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钢的C.C.T.曲线的测定及化学成分对曲线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r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硬度法,测试了两种化学成分的叶片钢的C.C.T.曲线,并对化学成分对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相转变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關键词]叶片钢 C.C.T.曲线 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TU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630-01
  1、前言
  汽轮机叶片在工作过程中,需承受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经历着最大静应力、动应力和交变应力等服役条件,因此汽轮机叶片材料需有良好综合性能。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对其物理、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即C.C.T.图)对热处理生产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1]。但是C.C.T.图的测定相对较为困难,而国内关于该叶片用钢种的C.C.T.曲线方面的文献更少。
  2、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采用本公司自行研发的两种不同成分的叶片钢样,将试料分别加工成Φ3×10mm的试样,化学成分见表1所示。根据GB/T5128- 93《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膨胀法)》[2],利用L78 RITA型淬火相变仪,测定试样的C.C.T.曲线。奥氏体化温度选定为840℃,保温时间为20min,加热速率为5℃/s,然后分别以不同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金相分析在LEICA DM4000M型金相显微镜上进行,腐蚀液为4%硝酸酒精。硬度(HV3)测试在Tukon 2100B型维氏硬度计上进行,每个试样测三点,取其平均值。以温度为纵坐标,时间对数为横坐标,将相同性质的相转变开始点和结束点分别连成曲线,并标明最终的组织和硬度值以及临界点Ac1、Ac3和Ms点即绘出C.C.T图,如图1所示。
  3、结果与分析
  图1为所选叶片钢试样的C.C.T.图,其中图1(a)为1#钢试样的C.C.T.图,图1(b)为2#钢试样的C.C.T.图。可以看出,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试样依次发生了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A→F+P)、贝氏体转变(A→B)和马氏体转变(A→M)。由于所选两种钢样的化学成分不同,因此随着冷却速度的不断增大,其相转变过程有所不同。
  3.1 先共析铁素体及珠光体转变
  亚共析钢中,珠光体转变包括先共析铁素体的转变,而先共析铁素体的转变发生在珠光体转变之前。奥氏体固溶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过程的形核率和长大速率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了其转变动力学过程。从图1中可以看出,1#钢样在0.02 C/s- 0.16 C/s下发生A→F+P的相转变过程,而2#钢样的A→F+P的相转变发生在0.01- 0.08 C/s,相比较1#钢样曲线明显右移。从表1中可以看出,较1#钢样,2#钢样的Mn元素和Cr含量有明显增加。根据相关文献可知[3],Mn元素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它可以形成含锰较高的合金渗碳体,阻碍共析渗碳体的形核和长大,而Cr元素为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不仅可以阻碍共析碳化物的形核和长大,还可以增加奥氏体原子间的结合力,在这几种元素的综合作用下,2#钢样的奥氏体的稳定性较1#钢样有明显增加,因此孕育期增长,A→F+P的高温相转变曲线产生明显右移。
  3.2 贝氏体转变
  从图1中可以看出,1#钢试样的贝氏体转变约发生在0.03- 5 C/s冷却速度范围内,2#钢试样的贝氏体转变则在0.01- 2 C/s冷却速度范围内发生。2#钢试样的A→B相转变曲线较1#钢试样明显右移。
  贝氏体转变包括过冷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和碳化物的析出两个过程。根据报道可知[1,3],C、Mn等元素能够降低奥氏体自由能,提高铁素体自由能,使得在一定转变温度下的相变驱动力减小,进而降低贝氏体的转变速率。Cr等碳化物形成元素,使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降低,增加了贝氏体碳的脱溶过程的难度,进而降低贝氏体的转变速度。而Si等元素的加入可推迟贝氏体的形成。从图1中比较得出,在几种元素的综合作用下,2#钢试样的A→B相转变曲线较1#钢试样明显右移。
  3.3 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
  从图1中可知,1#钢试样的Ms=330 C,2#钢试样的Ms=325 C.
  马氏体转变是在低温下、以共格切变方式进行的,属于无扩散型相变过程。一般情况下,Ms点主要取决于奥氏体的化学成分,其中由于C对γ相和α相均有固溶强化作用,进而增大了马氏体相变的切变阻力,增大了相变驱动力,因此增加碳含量可以显著降低Ms点[3]。钢中常见的合金元素除了Co、Al外,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Ms点,但效果不如C明显。
  4、结论
  根据GB/T5128- 93,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和硬度法,测试出了两种化学成分叶片钢的C.C.T.曲线。研究表明,材料的化学成分对于其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相转变有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希旺. 微合金钢Q345的C.C.T.曲线及断裂韧性研究[D]. [硕士毕业论文].长沙. 中南大学. 2008
  [2] 杨胜蓉. YB/T 5128- 93,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膨胀法)[S].
