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观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体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科学指导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使教学活动成为具有高度选择性、探索性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教师的责任则主要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具体地,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
仅仅将电脑作为活动黑板的做法已为大多数所摒弃,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学软件的设计使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方法以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有些教学的设计虽是启发式,但并不能尽可能多地适合各种不同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的设计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有差距,学生看不到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与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和思维模式,他们要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新的信息。为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要特别注意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过去所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为各种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多角度和尽可能多的背景资料,促进学生的积极建构。
如教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先摄取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行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在转动。教学时,熟悉地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这样的设计,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效果自然不错。
在教学中,一些数学概念如果只靠教师语言传递,学生理解困难,不易掌握,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如三角形的特性是“不变形,稳定性”,当问及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时,学生一下子能说出电线杆、凳子及自行车等,但当具体问及这些物体的哪个部位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时,学生则露出了无奈的神情。可见,三角形稳定性特性在学生头脑中依然是仍然是非常抽象的。现在计算机只要在其有关部位闪动一下,学生一目了然,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然,我们所指的背景资料,并不只是上述这些。它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图表或模型,可以是与所要进行研讨的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或策略方法,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再研究过去已经研究过的题目。我们提供众多背景资料的目的是能为教学活动提供广泛的选择性,使所学知识能迅速地同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起了很大的变化,死记硬背的知识被贬为认知领域的最底层,教学的重点放在高层次的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上。计算机也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面对变化了教学,我们必须选择和设计好教学过程,创造性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我们的教学适宜学生的积极建构。
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关心问题的结果,更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必须能溶合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在充实的背景下,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思考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会学习”这一教育思想才会得到真正体现。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把复杂信息连续分解为简单的信息,从而更利于学生对知识过程的识别与理解。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一位教者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按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具体步骤是:①清除屏幕,并且在屏幕的中央显现一个红色亮点;②在屏上显现一条以圆心为一个端点,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虚线),闪烁数秒后,在其旁打出“圆心”;③展示半径绕着圆心旋转,直到画出一个圆。并在整个过程中适时配以声音进行解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牢牢地记住画圆的每个步骤和要领,很快就学会了画圆。
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更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才算真正理解了其本意,即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落实到建构的意义上,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发挥。
三、落实学生的思维活动
(下转第94页)(上接第92页)
皮亚杰的“建构”观点与“活动”观点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说,建构是对活动机制的进一步说明,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教给学生数学结论。数学教学首先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反对没有活动和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的必要性在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动态的思维过程上,通过思维运算和反省认知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人们的学习拥有了一个能包容各种内容和活动的广泛的空间,我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只是满足紧扣教材和演绎教材所含有的知识内容上,更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形象生动突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将现实世界中的内容抽象成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方法”,在形体知识的教学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导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学才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只可让学生意会,不可言传,这在常规教学中往往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可化难为易。课件《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兀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一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是6CM、10CM、15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条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滚动过的路程即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了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就很自然的得出了圆的周长公式。这样,学生在学习、领略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思维也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
四、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的数学”、“大众的数学”,这已是世纪之交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因为,掌握数学知识是为了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形成一定的技能,直至形成创新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既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如在《圆的认识》的课件中,一位教者设计了三幅动画:轮胎分别是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摩托车在路上行驶;要求学生观察后,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原因。学生在计算机的进一步提示下(出示放大的摩托车轮胎,半径及圆的闪烁),能说出由于圆形轮胎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不变,所以摩托车行驶时比较平稳的道理。
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也十分强调课程知识的多样性、非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过程性。他强调:课程本身不是学的内容,只是学习得以发生的条件和更多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应努力把“生活数学”作为数学课程的一部分,让师生共同漫游于“生活数学”的美好情境中,共同“研究”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趣味问题”,向那“产生于上帝笑声回音的、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王国前行(多尔语)”。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意义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越来越显示它的生命力,计算机网络将使国际间的交流和联系得到不断加强,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强有力的冲击,我们怎样面对将计算机与数学溶为一体的教学,怎样使我们的数学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将不断研究与不懈探索。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
