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致富需要对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基层政府需要做好引导及务工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对于务工服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异地输出;二是就近转移。我国可借助这两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民就业问题,帮助脱贫。
关键词:劳务输出;就近转移;脱贫
永建镇在我国的大西南,山地较多,又是滇西回族聚居地。正应为特殊的民族习惯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永建镇还是较贫困,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永建镇扶贫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2018年末全镇总人口5674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就有32964人,而技能劳动力只有3328人,扣除在校生和无劳动力的,普通劳动力还有2716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335人)。我镇从2004年成立劳务办,截止2018年12月全镇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1433人,当年新增转移3157人(其中有组织转移40人,自发转移3117人);2018年县下达培训任务3713人,实际完成培训任务4280人,完成率115% (其中贫困人口培训任务252人,实际完成826人,完成率328%);县下达新增转移就业任务数1898人,实际完成3157人,完成率166% (其中贫困人口转移任务118人,实际完成321人)。
为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职业实用技术,我镇多方整合资源,落实培训责任,优化培训思路,强化培训措施,结合我镇实际,在扶贫攻坚期2016至18年我镇共转移劳动力9485人次,创劳务收入42468万元,其中有贫困人口955人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及技能培训9423人次,其中贫困人口有2143人次,培训中聘请相关专业老师进行授课,为返乡创业人员及农民工提供了智力保障,促进了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发展。
二、永建镇扶贫劳务输出采取的措施及成绩
2016年,我镇为了能够切实达成脱贫目的,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政策,对本地劳务输出与转移提出了如下措施:
1、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夯实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
近年来,我镇把建立健全劳务服务机构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一是将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站设在便民大厅内,加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劳务输转工作。二是配齐电脑、复印一体机、办公桌、椅、资料柜,开通网络专线,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数据库。2018年又安排相关调查员入户调查,如实填写劳动力信息采集表,及时把入户调查的32964(档立卡劳动力1335)人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实时掌握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资源动态信息,做到底数清,台账明,为全镇编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三是在全镇10个行政村,确定劳务信息员,由村副主任兼任。形成了县有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镇有社保服务中心、村有劳动力统计信息员的劳务机构网络。四是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城镇新增就业实名登记数据库、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数据库、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为主体,实现就业扶助政策、招聘岗位、市场供求等就业信息,多渠道发布和精准推送,既方便企业招人,也帮助农民工求职,有效解决了就业信息交流不畅、企业招不到人、群众找不到工的问题。
2、采用“订单式”精准输转
突破传统观念,加强与用工单位交流合作,招工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采用“订单式”转移就业,配合有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联合招工企业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专项活动,举办“精准扶贫、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搭建用工平台,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实现劳务输出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服务的目标,使有转移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2016至18年一共为广东、上海等地的5家公司提供了225人的“订单式”有组织输出。同时还依托红河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清真美食加工厂、大临铁路修建、大南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积极搭建用工平台,与企业共享劳动力资源,整合培训资源,针对企业用工所需,为当地企业提供免费培训。2016至18年累计提供劳动力培训3156人次,很好解决了附近村民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难题。
3、劳动力培训精准实施,提升就业竟争力
近年来,全镇劳务精准输转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坚持“先培训、后输转、再提高”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至18年共举办创业就业及农村科技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76期共8791人,还培训了6期6个工种632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核发了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实现了由分散自发型向有组织型“转变”。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把“能人带队”模式纳入组织化管理轨道,下移工作重心,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促动、能人带动、本人主动、社会齐动”的精准劳务输转格局。三是实现了由外出务工型向返乡创业型“转变”。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大力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鼓励、吸引、指导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实现了由“开巢放凤”到“筑巢引凤”的转变。
4、依托项目建设,实现就近就地转移
一是以发展工业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依托永和东莲花旅游基地建设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吸纳安置一批农村劳动力。二是以项目建设促就地转移就业。大南高速公路、大临铁路、红河源旅游开发建设等项目建设,极大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三是以返乡创业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为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创业主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孵化基地作为促进和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就业的有效载体。2016至18年,全镇返乡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成功创业628人,发展肉牛、黑山羊、山鸡厂等养殖业37户;重楼、葡萄、冬桃、茶叶等种植业68户;汽车美容、快递加盟店、银气制品加工、清真美食加工、电商等28家,并取得良好成效;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13家,工商注册登记6家,带动就业200多人。我镇还全力推动“贷免扶补”贷款工作,为个人返乡创业提供一定的保障。2016至18年我镇社保中心积极向劳动就业局争取小额担保贷款70户739万元,“贷免扶补”创业贷款78户712万元,为辖区内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和下岗工人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使更多的未就业人员走上创业就业的致富路,推动了镇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永建镇劳务输出未来展望
随着就近转移劳动力意识不断增强,在未来发展趋势上,虽坚持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并重原则,但在未来工作中,重心依托培训,发展好当地产业,解决就近就业问题。从永建镇劳务输出可以预测出,到2020年,我国为了能够巩固脱贫成效,搞好乡村振兴工程,必须通过一是及时更新劳动力资源信息台账数据,动态分析转移就业新形势。二是充分整合资源,构建培训新常态。三是发挥平台优势,加强劳务协作。四是脱贫不脱政策,继续鼓励外出务工。五是加大力度支持返乡创业,提高吸纳就近就业能力。彻底把创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让农民们真正平稳致富。
参考文献:
[1]麦婉华.劳务输出:扶志扶智长远发展[J].小康,2018(32):34-35.
