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玏,三十而已,不怕招黑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zh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演员杨玏(音同勒)三天两头就会被“骂”上热搜。
  在热播剧《三十而已》中,他扮演的陈屿在情感里不懂沟通,在婚姻中过于自私,饱尝网友的吐槽和白眼。
  陈屿“火了”,角色背后的杨玏则保持着一贯的淡定。他大大咧咧地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被网友贴上负面标签不是坏事,人物有问题,才有成长的空间。”
  出道至今,杨玏选角色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人设可以不完美,主角配角无所谓,但剧本要过硬,人物要真实、丰满,如果遇上好本子,哪怕当个幕后人员也愿意。这些年来,他可以在《超时空同居》《唐山大地震》里“打酱油”,也不怕接像《致青春》里的陈孝正、《三十而已》里的陈屿一样有“招骂”潜质的角色。
  “演员的工作是把一个真正的‘人’展现给观众,可爱的人身上也有不可爱的地方。把人物的多面性准确展示出来,让观众觉得这个人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就是我的工作。”杨玏说。

“现实中陈屿这种男人最多”


  在讲述女性情感事业的剧集里,男性角色一向是绿叶。《三十而已》中,三位女性角色的老公或男友,要么婚外情、要么不婚主义,“渣”得各有千秋,其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陈屿,讨论度却是最高的。用杨玏的话说,陈屿是个不善言辞、近乎木讷的人,情愿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因此在婚姻里经常忽略妻子的感受。这种不主动、不故意的“渣”,掩藏于生活细微处的冷漠,让很多网友找到了共鸣。
  三对情侣中,陈屿和钟晓芹(毛晓彤饰演)这一对,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以至于网友一边在弹幕中骂陈屿,一边又说“现实中这种男人最多”。在第一集里,陈屿和钟晓芹的“不和谐”就通过细节透露出来:两人一个养鱼、一个养猫,早餐一个吃豆浆油条、一个吃煎蛋土司。钟晓芹追剧,看到大结局感动得哭成泪人,跟陈屿倾诉,结果陈屿一盆冷水浇下来:“你就是太无聊了。”
  “我可不像陈屿那么闷。”杨玏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说话总是带儿化音,对人不自觉地称呼“您”,动不动就爱开上两句玩笑,和剧组的工作人员打成一片。但当他把眼镜一戴、胡子一留、眼角一耷拉,整个人又成了带着一股子丧气的“凤凰男”陈屿。
  在杨玏看来,陈屿是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现实婚姻中。所以“渣不渣”不重要,角色的层次越丰富,演员的创作动力也越足。剧中,钟晓芹意外怀孕,陈屿没有思想准备,也没表现出丝毫要当爸爸的喜悦。有一场戏,两个人看完网球比赛回家,陈屿坐在床边,钟晓芹问他:“你是真的不想要这个孩子吗?”陈屿背对钟晓芹:“我不是不想要这个孩子,我是怕这孩子摊上我这么一个爸爸。”
  杨玏解释说,陈屿原生家庭的条件不好,他不想让孩子也过和自己一样的生活。“在那个时候,其实陈屿是羞于去看钟晓芹的眼睛的,但他没想到,钟晓芹说了一句‘你不会像你爸一样的’,陈屿突然一下觉得很温暖、很意外,才转过头跟钟晓芹四目相对。”
  这些表演上的细节处理,都来自杨玏的琢磨:一个不会跟老婆掏心窝子的人,说不出什么感人的话。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细微的眼神和动作变化,来暗示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演出来的陈屿,才不只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渣男”。
  网友讨论最多的一场戏,是钟晓芹流产后,陈屿没有一句关心的话,而是出奇的理智,忙着安排清宫手术。“孩子没了他当然有痛感,但是他不会表达。”杨玏说,陈屿面对事情不会从情感出发,只会采取最“直男”的思维,但那时的钟晓芹,最需要的是安慰。
  陈屿这种直愣愣的思维,也让他在工作上吃了不少亏。在电视台,他是个做编导的“社畜”,除了和钟晓芹的小家,还要以一己之力支持原生家庭,用杨玏的话说,是个“被生活摁在地上反復摩擦的人”。他代表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常态生活里,对生活渐渐失去激情的人,所以不论是海报上的定妆照,还是剧集中,陈屿整个人色调灰暗,观众从他眼睛里几乎看不到一丝光彩。“他就像块磨砂玻璃一样,很模糊,你看不清他,不知道他的欲望和激情是什么,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杨玏说,“他背负了很多压力,所以说,他挺难的。”

