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86例于2015年1月至20 5年12月期间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43例患者。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给予常规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优势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显著较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类疾病主要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发的,这类疾病受到季节气候变化和外界气味的影响较大。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一旦患病就会长期遭受到咳嗽、咳痰、气短,甚至是心肺功能下降等困扰和折磨,因此,这类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不良情绪,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扰。因此,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以下就对心理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86例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43例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62.6+5.8)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8.7+2.5)年。对照组33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62.6+5.8)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8.7+2.5)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给予常规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措施:
①加强人院指导: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热情、真诚的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充分地信任护理人员,为日后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②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积极地鼓励患者,向患者介绍临床治疗成功的病例,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治愈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以此来提高其临床治疗的配合度。
③积极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向患者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注意事项及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此来消除患者的顾虑与疾病认识误区。同时消除由于患者对疾病不了解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④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家屬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关爱,指导患者家属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摆脱孤单和恐惧的心理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在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使用(x±s)的方式进行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方式进行表示,用x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比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SAS评分相当,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优势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显著较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2:
3讨论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类疾病主要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发的,这类疾病受到季节气候变化和外界气味的影响较大。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一旦患病就会长期遭受到咳嗽、咳痰、气短,甚至是心肺功能下降等困扰和折磨,因此,这类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不良情绪,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扰。因此,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以下就对心理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86例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43例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62.6+5.8)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8.7+2.5)年。对照组33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62.6+5.8)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8.7+2.5)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给予常规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措施:
①加强人院指导: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热情、真诚的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充分地信任护理人员,为日后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②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积极地鼓励患者,向患者介绍临床治疗成功的病例,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治愈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以此来提高其临床治疗的配合度。
③积极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向患者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注意事项及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此来消除患者的顾虑与疾病认识误区。同时消除由于患者对疾病不了解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④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家屬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关爱,指导患者家属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摆脱孤单和恐惧的心理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在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使用(x±s)的方式进行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方式进行表示,用x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比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SAS评分相当,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优势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显著较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2:
3讨论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