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成为人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推进中有思想的教师的一种共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尝试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训练目标。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了解学生的实际,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才能将课堂实施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一方面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表现为我要学,这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只有其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
三、学法指导
语文学习,工夫在课外。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着眼点也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其基础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基于这些特点,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重要,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学习语文也就如鱼得水,教师教学也就如顺水行舟,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1.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习第一步是感知材料,预习是感知材料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预习时,我要求学生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熟悉课文题目、出处、作者及有关常识;(2)明确本课训练重点;(3)阅读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若是单元起始课,还应阅读单元提示,并划出重点内容;(4)给课文编上小节号,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用笔划出生字、生词;(5)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生词,并做好预习笔记;(6)阅读课文下面的注解,理解课文;(7)阅读课后练习,以便上课及时做好笔记。这里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动手查工具书和预习时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
2.指导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课堂听讲的习惯是好是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我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做好笔记。笔记不仅指板书,还包括课文圈点批注的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我要求学生重视课后及时复习。复习老师当天讲过的内容,整理笔记,温故知新,以便下一课更好的学习。“及时复习”也包括学习一阶段后及时梳理知识,归类记忆,以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按知识点归类,课文体裁或题材归类,等等。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写字、说话、练习、作文等的多种习惯,切实做到“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可宝贵的心理因素,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味索然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受煎熬。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愉快性、迅捷性和彻底性。也就是说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迅速,学得牢固。三者之中,“愉快性”排在第一位。英國教育家斯宾塞有一句名言“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他提出的教学原则共七条,其中一条是“教学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卢梭也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稳定、牢固的学习志趣,对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让我们形成共识,转换教学观念,从惨痛的教学事例里吸取教训,为创造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创语文教学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高酉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考试:教研》, 2011年7期.
[2]陈荣建,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2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尝试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训练目标。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了解学生的实际,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才能将课堂实施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一方面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表现为我要学,这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只有其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
三、学法指导
语文学习,工夫在课外。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着眼点也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其基础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基于这些特点,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重要,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学习语文也就如鱼得水,教师教学也就如顺水行舟,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1.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习第一步是感知材料,预习是感知材料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预习时,我要求学生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熟悉课文题目、出处、作者及有关常识;(2)明确本课训练重点;(3)阅读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若是单元起始课,还应阅读单元提示,并划出重点内容;(4)给课文编上小节号,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用笔划出生字、生词;(5)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生词,并做好预习笔记;(6)阅读课文下面的注解,理解课文;(7)阅读课后练习,以便上课及时做好笔记。这里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动手查工具书和预习时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
2.指导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课堂听讲的习惯是好是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我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做好笔记。笔记不仅指板书,还包括课文圈点批注的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我要求学生重视课后及时复习。复习老师当天讲过的内容,整理笔记,温故知新,以便下一课更好的学习。“及时复习”也包括学习一阶段后及时梳理知识,归类记忆,以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按知识点归类,课文体裁或题材归类,等等。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写字、说话、练习、作文等的多种习惯,切实做到“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可宝贵的心理因素,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味索然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受煎熬。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愉快性、迅捷性和彻底性。也就是说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迅速,学得牢固。三者之中,“愉快性”排在第一位。英國教育家斯宾塞有一句名言“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他提出的教学原则共七条,其中一条是“教学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卢梭也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稳定、牢固的学习志趣,对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让我们形成共识,转换教学观念,从惨痛的教学事例里吸取教训,为创造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创语文教学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高酉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考试:教研》, 2011年7期.
[2]陈荣建,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