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德里
快速定格,幻美皇陵
到印度拍摄泰姬陵阳风光人文,恐怕是所有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去年6月我曾去过,冒着印度著名的夏季酷暑欣赏泰姬陵的美景和周游德里市区,也算完成了自己的这个心愿。
黄昏时分去到德里,进旅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听去泰姬陵的旅游行程。泰姬陵与另一著名景点阿格拉红堡同在据首都新德里约200公里的阿格拉市,正好用一天时间游览这两座最著名的印度古迹。
泰姬陵是一座因爱情而伟大的建筑。17世纪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因难产而死的妻子泰姬完成的爱情纪念碑。外围建筑为红砂石建造,里面是白色的陵墓,据说洁白的泰姬陵在清晨、黄昏和月夜,会发出与正午时不同的光彩。摄影爱好者可以在附近选择酒店住下,利用最好的光线拍摄。而在夏季中午的强烈光线下拍摄这样一座光洁的白色建筑,简直是自杀行为,至少也该带上滤镜才好。
在泰姬陵,一种穿越时光、恒久不息的美感在游客身边萦绕,而陵墓的“泪珠”造型,连同水面上的动人倒影,都美得令人痴迷。阿格拉红堡与泰姬陵相距不远,规模宏大,威严庄重,大部分为红砂岩建成,但内部皇宫多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精美不输泰姬陵。
首都德里值得游玩的景点也甚多,其中德里红堡、莲花庙、印度门、国家博物馆、康诺特广场等等。莲花庙整个建筑呈莲花状,外层用白色大理石贴面,其“荷花瓣”造型与悉尼大剧院的“贝壳”颇有几分神似,也是个拍摄的好去处。
我还造访了德里南边15公里处的顾特卜高塔(Qutb Minar),建于12世纪末,是印度最高的石塔。高塔四周是石头和红砖岩修砌的古建筑,残破不全,但古意悠悠。这里的石墙正可以体现摄影发烧友手中牛头的锐度嘛。
多元的印度,有着不同的迷人之处,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会拍出不同感觉的印度,喜欢摄影的你,一定会沉迷于此。
德国埃森纳赫
路德在山上,巴赫在街角
大概是因为承载了不少故事与传说,从远处看,晴天里的瓦特堡依旧气质迷人,它立在高达1230英尺的悬崖上,俯瞰着埃森纳赫。拍下那张外景时,我这样想,那算不上一张好的风光片,但可以帮助喜爱这里的人回到特定的情境当中去。很多人拍风光片为了交流,但我想,有时片子应该是拍给自己拿来回忆的。
关于这个1067年修建在埃森纳赫北部的城堡身负着许多传说,神圣的伊丽莎白曾在此居住,13世纪的吟游诗人也在此打过口水战。最知名的莫过于马丁·路德从1521年到1522年一直在这里生活,我望着光线打在磨光的石子地面上,下意识按下了快门。
埃森纳赫的另一个伟人就是巴赫。故居和博物馆不是所谓出片子的地方,但其实,在一些感觉有绪的地方依然要按下快门,有时觉得那比任何正确光影下拍出的美轮美奂更有意义。因为,这可能是对一个情境和体验最感性的记录。在室内拍摄,要调整好感光度和白平衡,在巴赫故居,我怕下他生活过的点滴,镜头中的记忆,和我一起重温那些美好的时光。
埃及
梦回尼罗河畔
读过一篇埃及的游记,有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到过埃及之后,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妄自菲薄。”从那时起,埃及是我心中的一个梦。尼罗河,千年的金字塔,神秘而又有着致命的吸引。镜头中的埃及,色彩浓郁,美丽如油画般,海滨小镇卢克索,粗犷的热带植物沿着尼罗河延伸开来,如阿拉伯电影里的房子,充满着异国情调,街上的人们投来好奇的目光,女人们虽然披着长袍,却不蒙脸,或者蒙得很少。每一个路过的埃及人都很热情,微笑着摇手。
