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故事汇(1)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伊斯曼生于1854年7月12日,幼年是在纽约州北部尤提卡地区的华特维尔村度过的。5岁时,他父亲把全家迁到了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市。本来父亲是想在这里建一所伊斯曼商业学院,但突如其来的不幸降临这个家庭 ……父亲意外病故,留下一个陷入财务困境的四口之家。
  这时家庭花销越来越难以支撑,而且一个姐姐还有严重的身体残疾,这使得乔治·伊斯曼在14岁时不得不离开学校,去寻找一份能给家庭带来一些收入的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家保险公司做送单员,报酬是每周3美元。一年后,他成为另一家保险公司的办公室职员。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很快就开始做保单存档的工作,甚至直接填写保单了。至此他的收入也增加到每周5美元。
  但即使乔治·伊斯曼的工资年年递增,他的收入还是不能满足家庭的开销,所以他开始利用晚上时间在家里自学财务课程,以便将来得到一份更满意的工作。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1874年,这年20岁的乔治·伊斯曼告别了自己滚打了五年的保险公司工作,来到罗切斯特储蓄银行作初级职员,他的工资因此达到以前的3倍,是每周15美元。
  就这样又辛苦工作了4年,24岁的乔治·伊斯曼终于有了一点自己可以支配的闲钱,他开始筹划去圣多明戈的旅行。他把这个计划跟一位银行的同事说了,但很可惜,有关的历史资料没有提及这位同事的名字,否则真应该再讲讲这位同事的来历,因为他给乔治·伊斯曼出了一个点子,他说:“嗨!乔治,你听说过摄影术吗?那玩艺可神奇了,能把看到的都记录下来,你为什么不准备点东西,给这次旅行留下点永不磨灭的记录呢?”
  于是乔治·伊斯曼购买了湿版时代的全套摄影用具,其中的相机有微波炉那么大,并且需要一个十分沉重的三脚架。他还带了一个密不透光的帐篷作为暗房,以便在里面把照相用乳剂涂在玻璃板上,然后立即装入相机,拍照后又回到帐篷里卸下玻璃板,马上进行显影,否则当这种用火棉胶作载体的乳剂在玻璃板上干燥后,显影剂就不能渗入,从而无法显影了。全套用品中还包括制备显影液和定影液的化学药品、玻璃器皿、存放湿版的包装盒以及一大桶水。用乔治·伊斯曼回忆当时的话说,这些东西简直可以装满一辆马车,而且要学会如何使用这全套工具,还要交5美元的学费。
  然而事实上,当乔治·伊斯曼购买了所有这些玩意儿后,他就失去了去圣多明戈旅行的兴趣,因为他开始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摄影术上,投入到如何简化这一繁琐的操作过程上。那么如何来评价他的这位同事呢?是把乔治·伊斯曼的旅行梦想化为泡影,还是把他引上了成就一番伟业的征程?
  乔治·伊斯曼后来从英国出版的杂志上读到,摄影师已开始自己制作明胶乳剂。这种乳剂在干燥后也能进行曝光和显影,所以摄影师在拍照时显得非常悠然自得,而不像以前那样紧赶慢赶了。之后他从其中一本杂志上得到一个配方,从此开始试验用明胶作载体制造乳剂。其实明胶就是用动物骨头熬制出的胶状物质,它在干燥后成为能吸水的固体,从而使显影液能渗入其中,与分散在里面的卤化银颗粒产生化学反应。
  这时的乔治·伊斯曼白天在银行工作,晚上就在他母亲的厨房里进行乳剂制作试验。他母亲后来回忆说,有很多晚上,乔治累得连脱衣睡觉的力气都没了,索性就在厨房壁炉旁的地毯上睡了。经过三年持续不断的感光化学试验,乔治·伊斯曼终于有了突破……到1880年,他不仅开发出一个制造干版的配方,而且为新打制的能够大量生产干版的机器申请了专利。不仅如此,而且他很快就看到了这种可能,即大量制造干版,并把做好的干版卖给其他从事摄影的人。
  1880年4月,乔治·伊斯曼租用了位于罗切斯特市斯戴德大街的一栋楼房的三楼,开始生产干版并在市场上推广。当时他花125美元买了一台用于生产线的二手马达。事后他回忆说:“其实我当时只需要一马力的马达,但找到的却是两马力的。但我想也许将来产量会增加到适用两马力的,所以抱着试一下的念头,我还是买了这个两马力的二手货。”
  在乔治·伊斯曼的工厂不断发展壮大时,他遇到一次差点让整个生产线全部瘫痪的事,那是因为在经销商库房中存放的干版变质了,乔治·伊斯曼不得不用没有质量问题的干版换回了这些不能使用的。后来他回忆说:“为了再生产一批能用的干版以给经销商换货,我们花掉了手上的最后1美元,但我们得到了比手上的所有资产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信誉和名声。”
