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高校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关系到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甚至影响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结合预算原则分析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及其不利影响。
关键词:预算原则;预算管理;影响
高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是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具体表现,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是学校财务活动顺利而有效运行的关键。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多渠道、资金支出多样化的新格局下,通过科学地编制预算、监督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对全面掌握学校资金,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预算的主要原则
1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总原则
“量入以为出”的思想最早见于《礼记》,就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在高校发展的道路上,财力的有限性与各部门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无限性矛盾太大。因此,编制财务预算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得搞赤字预算。
2 收入预算稳妥原则
支出预算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的,因此,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合理测算院系部门各项可能收入,收入预算编制过大或不切实际,势必影响收入预算的执行,导致无法完成年度财务计划。收入预算编制过小的话,则无法保证学校的正常经费开支,所以必须认真、详细测算,做到资料翔实可靠、数据真实准确。
3 支出预算原则
(1)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原则。高校应结合自身财力,对每笔支出项目精打细算,既要着眼长远发展,又要考虑教职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既要保证重点发展项目,又要兼顾一般项目;既要讲求局部效果,又要考虑整体利益,根据轻重缓急的妥善应对,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办学效益。
(2)成本——效益原则。能否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成为高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某些支出项目,应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技术、财务、成本费用、学校发展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标准和市场行情,逐项细化和核定。
二、基于预算原则的财务预算管理
1 重视预算,全面了解情况
(1)应摸底调查各院系部门的设置、人员的编制数与结构、院系学生数量和分类、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测算院系部门各项收支,包括可控制收支和不可控收支。
(2)对上年度经济运行状态和决算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哪些是预算外发生的,哪些是可以减少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哪些是本年度会发生的变化。
(3)了解学院的发展目标,包括学院的招生规模、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目标、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建设目标等,以及各个院系部门的年度发展目标。全面了解学校情况,为正确、合理、编制收入和支出奠定基础。
2 全面的编制收入预算
收入预算是高校在年度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所取得的可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非偿还性资金的收入计划,是学校完成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高校有些部门利用掌握的高校资产进行出租活动,收取费用,或利用职权,自定标准,自行收费。将所收的这些款项不纳入院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私设“小金库”。为了杜绝上述情况,正确地编制收入预算,掌握可使用的资金,将各项收入应按来源预测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这样既能明确来源构成,又能分清部门的责任,同时便于考核收入的执行情况。
3 合理的编制支出预算
支出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支出计划,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目前,高等学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将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及公用支出,也就是吃饭和正常维持运转经费;项目支出是指修缮、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结转自筹基建、科研等事业发展经费。
在安排各单位日常运行经费后,剩下的财力根据需要,安排各项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经费。项目支出预算在其全部经费预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项目投资的盲目性、随意性、低利用率等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学校一方面紧缩开支,节约有限资金,另一方面却因管理漏洞使大量资金白白流失。因此,应强化项目管理,进行可行性论证,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当年安排不了的项目自动滚到下一年去。项目经费由项目经费具体使用单位到其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审批,如人才培养费用由人事部门归口统一预算,教学管理经费由教学管理部门归口统一预算。各部门必须细化项目支出预算,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
4 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资金来源多,财务关系复杂,使得高校预算项目更为细化,为使预算编制更加准确、稳妥,应该针对不同的预算内容采用合理的预算方法。预算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绩效预算法等。零基预算法不受历史成本条条框框的约束,对于任何一笔预算支出,都是一切以零为起点,能有效解决部门预算经费的不均衡;增量预算法是以上年实际支出数为基础,根据学校年度的财力和工作计划,在基数上进行调整,学费等固定收支项目预算可以采用这一方法;长期发展规划的预算可采用滚动预算法,可以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进而优化整体支出结构。合理确定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使财务预算编制变得规范化、科学化。
5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与考核
预算执行控制目标应与院系部门的工作目标相呼应,对预算的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加强对项目支出预算的审计监督,形成以反馈控制为主、前馈控制与现场控制为辅的控制模式,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进行。预算考核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项目投资评价三方面考虑,考核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年终决算报告出来后,对院系部门年度工作成果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奖惩制度。在收入方面,可以分析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到位,将实际收入数和预算数比较,分析收入未完成的原因,以及各项收入的开发潜力。在支出方面,分析各项支出是否控制在计划之内,比较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哪些属于合理超支,哪些属于非合理超预支,重点分析超支原因,作出考核评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对完成经济指标好的单位予以奖励,对发生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
三、预算原则的对财务管理的不利影响
第一,在“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预算中人为的压低某些项目经费及其开支标准,使用各种定额作为依据,反而会造成预算外开支增大或预算内挤占其他项目资金,使资金使用失去控制,同时降低了人员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预算资金安排上不要一味追求节约、少花钱,限制支出的分配,应当同样重视收入与效果,做到收入、支出两手抓。
第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中明确规定高校不能编制赤字预算。在高校建设快速扩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贷款规模逐年增幅情况下,高校利用贷款进行的建设项目不能通过支出科目列支而只能将其作为借款挂账,在财务综合预算中得不到体现,违背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及时性原则。虽然编制预算要求收支平衡,但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收入绝对等于支出是很少见的。笔者认为,应将高校贷款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合理确定高校贷款的额度,抓住机遇、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提高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对高校中长期科学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预算原则;预算管理;影响