“不能给我爸丢人”


  杨玏的父亲杨立新,因为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出演贾志国一角为观众熟知。在《三十而已》里,他饰演另一位主要女性角色顾佳的爸爸。
童年杨玏与父亲杨立新合影。
杨玏一家三口合影。

  “跟父亲在同一部剧里,会不会有压力?”
  “没压力,我一点都不担心我爸的业务水平,你问的是这个压力吗?”杨玏开了个玩笑,又严肃下来,“从一开始参加工作,就没太把这事儿当成压力。这应该是动力,不能成为敌人,要不每天工作,都得战战兢兢的。”
  1987年,杨玏在北京出生,家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家属院。“我从小在人艺长大,对演员行业没有那么强的距离感,排练厅、舞台的环境,包括演员这个职业,都是我父亲的日常。他的同事朋友,我觉得都是叔叔阿姨、大爷大妈。”
  小时候,父亲经常在人艺三楼的排练厅排戏,杨玏从幼儿园一放学,就被接过去玩。那时候,他来回摆弄舞台道具,这摸摸、那看看,专属导演的按铃,也敢上去拍拍。“从小跟在我爸屁股后头看人艺的戏,比后来所有的戏剧教育对我的影响都深远。”在杨玏的记忆里,父亲是个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大忙人,《茶馆》里的秦二爷、《雷雨》里的周朴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印在脑子里,比生活中的父亲形象还要清晰。   “我爸是我认识的人里边最乐观的一个。生活上从来没见他和谁红过脸,也没和我急过。他是我尊敬的爸爸,也是我永远的‘新新哥’。”杨玏身上那股北京男人的随性,多少也受了老爸的遗传。
  “我是一特别懒的人,没什么特强的计划性,从来不会说长大以后必须要干什么。”对他来说,当演员这件事,并不是哪一刻福至心灵的决定,而是高中最后半年择校选方向的时候,才开始琢磨的问题。“因为美国学校戏剧系不分专业,所有东西都得学,就去美国吧。”
  如杨玏所愿,从灯光舞美到服装表演,在杜克大学,所有跟戏剧表演有关的课程一应俱全。学校里,大小剧场有三个,全部对外售票,一个学期有三四台戏。有一个小剧场的戏,让杨玏记忆最深。全戏只有一男一女两个角色,杨玏出演男主角,因为英语不是母语,他感到“这辈子都没那么紧张过”。那时候,他白天上课,早晚只能各留出两个小时排练,结果上台以后,“所有东西都是乱的,但没别的办法,就把那几场生扛下来了”。
  为了确认儿子在美国是正儿八经的学习,杨立新还亲自去美国视察了一番,告诫杨玏,要远离“黄赌毒”。“我爸就是我爸。”杨玏说,“我出去干活不能给他丢人,这是我的心理底线,是时刻提溜着我的一件事儿。”

“演员是在战斗中成长的”


  回国以后,杨玏就干上了演员这行。
  对这份职业,他看得很普通,别人管进入演艺圈叫“出道”,他叫“参加工作”。他主演的第一部戏是《大丈夫》,跟俞飞鸿搭档演情侣。“一看第二天通告,你跟王志文老师的戏,你跟韩童生老师的戏,心里能不紧张吗?”这部台词量大、演员腕儿大的戏,让初出茅庐的杨玏感觉一下子“不会了”。
  “台词都可丁可卯的,动辄好几页纸,还都特精彩,你一点儿不敢改。”那时候每天晚上八九点拍完戏回家,杨玏就开始默第二天的戏,默完一遍后,夜里把父亲“老杨”从床上拽起来,请求专业指导。“我说您就给我演一遍,我能拷贝您演的40%—50%,就已经很过关了。他给我指导完,就奔着后半夜去了。”
  杨立新几乎很少在专业上夸奖杨玏,也不会主动跟杨玏聊他演的戏。唯独有一次,让杨玏印象深刻。那时候,他参演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在电视台热播,杨立新看了以后,给他发了条微信。“我当时在上海拍戏,他给我发微信,说演得不错,很注意细节,向你学习。当时我真的有点想哭了,直接把那条微信收藏了。”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陈屿和钟晓芹在医院等待做手术。
电视剧《清平乐》中,杨玏饰演宰相韩琦。
杨玏在电视剧《小丈夫》中搭档俞飞鸿饰演情侣。