  对那时的生产理念,他又回忆道:“有个念头在我的意识里渐渐地浮现,那就是我们生产的不仅仅是干版,实际上我们正在使摄影活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或者正像他进一步阐明的那样:“使操作相机像使用铅笔一样方便。”
  为了追求这一生产理念,乔治·伊斯曼开始把产品开发目的定位到寻找一种能够取代玻璃载体的、重量更轻并且更具延展性的材料。沿着这个思路,他的第一个试验是把照相乳剂涂在纸上,然后把这种纸胶片装入卷轴盒里,再把装好纸胶片的卷轴盒放在相机里原来放置干版盒的位置上。
  第一张推广纸胶片的广告出现在1885年,上面写着:“很快将推出一种新型感光材料,不论对于户外摄影还是室内摄影,这种材料都会比现有的干版更经济更方便。”紧接着,这种使用卷轴盒的摄影方式取得了初步成功,然而纸胶片却并非完美无缺,因为再光滑的纸表面也会有细微的颗粒或纹理痕迹,这些痕迹往往会出现在印制出的照片上。
  对此,乔治·伊斯曼的解决方案是在纸的表面先涂布一层能溶解的、无任何添加剂的纯净明胶,然后再涂上不能溶解的感光明胶。这样在曝光显影后,携带影像的明胶层就从纸的表面剥离开来,后续会把该明胶层转移到一张透明的明胶薄板上,最后还会用柯罗丁给这张呈现着影像的明胶薄板加固一下,俗称镀釉。柯罗丁就是后来广泛熟知的,能够形成具有一定硬度,又有延展性的赛璐璐片基的溶液。
  就在乔治·伊斯曼不断完善这种具有透明片基的胶片以及易装卸的卷轴片盒过程中,他把产品的开发方向又做了巨大调整,即由面向从事摄影行业的少数人,转到面向人数众多的摄影爱好者群体。后来他这样阐述了这种调整:“当我们开始制定这种透明片基摄影胶片的开发计划时,我们预计使用干版的每个摄影师都会转而使用胶片,但事实是只有一小部分使用干版的摄影师开始使用胶片,为了使胶片的市场迅速扩大,我们愿意开发出让普通大众能够使用的产品。”
  但是有了大众能够使用的产品,不等于大众就会自动来购买产品,因此不论从公司角度看还是从公众角度看,乔治·伊斯曼都始终相信商业广告的重要性,这一点在柯达建立初期的经营活动中就初见端倪,因为柯达早期的产品都会通过当时的主流报纸和期刊杂志发布广告,而且广告词也是乔治·伊斯曼亲自撰写的。
  例如“你只需按快门,其他的我们来做”这句广告语就是乔治·伊斯曼的发明,这是他于1888年推广柯达相机时开始使用的。不到一年,这句标志性广告语就家喻户晓,因为大批广告经理人和代理商把他的说法带到了不同的报纸、杂志、固定展板和街边展示牌上。
  当今众所周知的出现在全世界各种媒体上的“KODAK”商标也是乔治·伊斯曼的发明,这一商标最早注册于1888年。尽管现在关于这个商标是如何杜撰出来的众说纷纭,但事实却平淡无奇,它只是乔治·伊斯曼根据某个单纯的理由拼凑出来的。具体细节他是这样阐述的:“首先字母K是我最喜欢的,它看上去具有一种坚强与果敢的性格,所以我决定把K用在商标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上,下面的问题就相对简单了,只要在这两个K之间填上一些字母组合就行了。”在造出“KODAK”商标之后,乔治·伊斯曼又给它选定了黄色的底色,这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样子。
  感谢乔治·伊斯曼的天才创造,他使早期繁琐的摄影过程,简化到用手持相机,只要按一下快门按钮就能拍照。如果使用相机的人就是摄影师的话,那么他使每个人都成为了摄影师。
  于水峰 曾任职于中科院感光化学所,在柯达公司专业摄影和电影胶片产品部供职18年,对民用摄影、专业摄影、电影及其他领域的胶片有深入的了解。
其他文献
看王玉文的照片,难免怀旧。照片中的场景今已不再,那些曾经令人羡慕的“二八自行车”、夹在车后座上的铝制大饭盒、难以辨认出本色的白口罩、磨薄了的劳保手套、还有那贯穿厂区的被孩子当作独木桥来走的铁轨……共和国的长子垂垂老矣,为之奋斗过的曾经年少的工人老大哥们,如今会搬个小板凳来看厂区的改造,旧居拆迁,在一片地基前憧憬即将搬进的新居。  和王玉文聊天很有趣,很多事情经他的东北口音(我听了二十几年的乡音)描
期刊
荷兰当代摄影艺术家杰奎琳·哈辛克(Jacqueline Hassink),2001年阿尔勒摄影节“无限奖”得主,2012年受邀重回阿尔勒,现身开幕周推介签售新作。借此契机,于这阳光适宜而夏风微拂的南法小镇,终捕获这位活跃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艺术家,围坐咖啡,畅谈小段时光。  第一眼见到她的作品《权力的桌子》(The Table of Power),一张张办公桌的谨慎魅力,一间间高级办公室的适宜敞亮,
期刊