高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是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具体表现,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是学校财务活动顺利而有效运行的关键。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多渠道、资金支出多样化的新格局下,通过科学地编制预算、监督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对全面掌握学校资金,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预算的主要原则
1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总原则
“量入以为出”的思想最早见于《礼记》,就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在高校发展的道路上,财力的有限性与各部门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无限性矛盾太大。因此,编制财务预算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得搞赤字预算。
2 收入预算稳妥原则
支出预算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的,因此,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合理测算院系部门各项可能收入,收入预算编制过大或不切实际,势必影响收入预算的执行,导致无法完成年度财务计划。收入预算编制过小的话,则无法保证学校的正常经费开支,所以必须认真、详细测算,做到资料翔实可靠、数据真实准确。
3 支出预算原则
(1)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原则。高校应结合自身财力,对每笔支出项目精打细算,既要着眼长远发展,又要考虑教职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既要保证重点发展项目,又要兼顾一般项目;既要讲求局部效果,又要考虑整体利益,根据轻重缓急的妥善应对,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办学效益。
(2)成本——效益原则。能否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成为高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某些支出项目,应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技术、财务、成本费用、学校发展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标准和市场行情,逐项细化和核定。
二、基于预算原则的财务预算管理
1 重视预算,全面了解情况
(1)应摸底调查各院系部门的设置、人员的编制数与结构、院系学生数量和分类、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测算院系部门各项收支,包括可控制收支和不可控收支。
(2)对上年度经济运行状态和决算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哪些是预算外发生的,哪些是可以减少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哪些是本年度会发生的变化。
(3)了解学院的发展目标,包括学院的招生规模、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目标、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建设目标等,以及各个院系部门的年度发展目标。全面了解学校情况,为正确、合理、编制收入和支出奠定基础。
2 全面的编制收入预算
收入预算是高校在年度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所取得的可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非偿还性资金的收入计划,是学校完成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高校有些部门利用掌握的高校资产进行出租活动,收取费用,或利用职权,自定标准,自行收费。将所收的这些款项不纳入院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私设“小金库”。为了杜绝上述情况,正确地编制收入预算,掌握可使用的资金,将各项收入应按来源预测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这样既能明确来源构成,又能分清部门的责任,同时便于考核收入的执行情况。
3 合理的编制支出预算
支出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支出计划,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目前,高等学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将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及公用支出,也就是吃饭和正常维持运转经费;项目支出是指修缮、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结转自筹基建、科研等事业发展经费。
在安排各单位日常运行经费后,剩下的财力根据需要,安排各项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经费。项目支出预算在其全部经费预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项目投资的盲目性、随意性、低利用率等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学校一方面紧缩开支,节约有限资金,另一方面却因管理漏洞使大量资金白白流失。因此,应强化项目管理,进行可行性论证,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当年安排不了的项目自动滚到下一年去。项目经费由项目经费具体使用单位到其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审批,如人才培养费用由人事部门归口统一预算,教学管理经费由教学管理部门归口统一预算。各部门必须细化项目支出预算,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
4 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资金来源多,财务关系复杂,使得高校预算项目更为细化,为使预算编制更加准确、稳妥,应该针对不同的预算内容采用合理的预算方法。预算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绩效预算法等。零基预算法不受历史成本条条框框的约束,对于任何一笔预算支出,都是一切以零为起点,能有效解决部门预算经费的不均衡;增量预算法是以上年实际支出数为基础,根据学校年度的财力和工作计划,在基数上进行调整,学费等固定收支项目预算可以采用这一方法;长期发展规划的预算可采用滚动预算法,可以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进而优化整体支出结构。合理确定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使财务预算编制变得规范化、科学化。
5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与考核
预算执行控制目标应与院系部门的工作目标相呼应,对预算的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加强对项目支出预算的审计监督,形成以反馈控制为主、前馈控制与现场控制为辅的控制模式,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进行。预算考核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项目投资评价三方面考虑,考核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年终决算报告出来后,对院系部门年度工作成果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奖惩制度。在收入方面,可以分析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到位,将实际收入数和预算数比较,分析收入未完成的原因,以及各项收入的开发潜力。在支出方面,分析各项支出是否控制在计划之内,比较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哪些属于合理超支,哪些属于非合理超预支,重点分析超支原因,作出考核评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对完成经济指标好的单位予以奖励,对发生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
三、预算原则的对财务管理的不利影响
第一,在“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预算中人为的压低某些项目经费及其开支标准,使用各种定额作为依据,反而会造成预算外开支增大或预算内挤占其他项目资金,使资金使用失去控制,同时降低了人员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预算资金安排上不要一味追求节约、少花钱,限制支出的分配,应当同样重视收入与效果,做到收入、支出两手抓。
第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中明确规定高校不能编制赤字预算。在高校建设快速扩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贷款规模逐年增幅情况下,高校利用贷款进行的建设项目不能通过支出科目列支而只能将其作为借款挂账,在财务综合预算中得不到体现,违背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及时性原则。虽然编制预算要求收支平衡,但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收入绝对等于支出是很少见的。笔者认为,应将高校贷款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合理确定高校贷款的额度,抓住机遇、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提高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对高校中长期科学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