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应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丰富的教学材料与适度的师生成比例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师生的共同成长,但是,目前在农村,相对集中的中心学校人数也在有升无降,班级名额过多,师生间的交流呈现问答式,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如何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是目前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做了一些思考和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论文;大班额;指导;科学探究
  正文: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应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而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要有相应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之一:学生具有研究的热情,这一点在教学中早已被证实,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出色的研究者。
  主观条件之二: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不断进取的态度与一颗未泯的童心,这些条件大多数教师已基本具备。
  而客观条件是:丰富的教学材料与适度的师生比例,据研究表明30人左右的班容量最适宜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材料不足时可以借助代用品,而大班额的现状却不是一两天可以改善的。科学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都能用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但很多时候,特别是在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往往是——师生间的交流你问我答井然有序;一旦放开手脚,学生则是七手八脚做实验、争先恐后来汇报(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翻来覆去说意见(缺乏合作意识,坚持己见与及时修正不能兼顾)。
  这一切现象都说明在现有的条件下,只强调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而不兼顾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如何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呢?许多教师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多回答几个问题。变“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是这种“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其有效性值得推敲!具体到科学课教学,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活了,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热情。
  经过对问题的讨论、研究会产生许多新的发现,获得一些新的信息,但由于学生个性特点及原有知识储备的影响,所以这些新信息虽都独具特色,有的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而有些则偏离了本课,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发现都拿到全班范围来交流,或让教师去指导,这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显然是行不通的。时间上不允许、客观上也不可能,更违背了教学的简约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的参与能更有效,这时就需要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从而筛选、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通过第一轮的讨论,大部分错误发现被过滤掉了。但是这种“过滤”不是纯粹的“过滤”,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意识——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正所谓 “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如果能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开展交流,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做才可以保证课堂的交流是有效的。当然这种氛围的培养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但这种习惯的养成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而言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二、 运用有结构的材料调控教学的进程
  新课程倡导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但时间不是衡量学生是否积极、自主探究的唯一标准。如何有效地调控教学进程,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收获,这对我们教师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的教学技巧,但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是否就意味着他主动参与了呢?学生在没有明确研究目的之前动手,就是盲目的动手!是为了动手而动手,是没有什么科学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动手之前先动脑、动口,因为只有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动手,才能达到动手操作的目的。而且探究活动的问题,既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教师提出的。因为教师是“闻道在先”的专业人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有责任引导学生的活动与发展。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而非单纯为教学服务。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但是如何强化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呢?我们应当利用实验材料,特别是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这只无形的手引导学生走上认知、探究、发展之路。
  例如:在教学《如何做手电筒》一课时,给学生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开关、三段导线,问学生你能用这些做什么?学生可以顺利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教师再发给学生一个小灯座,问:你能在这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小灯座吗?学生可以依据教师的提示和材料显示出的信息,动手组成一个串联电路;接下来教师再发给每个组一段导线,问:你能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再用上一段导线,改装成一个新电路吗?学生会思考这段导线加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从而自行组装出一个并联电路。在上述三次谈话中,教师紧紧扣住“你能利用它做什么?”“它”就是有结构的材料,是“它”在调控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们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意在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非简单的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这与当前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是相吻合的。我们强调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改装”意在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研究成果,把有限的时间放在研究最重要的问题上。避免那种盲目将已经装好的电路一一拆开再重新组装,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三、 建立评价机制、掌控学习活动
  在大班额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束,课堂上将会是研究时轰轰烈烈、汇报时各抒己见、归纳时收效甚微,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其所得及不相称,这就要求我们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应当在课堂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研究结果,更应伴随整个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使评价真正具有促进学生探究活动深入发展的功能。
  教学中教师在启发每个小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后,鼓励每个小组按照各自的设计去亲自实践,让他们自行选取所需要的材料,刚开始学生把见到的不同材料通通拿走,不管能否用上;这样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组内研究时还要进行新一轮的材料筛选;同时有的组因为没有合适的材料,探究活动无法及时的展开,这样一来整节课的教学效益自然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及时的调整了教学策略。在学生实验前,教师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实验后要比比看,哪个组的实验最成功;哪个组用的材料最少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教师每次都强调选取必需的材料,实验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逐渐的多拿材料的少了;拿多了或拿错了的小组知道将多余的材料送回来的多了。这说明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选取相应的实验材料。说明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可以促进学生更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同时还应重视评价的前瞻性功能,即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些什么?促使学生改变些什么?一旦我们的评价具有了以上的功能,那么活泼、有效的探究氛围就会形成,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师生共同的努力。
其他文献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善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作文教学的本质要求和关键所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从以下四方面对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提高表达能力  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探索出了“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这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读”就是精读教材、泛读课外读物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将有利于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有利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合作;创新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
期刊
小学阶段,不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有厌倦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作文基础没有打好,对作文还没有入门,写起作文来有困难;二是对作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作文水平悬殊都不大,即使积极努力,效果也没有数学、英语那么明显;三是我们的作文课堂枯燥乏味,不像动画片那样吸引人;四是想写好作文也确实要费点神,因为作文不仅要言这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摆脱这一窘境?笔者长期从事小语教学,已有
期刊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认可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但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见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具有自卑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为未来是充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该阶段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教育、自信心的建立等将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如何抓好小学的英语教学是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由此,抓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而保障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我现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自主;评价;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
期刊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潜能,特别是在初中这个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比较强的时间段,是培养和发掘学生学习潜能最好的时机。现今世界,社会追求的是精英人才,教育追求的也是精英、潜能生、“黑马”,即所谓的“精英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怎样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是培养和发掘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也是每个老师的期冀以及任务所在。  一、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老生
期刊
【摘要】运用初中美术课堂对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鉴赏”顾名思义就是了解作品、对作品有很深的认识,无论是从业余角度还是专业角度都能明白其中寓意。鉴赏能力的培养能纠正学生扭曲的审美观。审美观的提升映射到现实生活中来,能纠正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观和思想道德观。  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叛逆阶段,能纠正学生的审美观能从根本上影响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真的美。所以,在
期刊
问题一:忽视语音教学  小学英语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英标,只是出现几个含有相同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单词及含有这些单词的绕口令的句子。平常教师在教学中就很少注重语音教学,有的时候在课堂上一带而过,更谈不上讲解发音规则和口型变化,语音教学就这样被忽略了。  对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已知情况,适当扩充单词量,可以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单词,或者教师给出相关的生词请学生自己拼
期刊
谈到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略读教学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略读课文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略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略读教学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意在略知文章的大致内容,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