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文》补遗三篇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u0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曹溪通志》《罗浮志》《番禺峡山志》中,分别有云从龙《古衲和尚舍利塔记》、陈清溪《登山记》、杨观《重修大雄宝殿记》三篇文献,为《全元文》遗漏.现予考证补遗,有助于《全元文》臻于完善.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所圈定十八省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圈定省份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呈现空间集聚效应,东西部省份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发展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才培养的直接效应较强而间接效应较弱,人才培养对本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较大;科学研究呈现明显的间接溢出效应,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时对其他地区有显著的促进效应.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是当代《左传》研究的扛鼎之作,是学者研读《左传》的重要参考.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引文亦存在不少疏误,而其中尤以引书之误为多.文章通过对“杨注”引文的仔细研读,发现其引书之误有76例,并将其归纳为六大类:书名误;作者误;引书简称误;混淆同作者著作误;因简称相同而混淆作者之误;其他等.对“杨注”疏误之处进行勘误及考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杨注”的价值.
朱长文《琴史》的版本问题,在之前的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全面清晰的解答,各家说法互相抵牾.《琴史》宋绍定刻本一度较为流行,而在清代曹寅楝亭丛书本问世后,曹刻本逐渐成为其更通行的版本.《琴史》的各个抄本曾被各大藏书家辗转收藏,其中元俞和抄本存在争议,且存亡不明,而在今天仍确凿可见的几个版本中,以明柳佥抄本为最古.
日本江户时代知识人受容中国儒家生命礼的一个重要方式,即在大量刊行《家礼》与《文公家礼仪节》的和刻本之外,通过考订、辑校、补注乃至批判朱熹礼学经典,自创一大批符合日本社会风俗的私家丧祭礼写本,如德川光圈《丧祭仪略》、荻生徂徕《葬礼考》、浅见纲斋《通祭丧葬小记》等.这类写本散见于内阁文库、服部文库、木村兼葭堂等馆藏机构,是研究日本朱子学与东亚礼教文明的重要文献载体.作者多为日本朱子学各派系(如京都、海西、海南、大坂等学派)或反对派(如阳明、古义等学派)之著名学者,其中阐释的“理礼一体”丧祭思想具有《家礼》的普
朱舜水著述最初由其日本弟子整理、刊印,民国初传入中国,有马浮本以及据马浮本整理、重印的世界书局本.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朱谦之整理的《朱舜水集》,是中国大陆目前最新、最通行的版本.这里就整理本的句读、标点和校勘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商榷.
《元史氏族表》是清儒钱大昕补《元史》的力作,但现有的标点本存在底本择取不当、未出校勘记等诸多问题.以史源文献为基础进行他校,及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关方法进行理校,是校勘《氏族表》行之有效的方法;经校勘共得校勘记70余条,有形近而误、声近而误、涉上下文而误、人名断句之误、表格串行、整行脱漏与竖线缺失等讹误类型.
敦煌石室《晋史》写本记录东晋太兴二年二月至六月间事,属编年体,其文献归属迄今未有定论.先唐众家编年体晋史,“多用《左氏》以易旧闻”这一特点为孙盛《晋阳秋》所专有,敦煌石室《晋史》写本与其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先唐编年体晋史记录东晋元帝朝事者有曹嘉之《晋纪》、邓粲《晋纪》、孙盛《晋阳秋》、刘谦之《晋纪》四家.敦煌石室《晋史》写本和孙盛《晋阳秋》为追求叙事的完整性而打破年月限制的特点完全契合.与此同时,敦煌石室《晋史》写本对王敦的评价和《晋阳秋》一致而与邓粲《晋纪》相左又为追寻写本的归属指明了方向.上述证据表明,
沈德潜是乾隆前期重要的诗学家,一生著述宏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沈德潜诗文集》是迄今所见搜罗沈德潜作品最完备的整理本,嘉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沈德潜交游广泛,所作的题赠诗文颇多,仍有不少作品散佚他处.今新辑得沈德潜佚序五篇,这些序文对于沈德潜的诗学及其生平交游研究均具有一定价值.
从地方志中辑得孙星衍佚文两篇:《元音序》和《重刻吴天发神谶碑跋》.对佚文真伪及其内容略作考辨,从而为孙星衍小学、金石学等相关研究提供新材料,又可为其文集整理增补新篇章.
谢应芳是生活于元明之际的著名文士,其别集《龟巢稿》在当时和后世均引起过极大反响.《龟巢稿》主要有清刻本两种及清抄本七种存世,可分为二十卷、十七卷本这两大版本系统.二十卷系统中,清谢兰生刻本、盛宣怀刻本均祖自明末清初季沧苇抄本;双鉴楼藏清抄本应是季抄本的变异本,与上述刻本在分卷和收录作品数量上略有出入.十七卷系统的清宋宾王家抄本、四库全书本等则皆只以抄本形式流传.不同版本系统不仅分卷差异显著,且篇目多寡亦判然有别.今对现存《龟巢稿》作版本志著录,并考辨内容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