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开掘,拓宽单一素材的使用面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v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学生常常苦恼于自己没有写作的素材,每逢写作课总是抓耳挠腮,东找西寻。其实,他们的记忆仓库里并不缺少素材,只是不懂得如何变换视角,将已知的、旧的材料多维开掘,为我所用。那么,平时的训练怎样才能多维开掘,拓宽单一素材的使用面呢?
  一、根据主题,准确选取
  材料的选取应围绕主题进行。不同的主题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但也可以选取同一个材料。《薛谭学讴》这则材料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大意是:薛谭跟著名歌唱家秦青学唱歌。学了不长时间,自以为已掌握了秦青的全部技艺,就想告别回家。秦青在郊外为薛谭饯行。临别时,高歌一曲,寓情于曲。激越的旋律,悲壮的感情,震动了林木,遏住了飘动的云彩,也深深打动了站在一旁的薛谭。他无地自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恳切地要求老师再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于是他继续跟着秦青学唱歌,一辈子也不敢再提回家的事。
  就这一则材料而言,可用于多重主题。比如说,我们在论证“学习不能自满”这个观点时可以用,因为薛谭并未能够真正学到本领,稍有一点进步就骄傲自满,以为自己超过了老师;论述“知错能改”这个观点时也可以用,因为薛谭最终并没有走,他认识到了错误;论述“学习不要限于一孔之见”这个观点时也可以用,因为倘若薛谭一辈子就以秦青为师,说到底也只能成为一个“秦青第二”,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论述教育方法时也可以用,因为学生自满,秦青并没有批评,而是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论述“秦青未必是良师”时同样也可以用,因为他不善于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误以为自己已经学有所成……
  可见,对材料的选取,关键要看你确立了怎样的主题或观点。我们要善于分析材料,善于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把握材料的内涵。
  二、正反考量,反例正用
  同一篇材料,正面表现出一个意思,但换个角度看看,从反面看,有时也能表达出另外一层意思。这就叫材料的两面性。
  据《齐鲁晚报》报道,章丘一名23岁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生了病,母亲不把她送到医院,而是请来了一名神婆用缝衣针扎针。这名神婆自称是“泰山奶奶的香头”,称女大学生是天上的“月明珠”,有阴魂附体,身上有坏血,必须用针扎出来。据了解,这种“治疗”从2月12日开始,每隔三四天就扎一次,每次少则二三十针,多则四五十针。3月17日,神婆又为女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治疗”,针扎完以后人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18日凌晨,女大学生就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去。据民警讲,当时女大学生的遗体惨不忍睹,在她的胸部、腹部、四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就这样,经过神婆两个月的“治疗”,一位“外语很好,工作成绩也非常突出”的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失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材料揭示的是封建迷信害了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批判的对象是那个“神婆”,但从正面看,我们完全可以用来表达“抵制迷信”这一主题。
  三、另辟蹊径,反弹琵琶
  有句广告词是这么说的:“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其实,对于一则材料的运用,我们另辟蹊径,自然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发现。另辟蹊径就是要打破单向的、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已有的见解,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考材料,那么我们就可能见人所未见,欣赏到另一番天地的风采。比如,有关邰丽华的材料,不少同学在引述时大多用于赞颂其坚强,而一位同学却从另一个角度入手:“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命运并没有特别眷顾她,我们无法想象,陷入无声世界的她在艺术生涯中经历了多少磨难,但是她却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社会给予我的已经很多很多了,我一直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演绎我的节目。’可以说,正是这份感恩之心塑造了她的至纯至美,从而雕琢出了心中的天使。”这样全新材料的切入角度,自然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思维冲击,文章的品质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此外,还可以采用反弹琵琶,反求其意的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黔之驴》,有位同学写了题为《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给“驴”正名》的文章:近读柳宗元的《黔之驴》,我忽然感悟,千百年来,人们加在“驴”身上的骂名——“黔驴技穷”,实乃污蔑不实之辞。现在,大有为“驴”正名的必要。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后来,驴被虎“断其喉,尽其肉”,“驴”可谓死得悲,死得掺!死后还留下“黔驴技穷”的骂名,又可谓死得屈,死得冤!“驴”本来是拉车推磨的,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也就无可用,无可用当然也就无法显其能。“驴”倘若不到黔这无用武之地,那么就不会出现“无可用”的局面,当然也就不会有被老虎吃掉的厄运。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老先生说得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制造的。“好事者”是罪魁祸首。但人们不追究“好事者”的罪责,却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万年错案。“黔驴技穷”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
  作者另辟蹊径,在反弹琵琶之中,为“驴”正名,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翻案”文章。
  其实,写作并不患无材料,而应该认真考虑如何用好材料,用出新意,使其成为自己表达的得力助手。只要我们善于拓宽思路,形成习惯,就能将单一材料用得精彩、得当。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多维开掘,喜气洋洋”。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马塘中学。
其他文献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锦瑟》向来以其“多义”、意境迷离朦胧而美,也一直让众多古典文学爱好者咀嚼吟赏,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求学阶段错过这么一首“经典”,可谓遗憾之至。然放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以高中学生的理解力,在他们有限的经历和理解体悟生活尚
<正>香砂养胃丸为经典名方,由木香、砂仁、白术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温中和胃作用;临床用于治疗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院满闷,四肢倦怠等消化谊症状,是临床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我们的高考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占有了丰富的、新鲜的材料,才会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
我在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名篇往往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比如名篇《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叶子的鲜嫩到枯黄,形象地说明感情生活从幸福到痛苦的变化,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为了让学生掌握“立象以尽意”的方法,尽快地实施到写作中去,我总结了“以象代意”、“以象化类”、“以象造境”、“动形借象”等四种
苦杏仁炮制方法的改进王爱凤,陈君,郭朝民(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西平县中医院)主题词苦杏仁,炮制/方法苦杏仁,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山杏及杏的种子,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
一、传承求变——讲究课外作业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教育界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局限在“强化技能”和“巩固知识”上,导致作业陷入重复机械、单调封闭的误区。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效果,消除学习活动所带来的疲劳,同理,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克服学生在作业活动中产生的单调乏味心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传统型课外作业  现在一提“传统”二字,如传统教学模式、传统写作模式、传统作业设
一、用多媒体激活高中语文课堂  1.文字展示,直观省时又高效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让语文教师苦不堪言。一节课下来,老师写板书写得胳膊发酸,讲解得声音沙哑,咽喉肿痛。而学生并不领情,在单调而枯燥的课堂上昏昏欲睡。多媒体扭转了这一尴尬局面,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于需要板书的长段文字,教师可以提前写在课件里,课上展示,既直观又省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