[2]李长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勞动力就业困境及对策探讨——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J].新西部,2018(29):20-21.
关键词:劳务输出;就近转移;脱贫
永建镇在我国的大西南,山地较多,又是滇西回族聚居地。正应为特殊的民族习惯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永建镇还是较贫困,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永建镇扶贫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2018年末全镇总人口5674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就有32964人,而技能劳动力只有3328人,扣除在校生和无劳动力的,普通劳动力还有2716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335人)。我镇从2004年成立劳务办,截止2018年12月全镇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1433人,当年新增转移3157人(其中有组织转移40人,自发转移3117人);2018年县下达培训任务3713人,实际完成培训任务4280人,完成率115% (其中贫困人口培训任务252人,实际完成826人,完成率328%);县下达新增转移就业任务数1898人,实际完成3157人,完成率166% (其中贫困人口转移任务118人,实际完成321人)。
为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职业实用技术,我镇多方整合资源,落实培训责任,优化培训思路,强化培训措施,结合我镇实际,在扶贫攻坚期2016至18年我镇共转移劳动力9485人次,创劳务收入42468万元,其中有贫困人口955人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及技能培训9423人次,其中贫困人口有2143人次,培训中聘请相关专业老师进行授课,为返乡创业人员及农民工提供了智力保障,促进了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发展。
二、永建镇扶贫劳务输出采取的措施及成绩
2016年,我镇为了能够切实达成脱贫目的,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政策,对本地劳务输出与转移提出了如下措施:
1、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夯实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
近年来,我镇把建立健全劳务服务机构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一是将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站设在便民大厅内,加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劳务输转工作。二是配齐电脑、复印一体机、办公桌、椅、资料柜,开通网络专线,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数据库。2018年又安排相关调查员入户调查,如实填写劳动力信息采集表,及时把入户调查的32964(档立卡劳动力1335)人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实时掌握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资源动态信息,做到底数清,台账明,为全镇编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三是在全镇10个行政村,确定劳务信息员,由村副主任兼任。形成了县有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镇有社保服务中心、村有劳动力统计信息员的劳务机构网络。四是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城镇新增就业实名登记数据库、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数据库、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为主体,实现就业扶助政策、招聘岗位、市场供求等就业信息,多渠道发布和精准推送,既方便企业招人,也帮助农民工求职,有效解决了就业信息交流不畅、企业招不到人、群众找不到工的问题。
2、采用“订单式”精准输转
突破传统观念,加强与用工单位交流合作,招工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采用“订单式”转移就业,配合有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联合招工企业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专项活动,举办“精准扶贫、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搭建用工平台,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实现劳务输出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服务的目标,使有转移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2016至18年一共为广东、上海等地的5家公司提供了225人的“订单式”有组织输出。同时还依托红河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清真美食加工厂、大临铁路修建、大南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积极搭建用工平台,与企业共享劳动力资源,整合培训资源,针对企业用工所需,为当地企业提供免费培训。2016至18年累计提供劳动力培训3156人次,很好解决了附近村民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难题。
3、劳动力培训精准实施,提升就业竟争力
近年来,全镇劳务精准输转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坚持“先培训、后输转、再提高”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至18年共举办创业就业及农村科技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76期共8791人,还培训了6期6个工种632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核发了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实现了由分散自发型向有组织型“转变”。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把“能人带队”模式纳入组织化管理轨道,下移工作重心,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促动、能人带动、本人主动、社会齐动”的精准劳务输转格局。三是实现了由外出务工型向返乡创业型“转变”。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大力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鼓励、吸引、指导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实现了由“开巢放凤”到“筑巢引凤”的转变。
4、依托项目建设,实现就近就地转移
一是以发展工业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依托永和东莲花旅游基地建设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吸纳安置一批农村劳动力。二是以项目建设促就地转移就业。大南高速公路、大临铁路、红河源旅游开发建设等项目建设,极大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三是以返乡创业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为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创业主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孵化基地作为促进和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就业的有效载体。2016至18年,全镇返乡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成功创业628人,发展肉牛、黑山羊、山鸡厂等养殖业37户;重楼、葡萄、冬桃、茶叶等种植业68户;汽车美容、快递加盟店、银气制品加工、清真美食加工、电商等28家,并取得良好成效;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13家,工商注册登记6家,带动就业200多人。我镇还全力推动“贷免扶补”贷款工作,为个人返乡创业提供一定的保障。2016至18年我镇社保中心积极向劳动就业局争取小额担保贷款70户739万元,“贷免扶补”创业贷款78户712万元,为辖区内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和下岗工人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使更多的未就业人员走上创业就业的致富路,推动了镇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永建镇劳务输出未来展望
随着就近转移劳动力意识不断增强,在未来发展趋势上,虽坚持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并重原则,但在未来工作中,重心依托培训,发展好当地产业,解决就近就业问题。从永建镇劳务输出可以预测出,到2020年,我国为了能够巩固脱贫成效,搞好乡村振兴工程,必须通过一是及时更新劳动力资源信息台账数据,动态分析转移就业新形势。二是充分整合资源,构建培训新常态。三是发挥平台优势,加强劳务协作。四是脱贫不脱政策,继续鼓励外出务工。五是加大力度支持返乡创业,提高吸纳就近就业能力。彻底把创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让农民们真正平稳致富。
参考文献:
[1]麦婉华.劳务输出:扶志扶智长远发展[J].小康,2018(32):34-35.
[2]李长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勞动力就业困境及对策探讨——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J].新西部,2018(2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