一、努力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
仅仅将电脑作为活动黑板的做法已为大多数所摒弃,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学软件的设计使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方法以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有些教学的设计虽是启发式,但并不能尽可能多地适合各种不同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的设计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有差距,学生看不到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与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和思维模式,他们要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新的信息。为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要特别注意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过去所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为各种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多角度和尽可能多的背景资料,促进学生的积极建构。
如教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先摄取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行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在转动。教学时,熟悉地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这样的设计,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效果自然不错。
在教学中,一些数学概念如果只靠教师语言传递,学生理解困难,不易掌握,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如三角形的特性是“不变形,稳定性”,当问及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时,学生一下子能说出电线杆、凳子及自行车等,但当具体问及这些物体的哪个部位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时,学生则露出了无奈的神情。可见,三角形稳定性特性在学生头脑中依然是仍然是非常抽象的。现在计算机只要在其有关部位闪动一下,学生一目了然,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然,我们所指的背景资料,并不只是上述这些。它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图表或模型,可以是与所要进行研讨的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或策略方法,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再研究过去已经研究过的题目。我们提供众多背景资料的目的是能为教学活动提供广泛的选择性,使所学知识能迅速地同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起了很大的变化,死记硬背的知识被贬为认知领域的最底层,教学的重点放在高层次的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上。计算机也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面对变化了教学,我们必须选择和设计好教学过程,创造性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我们的教学适宜学生的积极建构。
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关心问题的结果,更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必须能溶合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在充实的背景下,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思考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会学习”这一教育思想才会得到真正体现。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把复杂信息连续分解为简单的信息,从而更利于学生对知识过程的识别与理解。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一位教者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按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具体步骤是:①清除屏幕,并且在屏幕的中央显现一个红色亮点;②在屏上显现一条以圆心为一个端点,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虚线),闪烁数秒后,在其旁打出“圆心”;③展示半径绕着圆心旋转,直到画出一个圆。并在整个过程中适时配以声音进行解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牢牢地记住画圆的每个步骤和要领,很快就学会了画圆。
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更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才算真正理解了其本意,即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落实到建构的意义上,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发挥。
三、落实学生的思维活动
(下转第94页)(上接第92页)
皮亚杰的“建构”观点与“活动”观点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说,建构是对活动机制的进一步说明,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教给学生数学结论。数学教学首先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反对没有活动和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的必要性在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动态的思维过程上,通过思维运算和反省认知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人们的学习拥有了一个能包容各种内容和活动的广泛的空间,我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只是满足紧扣教材和演绎教材所含有的知识内容上,更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形象生动突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将现实世界中的内容抽象成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方法”,在形体知识的教学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导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学才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只可让学生意会,不可言传,这在常规教学中往往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可化难为易。课件《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兀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一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是6CM、10CM、15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条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滚动过的路程即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了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就很自然的得出了圆的周长公式。这样,学生在学习、领略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思维也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
四、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的数学”、“大众的数学”,这已是世纪之交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因为,掌握数学知识是为了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形成一定的技能,直至形成创新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既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如在《圆的认识》的课件中,一位教者设计了三幅动画:轮胎分别是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摩托车在路上行驶;要求学生观察后,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原因。学生在计算机的进一步提示下(出示放大的摩托车轮胎,半径及圆的闪烁),能说出由于圆形轮胎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不变,所以摩托车行驶时比较平稳的道理。
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也十分强调课程知识的多样性、非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过程性。他强调:课程本身不是学的内容,只是学习得以发生的条件和更多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应努力把“生活数学”作为数学课程的一部分,让师生共同漫游于“生活数学”的美好情境中,共同“研究”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趣味问题”,向那“产生于上帝笑声回音的、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王国前行(多尔语)”。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意义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越来越显示它的生命力,计算机网络将使国际间的交流和联系得到不断加强,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强有力的冲击,我们怎样面对将计算机与数学溶为一体的教学,怎样使我们的数学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将不断研究与不懈探索。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