  渐渐有了知名度后,杨玏连着演了几部青春剧,从《致青春》里的陈孝正,到《匆匆那年》里的陈寻,还跟关晓彤演过情侣。最近,关晓彤主演的《二十不惑》播出,网友调侃说,关晓彤还在演《二十不惑》,杨玏已经去演《三十而已》了。
  在杨玏看来,年纪增长其實是件好事。“演员作为一个被动的职业,改变不需要主动来做。现在我已经能演进入婚姻的家庭剧了,演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会有更多体验,演员都是在战斗中成长的。”
  在陈屿之前,杨玏上一个引发讨论的角色是电视剧《清平乐》里的宰相韩琦,因为向皇帝进言,说即将大婚的皇后“貌丑不至惑君”而冲上热搜。这部剧以北宋仁宗时代为背景,正剧风格浓厚,台词艰深拗口。
  拍戏那段时间,杨玏每天精神压力都很大,看了《韩琦传》,还有日本学者小岛毅写的《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他一节课一节课地补习:北宋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吕夷简、范仲淹、韩琦、富弻、司马光,再到后来的王安石,这些人都干了什么?北宋和西夏之间的关系如何?打了哪些仗?文化和经济发展又有什么特点?杨玏把这些知识强制性地“吃”到肚子里,拍摄的过程中再慢慢反刍。“拍的时候遇上之前书上看过的内容,就能突然想明白、然后续上。剧情和史实在脑子里织成一张网,拍的时候心里才多少有底了。”
  杨玏喜欢开车,在剧组里待久了,不开车就手痒。拍《清平乐》时,他把车运到了剧组,赶上哪天没他的戏,就约上几位“前朝大臣”,在横店周围的青山绿水间兜风。
  在他看来,能浪费的时光才是最好的时光。他的工作室里,到处贴着“自得其‘玏’”的标签,这似乎是对他人生态度的一个精准概括。不爱提前计划,不想设立目标,没通告的时候要么在家待着,要么出门瞎溜达,想旅游了就背上照相机,抬腿就走。
  “演员这职业看命,你给自己设定目标,你也达不成啊。我唯一能设定的目标,就是踏踏实实把每天工作做好、日子过好,没了。”
  今年春节,杨玏主动提议,来一趟家庭旅行。一家人先去了能让老妈逛逛吃吃的迪拜,又去了摩洛哥。回国后隔离期,仨人上午坐在一起讨论疫情形势,随后老妈和闺蜜聊天,老爸看片子、健身,杨玏就刷刷手机、刷刷碗。这种平淡的共处,在常年离家的杨玏眼里,就是最珍贵的幸福时光。
  杨玏 1987年生于北京,演员,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戏剧系。2009年,出演首部电视剧《历史的进程》。2016年,与俞飞鸿合作,主演都市情感剧《小丈夫》,引发热议。2020年在电视剧《清平乐》中,饰演宰相韩琦。在新近播出的《三十而已》中,与毛晓彤饰演一对年轻夫妻。
其他文献
抗疫追授个人(共33人)  王烁   男,汉族,198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生前为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所主管医师。  王辉   男,汉族,1993年9月出生,共青团员,高中学历,生前为陕西省扶风恒盛科技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  王春天  男,汉族,1988年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学历,生前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铁锋分局新工地派出所代理副所长、四级
年轻人为何一定要冒着感染风险赴约?他们对夜店文化的独特依赖感,不仅出自其交友的功能,也是解压的出口。  本以为新冠肺炎疫情暂且得到控制的韩国,近日却再次迎来严峻形势,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源头是怎么也“关不掉”的夜店。夜店出现群聚性感染事件,将夜店文化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首尔著名的艺术院校弘益大学一带,我常常能看到在琳琅满目的夜店前,盛装打扮的年轻人三五攀谈,排着长队,等候入场。这样的光景经常延续
有两条狗,彼此相依为命。  小狗老是抱怨生活的穷困——吃的要自己去找、住的地方也很简陋,羡慕那些被人类豢养的宠物狗。  “幸福之神不知道何年何月才会降临,让我们衣食无虑,洗刷丧家之犬的羞辱呢?”小狗说。  老狗总是安慰小狗:“无家处处是家,生活只要温饱就足够了。如果被人类豢养,每天要被拴住脖子遛来遛去,一举一动要看主人的脸色,时不时被训斥甚至被打几下,成了一只摇尾乞怜的狗,反而失去尊严和自由。” 
