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思维常常会受一种习惯的控制。当一件事成为习惯时,习惯就成了一种“标准”,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控制”,按照习惯进行下去似乎就成了一种“乖巧”的做法。可是,有一天当你发现了一些“怪事”出现时,你是否敢用一种接受的态度去审视它呢?
一、美术教师不手写板书
在最近的一些公开课上,我常常看到美术课堂上教师不喜欢用粉笔字来板书,而是用电脑打印出美术字,然后装饰得很漂亮,在需要板书时将它们出示。教师不用粉笔板书,对我们传统课堂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在许多语文课堂上简直不能容忍,理由很简单:“作为教师,你不会写字?”
众所周知,一般美术老师的字都是不错的,那么教师不用粉笔字直接板书到底有什么好处?
其一,提高学生对美术字的审美素质。将板书打印成美术字装饰后出示,学生常常能看到美术字,而不是只有在讲美术字专业课时才能看到,时间一长,对美术字的审美素质能潜移默化地提高。
其二,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有效性。课堂板书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老师说到哪里,文字就能出示到哪里,无疑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其三,减少课前准备工作的工作量。大家都知道,美术教师往往是一个人得带好多相同的班级,如果将每堂课需要的内容统一打印出来的话,到每个班上课时可以重复使用,一举多得。自然就相对减少了课前准备工作的工作量。
二、不用教材,全用课件代替
一堂美术课,从头至尾没用到课本,这样的现象已经不难看到了。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课堂相比,已经大相径庭。上课不用课本——听起来又是一件十分古怪的事。
美术课本中的文字并不多,很多任务就是看图片。让学生在课件中欣赏图片时,可以避免出现以下几种不利情况:
首先,可以仔细欣赏。书中图片不大,学生看起来不是十分清楚,对欣赏来说本身就不利。而课件光盘里的图片质量相对高些,教师将其放大,有利于学生仔细欣赏。
另外,一起欣赏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当每个人自己拿着书本欣赏时,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不看书或者翻看书中其他页的情况,因为有的学生会觉得老师并没有注意他。而当孩子一起看课件中的内容时,受到老师同时的关注,他不会觉得自己在一个不受重视的角落了,学习的态度就会更加端正,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也会更关注,从而学习的效果更加突出。
三、作业相互帮助
“作业独立完成。”——这似乎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一种定律,对这句话谁都不该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遵循这条规则。然而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对这句话又提出了疑问。
例如讲浙教版第三册《下雪天》这一课时,其中六角的折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件具有一定难度的事。即使老师讲得再怎么具体、示范得再怎么到位,也还是会有一部分的学生一次性折不好。可是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追求“作业独立完成”的话,那么这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只顾着折叠了,没有时间再去关注老师是如何讲下面的内容了,这样就会影响后面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根本无法完成,可见,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相反的,如果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相互帮助完成折叠的话,只需要多一点时间学生就可以全部完成任务,接下来就可以大家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而且在帮助的过程中,受助的学生也并非只是个局外人,他也会在受助过程中再学一遍,比自己去摸索快许多。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四、语言追求诗意
在许多人的眼里,美术老师的语言远不如语文老师的精彩,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学科特点要求导致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美术课堂上对语言的要求就可以不当回事呢?当然不是!
纵观我们的美术教材与语文学科的联系那可以算是千丝万缕了,比如浙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山外有山》一课的题目就是一个成语,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题目就是一句诗;教材中会用到一些图片的欣赏,许多画面本身就是诗句的描绘;另外教材中常常提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文字,这些具有诗意的文字本身就说明了美术与语文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对美术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很放松的话,对学生来说,就少了美术课堂中该有的一份韵味。
五、不用实物展示台,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肢体演示
实物展示台的出现给美术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可以说实物展示台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这项教具的最大受益者我认为是美术老师。传统的演示方法很多时候学生根本看不清楚,而这种有点技能性的传授无疑需要仔细观看的,往往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有了实物展示台后,后面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作业效果自然好很多。
我们知道,实物展示台其实就是个很大的摄像头,可它展示的部位毕竟有限,比如山水画的演示,学生能在屏幕上看到教师是如何画出来的,但老师如何调色的过程却是无法知道的。这无疑是种遗憾,如果你想知道老师的调色过程,不如不去盯着视频大屏幕看,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有的时候甚至是肢体的大动作。所以有的老师在某些演示中干脆省去实物展示台的使用,只要省略得当,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也该提倡这样的做法,不盲从现代教学手段。
从以上几点的“怪”现象中,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是对教学真正起作用的,无论原来我们是怎么做的,无论我们做的事情看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只要是通过实际教学过程实践过的,而且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的,我们就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做下去。
一、美术教师不手写板书
在最近的一些公开课上,我常常看到美术课堂上教师不喜欢用粉笔字来板书,而是用电脑打印出美术字,然后装饰得很漂亮,在需要板书时将它们出示。教师不用粉笔板书,对我们传统课堂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在许多语文课堂上简直不能容忍,理由很简单:“作为教师,你不会写字?”