  [3] 赵乃勤. 合金固态相变[M].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高层的智能化楼宇发展快速。人们对高层建筑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作为中央管理系统核心的中央空调自控系统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上述情景,对中央空调自控系统设计与调试进行了实例分析,首先介绍了中央空调自控系统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央空调自控系统的设计,最后应用实例分析了中央空调的调试。  [关键字]中央空调 自控系统 设计及调试  中图分类号:TU831
期刊
[摘 要]结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针对影响变电站运行操作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最后指出变电站电气操作质量的等方面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对变电站电气操作的运行管理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 原因分析 对策 电气操作  中圖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631-01  前言:全国电力系统经常发生的电气误操作事故,实际上大部分是可
期刊
[摘 要]在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领域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发射技术已经走向了多媒体时代。无线广播发射技术是一种当前广播发射台使用的主要技术。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的出现,是中波广播发展史的一大突破,与传统广播技术和设备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但在使用与维护中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更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更严格的维护管理制度。常见的无线广播发射故障包括了电缆连锁、不定期自动关机等。本文试对无线广播发射机及其维护的
期刊
[摘 要]针对一种容器用钢,采用膨胀法在L78 RITA型淬火相变仪上测定了其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和硬度,获得了每个冷速下对应的相变点温度。结果表明,在1- 10 ℃/min的冷速范围内,为高温转变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区,夹杂少量贝氏体;冷速继续增加至20- 120℃/min,为中温转变的贝氏体区;当冷速大于3000℃/min时,组织中完全为马氏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硬度值也逐渐增大
期刊
[摘 要]采用Gleeble- 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一种新型支承辊材料进行高温压缩变形实验,分析变形温度900℃~1200 ℃、应变速率0. 001 s-1~1.0s- 1条件下流变应力变化规律;根据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了能量耗散图,分析认为此材料最宜选择温度为1100℃~1200℃时,应变速率为0. 1s- 1~1.0s s- 1进行热加工,为实际锻造工艺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岩矿测试技术的当前情况以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一系列探讨。首先是对岩矿测试技术的意义以及特点等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然后指出了岩矿测试技术的一些相关步骤,继而从宏观、微观并结合古代的研究对当前的岩矿测试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一下岩矿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岩矿测试 技术 现状 发展 趋势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
期刊
摘要:从大的成矿环境来看遼东地区属优地槽相,变质岩分布广泛,是内生矿床的有利成矿地区。悬岭后地区经过近期地质工作研究发现钼、金、铅、锌矿化有一定成矿远景。本文在总结该区以往地质资料及地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本区的钼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多金属成矿远景进行研究。  关键词 悬岭后;钼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远景  中图分类号:F407.4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厂抽油机井调平衡主要采用电流法进行,此方法存在着人为测试误差、调平衡不能一步到位等缺点,调平衡过程中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效率低下。智能调平衡系统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一次将平衡块精确地调整到位。本文介绍了智能调平衡系统的原理并对现场应用的50口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分析,取得初步认识。  [关键词]智能调平衡系统 原理 应用与认识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果园“丰水高产”灌溉理论存在的问题,以果园土壤墒情信息、果园水分动态监测信息、果树生长需水信息为基础,利用Web技术、GIS技术及数据库等技术进行设计实现了果园灌区需水量预报的系统。本文首先简述了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系统功能结构以及数据库设计;然后重点介绍了系统实现中的技术关键,主要是果园地图的数字化、需水量计算模型的确定、果园地图加载及管理以及需水量预报的直观显示。最后总结本系
期刊
[摘 要]针对部分油田超深(4200- 5100m)、高温(105~137℃)、高矿化度(≥21×104mg/L)碎屑岩油藏水平井堵水难题,研究了一种油水选择性强,适合籠统堵水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堵剂,采用塔河混配中质油、地层水与耐温耐盐乳化剂配置,实验分析了各因素影响确定了优化配方。2012年现场应用14井次,有效10井次,增油4280t,有效率71.4%,投入产出比1:8.34。该工艺的经济性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