非裔演员包揽男女配 种族题材占半壁江山  今年的奥斯卡,被提及最多的人是谁?答案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主持人吉米·坎摩尔直接在社交网络上讽刺他;获得最佳外语片的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因“禁穆令”不能来领奖,请人代读感谢信,也不忘抨击他一番;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女英雄凯瑟琳·约翰逊的出场,更被视为对特朗普歧视女性言论的反击。于是,不少媒体称这届奥斯卡是“政治色彩最重的一次”。  政治正确并不只
3月里寻常的一天,天气不算暖和,我在伦敦家附近的公交车站等车,突然遇见一簇从篱笆缝隙中探身而出的小黄花:纤长的枝条缀满密密麻麻的黄色花朵,花瓣繁复浓密,宛如秋菊。这枝花似曾相识,哦,是棣棠!故乡大明湖畔也有一模一样的金黄花朵,它们从初春开到晚秋,就算遭遇风吹雨打也不轻易凋落,棣棠花开,满城尽带黄金甲。  棣棠,又称黄花榆叶梅、土黄条,它和迎春花有些相似,比如两者都在早春迎来盛开,花朵都呈金黄色。但
这不是好莱坞大片,却比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都来得更具戏剧性,且更真实。  当地时间5月3日,十来名半裸着上身的彪形大汉被反绑着趴在委内瑞拉北部瓜伊拉州的海滩上,此地距委首都加拉加斯约40公里。这些走麦城的大汉有着一个突然火起来的称谓:雇佣兵。  20余年前,当我在非洲大陆尚处内战中的安哥拉等地奔波采访时,常窥见雇佣兵的踪影。这行业显然长盛不衰,这一次,从哥伦比亚乘船出发的雇佣兵瞄准的是委总统马杜罗,
龐中华 著名硬笔书法家,1945年生于四川达州,1965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于1993年创办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这或许是庞中华75年来第一次主动上网。2月初,庞中华在家中哼着《我和我的祖国》,用硬笔写下“武汉加油”4个字,笔画运行和音乐旋律合拍、每笔停下时刚好对上歌曲节拍,然后发到微博、抖音上。庞中华觉得网上信息太杂,而练字需要绝对宁静,因此几乎从不上网,他的微
卢沟桥上,石狮子依然静默不语,就像80年前一样。但是,它们想必不会忘记80年前发生的一切,正如我们从未忘记。  1937年7月7日,日本士兵志村菊次郎因为缺乏经验而走失。这个“意外”给了日本人期待已久的借口。第二天凌晨,日军开始进攻宛平城。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这是中国在卢沟桥的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司令部给前线士兵的命令。寥寥数语,尽显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及
每逢岁末、年节接近时,各地的大街小巷无不弥漫着一股欢乐的气氛,正月初一一大早,就要到亲友家里互道恭喜。这个习俗,是有一个典故的。  据民间传说,“年”是一头天上的野兽,凶猛无比,专以“人”为食物。玉皇大帝只准许它每年除夕下来人间一回,要是有谁运气不好,就成了“年”的美味佳肴。  因此,每当年末,到了除夕这一夜,人人无不恐惧张皇,家家门户深锁,不敢外出。  直到有一年,人们发现凶猛的“年”总是远远地
郭京飞  1979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凭借话剧《牛虻》《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获国内多项话剧大奖,出演《失恋33天》《龙门镖局》《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等影视作品。在近日引起热议的电视剧《都挺好》中,饰演二哥苏明成。  穿过酒店长长的走廊,《环球人物》记者刚到郭京飞房间的门口,就隐约听见里面哄笑声不断。这一拨采访结束,房间门打开,一个个举着“长枪短炮”的记者满脸带笑地往外走。郭京飞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