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在外出拍摄时一定会选一款专业性强的相机,挑选的标准无外乎高像质、机械性可靠、体积小巧,经过层层筛选,我选择了奥林巴斯OM-D E-M5。  OM的化身  当我初次见到E-M5相机时,复古的外观造型使我一见如故。和我在八十年代末曾经使用过的奥林巴斯OM系列135胶片传统相机的造型风格仿佛如出一辙,不过体积却小巧了不少。 它的机身外观紧凑而又轻便,重量仅为425克,比一般的单反机身
期刊
自APS-C尺寸DC发布以来,我们就憧憬着能有一台全画幅便携DC,让我们找回散落在胶片时代的记忆,但技术前进的步伐永远比梦想要来的晚,当索尼全画幅黑卡RX1出现后,我们小小的梦想又将重燃,让我们又找回了失去的青春和回忆。  深藏不露  索尼黑卡RX1的外观完全可以用低调两字概括,如果加上蔡司的FDA-V1K光学取景器,复古中就会带有些许的霸气外露,但是总体来说不会给人炫目的感觉。内敛小巧的外形设计
期刊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全年平均最低气温是23.8摄氏度,非常适合旅行拍摄,无论是雨季还是旱季,这里丰富的人文色彩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摄影师的镜头,2012年10月我携带索尼王者单电A99前往斯里兰卡捕捉精彩的瞬间。  这次我去斯里兰卡的任务是去拍一个微电影,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我去拍而是我是作为主角之一被拍。拍摄过程非常紧凑,不过我还是忙里偷闲用A99拍摄了一些影像。毕竟斯里兰卡的风土人
期刊
三星NX系列数码相机是最早进入APS-C领域的无反光镜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三星数码相机凭借三星公司在电视、手机等领域的综合技术实力不断推出高科技实用性产品,2012年推出的NX1000就是这类产品的典型代表。  即时分享  拿到三星NX1000后,最吸引眼球的应该是模式转盘上的Wi-Fi模式,当下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开始使用手机拍摄,人们之所以选择手机拍摄并不是因为它的像质出众,而是因为它拥有相机无法比
期刊
富士公司在2012年发布了旗舰可更换镜头相机X-Pro1,时隔不久,取消了光学取景的富士X-E1又隆重登场,短时间内连发两款中高端可换镜头微型相机,可以看出富士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笔者在试用了富士X-E1后,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归纳出来与大家分享。  X-Trans CMOS  2012年初,富士公司推出了新一代影像传感器,并命名为X-Trans CMOS,与传统CMOS传感器最大的区别便在于前者
期刊
晚秋时节,笔者拿到了佳能发布的第一台无反光镜可换镜头微型相机EOS M,此时的中国北方大都进入落叶时节,笔者带着它前往正值气候较为怡人的马来西亚拍摄,几天的拍摄下来让我对小巧的EOS M有了更多的认识。  源自IXUS  佳能的第一款可换镜头微单相机EOS M体现了佳能在小型相机上的一贯审美风格,沿袭了源自IXUS方中带圆的框架感,这已经是佳能的经典造型了。EOS M套机包含两支镜头,不得不说的是
期刊
2012年11月18日,结束了短暂的“哈药”之行,本刊编辑又应邀来到有中国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绥化市。  绥化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地,文化发展也齐头猛进,特别是在摄影领域更是干劲十足。以绥化市摄影家协会刘忠泽为主席的领导班子,以辛勤的工作和极大的热情,把当地的摄影爱好者团结在一起,让地区摄影风声水起。  此次本刊绥化影友联谊会吸引了300多位热心的影友,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场面其乐融融。交流中不仅有热
期刊
上官高翔:  你好!  作为一个一直用镜头关注乡村教育的摄影人,能看到在浮华年代、浮躁环境中,有后生也能深入乡村把镜头对准懵懂求学的孩子们,并准确摄取了这群孩子的天真好学的面貌,让我深感欣慰。  科技的发展,让拍摄简便易得。当今,是一个人人都想拍照、时时都在拍照、事事都被拍照的年代。读图时代让我们每天不得不阅读大量的图片,以往图片的新鲜与赏心悦目的效应,被不断累加的图像稀释了,眼睛终归变得麻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