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国际大家庭的纠纷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矛盾的暴露
  
  国际空间站是由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个国家联合筹建的,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宫。自从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长期居民进驻国际空间站以来,至今已有19批长期考察组到达国际空间站了,每批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工作约半年左右。此外,还有i临时到国际空间站造访的各国航天员,以及一些付了高昂门票的“太空游客”。在此期间,国际空间站的长期和短期访问者中有美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华裔中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南非人等。在这样一个国际大家庭中,他们生活得怎样?是否能够和睦相处?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在飞行中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共同克服困难,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他们所属国家的航天机构,也是同心协力保证载人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但是,最近俄罗斯记者采访了俄罗斯航天员根纳季·帕达尔卡,他是即将奔赴国际空间站第19批长期考察组的指令长。帕达尔卡抱怨,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各国宇航部门就空间站食品、厕所和设施使用发生争执,影响航天员的工作和士气。帕达尔卡告诉记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以往都会分享食物,这有助于增强团队精神。航天员共享美味食物,改善了我们的情绪。我们现在被告知只能吃俄罗斯产品,他们还让我们只使用空间站上的俄罗斯卫生间。我曾询问美国人,我是否能使用他们的健身设施。他们在进行了商量后说,允许我使用美方的健身设施,但就在我要进入太空之前,他们又否决了我的请求。这样的局面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个消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在各国成为热门新闻。因为人们觉得,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共享空间站里的食品和设施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并非现在才提出。早期的国际空间站航天员是不分国界的,可以自由享用空间站上的食物和设备,帕达尔卡也说,在他于1998年执行首次太空任务后的7年里,他和他的美国同事配合得相当好,但太空任务商业化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起源来自俄罗斯。因为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宇航局停飞了航天飞机,俄罗斯独自承担着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物资的任务。俄罗斯为了解决自己航天经费的不足,自2005年以来,就要求其他国家的太空机构为其航天员所使用的资源付账,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所以,这次对待俄罗斯航天员的态度’,也可以说是“以牙还牙”了。
  
  航天中的人际关系
  
  国际空间站上除了设备使用会产生矛盾外,飞行中航天员之间及他们与地面工作人员之间也会出现矛盾。太空飞行时,由于航天员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太空中,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障碍问题,如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心理反应如不克服,不仅会影响到航天员的健康,也会影响航天员之间的团结和工作。美国和前苏联飞行的经验表明敌意不仅限于航天员之间,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人员之间也会发生争吵。航天员有时故意不接受地面人员的指挥,而想自由飞行;有的需要安静地呆一会儿,不喜欢地面人员不断地打扰他们;他们有时会掩盖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当爆发时,则将怒气发泄到其他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身上,以减轻他们的烦恼;有的甚至用罢工这种情绪来对抗。这些情绪变化常有周期性,时好时坏。航天实践证明这种心理障碍已经影响到航天中的工作,甚至航天任务的完成。针对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早在2001年就制定出一套应对方案。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规定,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如果有航天员企图进行破坏,其他成员可以使用暴力将其制服,包括用绳索捆住手脚或强制注射镇静剂。由此可见航天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严重性。
  同时,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因为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更容易导致乘员间关系紧张或分歧。在“和平”号空间站飞行中,就发现美俄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对一项任务的理解差异很大,生活上也感到很不习惯。例如,在“和平”号上有的美国人与俄罗斯航天员在一起感到自己很孤立,由于很多操作使用的是俄语,美国航天员不熟悉,他们的创造性也不能发挥出来,像一个局外人。有的航天员抱怨说自己“像一头替罪羔羊”。还有,像上述报道的由于各国官方机构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制定了一些不利于国际大家庭团结的规定,更增加了不同国家航天员之间的矛盾。
  
  事在人为
  
  为了解决国际空间站上的矛盾,除了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官方机构要多从大局考虑,少定些不利于国际大家庭的规定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加国际空间站飞行乘员的努力。总的来说,在各国航天员的努力下,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还是像一个和睦大家庭一样,为人类的太空探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解决长期飞行中航天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矛盾最重要的是航天员本人的心理素质。在太空,航天员们生活在一种特殊、孤独的环境里,在国际空间站又是以小组的形式工作和生活,航天员的心理相容性对提高航天中群体共同活动的效率有巨大的作用。参加国际空间站飞行的航天员在心理素质方面要求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要通过严格的心理选拔,还要经过多种心理素质训练。通过训练,不仅要培养航天员的心理相容性,而且要他们学会如何解决乘员组内部的矛盾、冲突和人际关系。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心理相容性的训练包括以下几方面:
  行为训练这项训练主要培养航天员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及训练航天员谈话的技巧。通过训练可使航天员在进入轨道飞行后有良好的教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社会支持技巧训练当航天员在长期航天中发生心理障碍时,减轻心理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得到别的航天员的关心和帮助,在空间站上造成一种和睦、轻松、健康和愉快的环境气氛。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实际的培训,在实践中获得处理人际之间关系的技巧。
  航天员协调技巧的训练如果将一批世界上最好的足球或篮球运动员编成一支足球队或篮球队,不经训练,他们在一起未必能取得比赛的成功,因为他们之间互不了解,不能很好地协同作战。在民用航空中,飞行员之间的不协调往往造成灾难,据统计民航中的60%~80%的“飞行差错”与飞行员间的不协调有关。因此,要通过训练来提高航天员的协作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和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
  由于采用了这些方法,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都能很好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到目前为止,尽管国际空间站上是前所未有的人员“大杂烩”,还没有出现严重的影响国际大家庭团结的事,也没有影响到航天任务的完成。很快,常住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人数将从2~3人增加至6人,这对空间站中有限的资源将造成更大的压力,今后国际空间站上的这些令人感到烦恼的问题可能不会得到缓解,太空国际大家庭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希望通过各国官方机构的协商和航天员的努力,将这些矛盾减到最小。
  
  责任编辑 蒲晖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看许戈辉主持的一期《名人面对面》,邀请的嘉宾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探月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在节目结束之前,许戈辉问孙老:“孙总,假设我们实现了载人登月,宇航员又可以把一件属于您的东西带到月球上去作为永久纪念,您会带什么去?”  孙老思索片刻后,平静地说:“假设将来有一天我们中国人真正实现了登上月球的梦想,那时飞船上的每一克重量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不会带我希望的东西,肯定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