年终就业 选择在企业的三届毕业生平均达22.04%,是因为企业职位多、工种多,用工方式灵活,发展空间也大,待遇相对教师职业来说也不错,所以再次择业选择企业的人数相对较多。在其他领域就业的毕业生要超过公务员和选调、选聘,则是因为公务员每年招考的人数和条件有限制,门槛高,难度也大,所以进的人数非常有限,而选调、选聘的招聘工作在当年6月底应届毕业生离校前已结束,因此,在年终就业率与初次就业率统计表中选调、选聘的数据没有变化。
  2.1.62007-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者对职业的满意程度2009届的毕业生对初次就业选择的职业满意程度要低于2008届、2007届的毕业生(表3)。
  可见,不同届毕业生对初次就业选择的职业的总体满意程度呈现出很大差异。从教育部对2007至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统计数据来看,三年增加了116万人,而且今后还会继续增长。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社会可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呈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选择余地的不断增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当前就业市场为买方市场的条件下,绝大部分毕业生只能从实际出发,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牺牲自己的理想。
  2.2造成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落差的因素
  2.2.1毕业生自我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意识茫然目前不少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就可以出成果。因此,他们在择业时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调查显示,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一心只想到大城市和富裕地区谋求职位,很少考虑亟需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盲目追求公务员和选调、选聘等热门职业,而对于需求量较大的农村和基层等偏远地区学校却不屑一顾,“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致使就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有专家通过调查得出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为:农村一城镇一城市需求值逐级减少,且小学一中学一大学需求值也呈同一趋势,需求值分别为0.81、0.51、0.16,从中反映出城市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已近饱和,城镇学校也日趋饱和,而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尚处“空缺”或“待补”状态。
  2.2.2就业市场不规范,人才需求信息不畅通宽松的就业市场和畅通的就业信息服务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还很滞后。如:建立相应的各项配套措施和制度,减少就业中的不正之风,从政策上为毕业生求职择业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条件;针对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就业法规建设,把就业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合理优化配置毕业生资源;要进一步增加就业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排除不正之风对毕业生的干扰,形成良好的竞争体制和就业氛围等,这些就业市场运作机制,目前尚未健全,导致毕业生就业面狭窄,人才需求信息不畅通,进而影响到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2.2.3高校体育教育体制偏离,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等体育教育体制弊端,也日益凸现出来。我国体育院系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的统一性突出,灵活性较差,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拓思路,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毕业生择业时的困难处境。任海教授曾指出:目前,体育院系的课程体系中,在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呈现出基础狭窄的状况,表现为一般基础薄弱,专业基础窄。现行课程结构要素配置的特征是:重实践轻理论,重术科轻学科,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轻非竞技类的体育项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重课程深度轻广度,重必修课轻选修课。教育以及社会的需求使得许多体育专业大学生不能走自己的体育专业的道路,而是从事别的行业。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近十年来,全国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急剧增长,许多综合性大学以前没有体育专业,现在也开设了体育专业,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基数过大,这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受传统就业思想观念的影响,未能适时调整就业目标,就业期望仍然过高,盲目追求就职于大城市、机关事业部门,而面向农村和基层中小学校、中小企业意识较为薄弱,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3)劳动人事部门的就业制度不健全,用人单位的市场就业机制不完善,以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办学质量不高,导致毕业生总体质量下降,是削弱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3.2建议1)加强对毕业生的全程就业指导。应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一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认识和规划;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培养;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2)鼓励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随着我国创业环境的日益成熟,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同时,有关部门要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鼓励、帮助和扶持自主创业,为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开拓新途径。
  3)必要的就业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目前,农村和基层学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且不是很好,政府可采取倾斜政策,优待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和基层及西部等偏远地区就业,从宏观上进行政策引导,发挥调控作用,则可以大大改善就业难的现状。
  4)健全就业市场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人力资源效率。要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效运行,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网络建立学校——城市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单位一条龙就业服务体系,缩短求职时间,拓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畅通渠道。
  5)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建议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时,应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协调发展,加强课程建设,增设一些应用型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其他文献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采集法等方法,对世界优秀拳击运动员普列布道 尔吉塞尔丹巴比赛中进攻技术特征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塞尔丹巴是一名典型的远 距离打法型,技术运用全面,隐蔽性强、击打准确,具有较好的距离感和掌控进攻时机的能 力;进攻技中移动较少,能较好控制重心,多以控制距离的方式移动;以直线性拳法运用为 主,速度快,且突然攻击;但他攻防技术运用相对单调,变化不大,很容易被对
期刊
摘要:在现代传播的强力渗透下,体育被媒介化已成为现实。凯尔纳的“媒体奇观”为理论依据,并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和丹尼尔戴扬等人的“媒介事件”理论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世界杯足球赛具体文本,解析了“体育媒体奇观”的形成,指出其表征为:影像消费、明星化、娱乐化、全民狂欢;对由此其造成的异化现象提出批评;并提出祛奇观化愿景:回归体育本质、重塑体育精神、注重媒体责任。  关键词:媒体奇观;体育媒体奇观;影像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选择把竞技体育田径跳跃项目教练员人才培养作为研究主题,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竞技体育田径跳跃项目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现状、开发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对策,并构建了教练员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对我国竞技体育田径跳跃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福建省;竞技体育田径跳跃项目;教练员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
期刊
摘要: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体力活动与冠心病发病及死亡风险的研究使人们开始关注体力活动、心肺耐力与健康及疾病风险间的关联。特别是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体力活动不足问题日益加剧,体力活动与心肺耐力,以及心肺耐力在人体健康状况及疾病死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受到关注,成为公共健康与运动科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心肺耐力作为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客观生理指标,与各人群全死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度相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收入、观赏动机、休闲动机和个性倾向方面进行了比较运用数理统计法确定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确定当地居民、休闲游客、赛事观赏者之间是否在动机和个性倾向上的不同。研究表明赛事参加者对体育亚文化的认同感大幅提高,略高于体育观赏动机,对体育亚文化介导的大部分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女性参与者在体育迷动力和休闲动机上高于男性。年
期刊
摘要:以一线职业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放式调查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对职业教练员工作一家庭冲突应对策略测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评价职业教练员工作一家庭冲突应对策略结构主要包括3个二阶因子和8个一阶因子。其中3个二阶因子分别是被动性应对策略、维持性应对策略和主动性应对策略;8个一阶因子分别是幻想、宣泄、退缩、自我调节、自我克制、代偿、主动求助和问题解决,并且各因子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信度、效
期刊
摘要:网球项目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突破之后,对我国的网球竞技运动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空前绝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们,从事着网球事业,拉动了网球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本文笔者是通过对第十届、十一届全运会网球比赛全体运动员与教练各项数据信息调研后进行对比分析,整合“基础实力”数据资料真实的反应我过网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和所呈现的趋势。为中国网球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基础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9~20岁男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动肌力测试,探讨青少年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发育特征。方法:运用Kinitech等动测力系统对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进行60°/s、120°/s、240°/s三种速度的测试。结果: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PT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存在某个年龄段快速增长的现象,在同一年龄膝关节屈伸肌PT值均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年龄男生比较,在同一速度下同侧屈伸肌有较大
期刊
摘要: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最早开展的建设项目,探索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核心,逐步推进教学团队、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和管理机制的主动变革,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80-03    2010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和价值、教育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