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8-0045-01
语文是我国国民教育内容当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首先,是因为语文来源于生活,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生活艺术,比如,日常的沟通交流、行为举止;其次,语文承载和蕴含了我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道德思想,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语文课堂教育上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理论,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革新传统文化的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大程度的开阔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力度。
1.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的原因以及现状
(1)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物质生活的冲击以及时代滋生的各种腐朽思想的泛滥,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贫乏,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而言,意志力和心理防线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大多数孩子年纪轻轻却早已沉迷在手机当中,沉迷于各种网络直播APP、沉迷吃鸡、王者这些游戲。这些现象的发生,无非是教育的缺失,学校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过分的重视成绩,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同等重要的。
(2)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在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当中虽然有不少关于中国传统美德或者传统风俗文化的文章,比如,《美德在我身边》、《论语十则》、《端午日》、《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这些课文当中都蕴涵了很多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却并没有受到影响和熏陶,主要还是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教学方法不当,所传授的仅仅是语文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成绩,而非传授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做人的道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也不会注重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剖析和探索,虽然在课外作业上会涉及到分析人物的性格和美德,但是基本上没有取得什么成果,这种作业性质的问答,让学生处于一种强迫的环境之下,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而这些传统美德更不会被孩子吸收和运用。因此,要想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以及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中,教师就必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从自身做起,结合时代发展潮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2.落实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语文教育当中渗透工作的相关措施
(1)丰富教学内容,明确课堂主体
在语文课堂上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进行授课,比如,教师在讲解《论语十则》这一篇有关中国传统美德的课文时,就可以通过电脑向学生播放有关孔子和他弟子的相关视频,以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本篇文章的学习当中,自觉的去挖掘这篇课文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好感,学习论语当中所弘扬的学习精神、孝道精神,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中国传统知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活跃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所以教师应该引进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学生集体朗读或者是默读为主,但这种方式长期使用之后,会严重挫伤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这样的方式会导致课堂氛围紧张压抑,不利于学生思考。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改变直白的授课方式,举办一些有关于中华传统知识的活动,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论语十则》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让学生扮演孔子及其弟子,选用孔子在杏坛讲学的那个片段,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对传统知识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将孔子的传统美德融入到自身的价值体系当中。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内容当中的三门主科之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师应当了解语文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自主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汪冰."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93)
[2]王燕,朱琳.乡镇小学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