众所周知,一般美术老师的字都是不错的,那么教师不用粉笔字直接板书到底有什么好处?
其一,提高学生对美术字的审美素质。将板书打印成美术字装饰后出示,学生常常能看到美术字,而不是只有在讲美术字专业课时才能看到,时间一长,对美术字的审美素质能潜移默化地提高。
其二,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有效性。课堂板书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老师说到哪里,文字就能出示到哪里,无疑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其三,减少课前准备工作的工作量。大家都知道,美术教师往往是一个人得带好多相同的班级,如果将每堂课需要的内容统一打印出来的话,到每个班上课时可以重复使用,一举多得。自然就相对减少了课前准备工作的工作量。
二、不用教材,全用课件代替
一堂美术课,从头至尾没用到课本,这样的现象已经不难看到了。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课堂相比,已经大相径庭。上课不用课本——听起来又是一件十分古怪的事。
美术课本中的文字并不多,很多任务就是看图片。让学生在课件中欣赏图片时,可以避免出现以下几种不利情况:
首先,可以仔细欣赏。书中图片不大,学生看起来不是十分清楚,对欣赏来说本身就不利。而课件光盘里的图片质量相对高些,教师将其放大,有利于学生仔细欣赏。
另外,一起欣赏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当每个人自己拿着书本欣赏时,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不看书或者翻看书中其他页的情况,因为有的学生会觉得老师并没有注意他。而当孩子一起看课件中的内容时,受到老师同时的关注,他不会觉得自己在一个不受重视的角落了,学习的态度就会更加端正,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也会更关注,从而学习的效果更加突出。
三、作业相互帮助
“作业独立完成。”——这似乎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一种定律,对这句话谁都不该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遵循这条规则。然而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对这句话又提出了疑问。
例如讲浙教版第三册《下雪天》这一课时,其中六角的折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件具有一定难度的事。即使老师讲得再怎么具体、示范得再怎么到位,也还是会有一部分的学生一次性折不好。可是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追求“作业独立完成”的话,那么这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只顾着折叠了,没有时间再去关注老师是如何讲下面的内容了,这样就会影响后面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根本无法完成,可见,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相反的,如果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相互帮助完成折叠的话,只需要多一点时间学生就可以全部完成任务,接下来就可以大家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而且在帮助的过程中,受助的学生也并非只是个局外人,他也会在受助过程中再学一遍,比自己去摸索快许多。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四、语言追求诗意
在许多人的眼里,美术老师的语言远不如语文老师的精彩,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学科特点要求导致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美术课堂上对语言的要求就可以不当回事呢?当然不是!
纵观我们的美术教材与语文学科的联系那可以算是千丝万缕了,比如浙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山外有山》一课的题目就是一个成语,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题目就是一句诗;教材中会用到一些图片的欣赏,许多画面本身就是诗句的描绘;另外教材中常常提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文字,这些具有诗意的文字本身就说明了美术与语文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对美术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很放松的话,对学生来说,就少了美术课堂中该有的一份韵味。
五、不用实物展示台,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肢体演示
实物展示台的出现给美术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可以说实物展示台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这项教具的最大受益者我认为是美术老师。传统的演示方法很多时候学生根本看不清楚,而这种有点技能性的传授无疑需要仔细观看的,往往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有了实物展示台后,后面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作业效果自然好很多。
我们知道,实物展示台其实就是个很大的摄像头,可它展示的部位毕竟有限,比如山水画的演示,学生能在屏幕上看到教师是如何画出来的,但老师如何调色的过程却是无法知道的。这无疑是种遗憾,如果你想知道老师的调色过程,不如不去盯着视频大屏幕看,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有的时候甚至是肢体的大动作。所以有的老师在某些演示中干脆省去实物展示台的使用,只要省略得当,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也该提倡这样的做法,不盲从现代教学手段。
从以上几点的“怪”现象中,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是对教学真正起作用的,无论原来我们是怎么做的,无论我们做的事情看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只要是通过实际教学过程实践过的,而且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的,我们就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