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将本病496例随机分为六组。A组奥美拉唑40mg,每天1次,治疗2周。B组:泰胃美800mg,每晚1次,治疗4周。C组:胶体铋剂(德诺)120mg,每天4次,治疗4周、弗莱莫星500mg,每天4次治疗2周。D组:奥美拉唑40mg,每天1次,弗莱莫星250mg和甲硝唑200mg各每日4次,治疗2周。E组:泰胃美800mg,每晚1次,治疗4周,弗莱莫星250mg和甲硝唑200mg,每日4次,治疗2周。F组:胶体铋剂(德诺)120mg,每天4次治疗4周,弗莱莫星250mg和甲硝唑200mg各每日4次,治疗2周。疗程结束4周后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法复查Hp,两项均阳性者定为有Hp感染,两项均阴性时判断Hp已被根除。结果显示A,B,C,D,E,F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2.7%、68.5%、79.3%、88.5%、80.4%和79.2%。Hp根除率分别为40.7%、9.5%、75.6%、87.5%、71.3%和83.3%。溃疡愈合率D,E,F三组之间比较或D,E,F与C组比较或A组与D,E,F,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D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及P<0.01)。Hp根除率D组高于E,F组,D,E,F组高于C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D,E,F组或C组明显高于A,B组,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99例(19.9%)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口干31例(31.3%)、腹泻4例(4%),皮疹10例(10.6%),除1例因皮疹而中止治疗外,其余病人都能耐受继续服药。这一多中心临床结果表明D,E,F三联组在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均优于C组(二联组)及A、B组(单联组)。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摘 要】
: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将本病496例随机分为六组。A组奥美拉唑40mg,每天1次,治疗2周。B组:泰胃美800mg,每晚1次,治疗4周。C组:胶体铋剂(德诺)120mg,每天4次,治疗4周、弗莱莫星500mg,每天4次治疗2周。D组:奥美拉唑40mg,每天1次,弗莱莫星250mg和甲硝唑200mg各每日4次,治疗2周。E组
【机 构】
:
,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
【出 处】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发表日期】
:
1997年1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为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造影的方法和价值,对600例胆囊结石并慢性或急性胆囊炎(其中4例伴阻塞性黄疸,6例为胆源性胰腺炎)病人行无选择性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常规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胆道造影术。568例(94.7%)完成了术中胆道造影。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病变42例,其中32例为术前未曾检查出的胆管异常。全组共发生胆管损伤3例(0.5%)。表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插管胆道造影成功率高,术中胆道造影具提高手术质量和防止或
为克服鼻胆管引流(ENBD)引流管较细易堵塞、易脱落、胆汁外引流过多易致胆汁丢失综合症等缺点,作者根据胆总管解剖和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梗阻发病特点,将引流管前端14cm改进使其进入胆总管形成“O”形而被支撑于乳头和胆总管下端。观察30例患者普通和改良ENBD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ENBD胆汁外引流量比普通ENBD减少50%以上(P<0.01);脱管率由普通ENBD的27%降至改良ENB
为探讨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价值,对108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进行ERCP检查,插管成功率96.3%,有效诊断率87.0%,结果表明胆总管和(或)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占36.1%,胆总管炎性扩张或狭窄占17.6%,胆囊管残留过长占6.5%,胆管损伤占1.8%。认为ERCP检查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不仅能明确其病因,而且对选择治疗方法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