埃及是极容易拍出好片子的地方,不论你用什么相机,都能有惊喜。在卡纳克神庙,古埃及人的“至乘之地”,神庙的大门是两堵墙,中间留了一条缝,墙壁上有几千年前的壁画,穿过墙门,让人目眩神迷的“立柱大厅”让人的心颤动不已,我感觉自己好像置身在一个庞大的石柱森林中,荡人心魄。这是三千多年前的古建筑,它们不可思议地屹立至今,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我想像着几千年的情景,莫名的感动。在黄昏中的卢克索神庙,门前有一座方尖碑,它的另一座现在在巴黎的协和广场,福楼拜曾这样谈起它:“它该感到多么厌倦…-它也一定会想念尼罗河畔的故乡。”当整个神庙亮起灯,巨大的石柱被灯光映射成橘黄色,深蓝的苍穹中,整个神庙回荡起古代祭祀时的音乐,低沉而神秘,悠远而绵长,仿佛是一种久远的召唤,人的灵魂悠悠荡荡随之而去。
快速定格,幻美皇陵
到印度拍摄泰姬陵阳风光人文,恐怕是所有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去年6月我曾去过,冒着印度著名的夏季酷暑欣赏泰姬陵的美景和周游德里市区,也算完成了自己的这个心愿。
黄昏时分去到德里,进旅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听去泰姬陵的旅游行程。泰姬陵与另一著名景点阿格拉红堡同在据首都新德里约200公里的阿格拉市,正好用一天时间游览这两座最著名的印度古迹。
泰姬陵是一座因爱情而伟大的建筑。17世纪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因难产而死的妻子泰姬完成的爱情纪念碑。外围建筑为红砂石建造,里面是白色的陵墓,据说洁白的泰姬陵在清晨、黄昏和月夜,会发出与正午时不同的光彩。摄影爱好者可以在附近选择酒店住下,利用最好的光线拍摄。而在夏季中午的强烈光线下拍摄这样一座光洁的白色建筑,简直是自杀行为,至少也该带上滤镜才好。
在泰姬陵,一种穿越时光、恒久不息的美感在游客身边萦绕,而陵墓的“泪珠”造型,连同水面上的动人倒影,都美得令人痴迷。阿格拉红堡与泰姬陵相距不远,规模宏大,威严庄重,大部分为红砂岩建成,但内部皇宫多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精美不输泰姬陵。
首都德里值得游玩的景点也甚多,其中德里红堡、莲花庙、印度门、国家博物馆、康诺特广场等等。莲花庙整个建筑呈莲花状,外层用白色大理石贴面,其“荷花瓣”造型与悉尼大剧院的“贝壳”颇有几分神似,也是个拍摄的好去处。
我还造访了德里南边15公里处的顾特卜高塔(Qutb Minar),建于12世纪末,是印度最高的石塔。高塔四周是石头和红砖岩修砌的古建筑,残破不全,但古意悠悠。这里的石墙正可以体现摄影发烧友手中牛头的锐度嘛。
多元的印度,有着不同的迷人之处,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会拍出不同感觉的印度,喜欢摄影的你,一定会沉迷于此。
德国埃森纳赫
路德在山上,巴赫在街角
大概是因为承载了不少故事与传说,从远处看,晴天里的瓦特堡依旧气质迷人,它立在高达1230英尺的悬崖上,俯瞰着埃森纳赫。拍下那张外景时,我这样想,那算不上一张好的风光片,但可以帮助喜爱这里的人回到特定的情境当中去。很多人拍风光片为了交流,但我想,有时片子应该是拍给自己拿来回忆的。
关于这个1067年修建在埃森纳赫北部的城堡身负着许多传说,神圣的伊丽莎白曾在此居住,13世纪的吟游诗人也在此打过口水战。最知名的莫过于马丁·路德从1521年到1522年一直在这里生活,我望着光线打在磨光的石子地面上,下意识按下了快门。
埃森纳赫的另一个伟人就是巴赫。故居和博物馆不是所谓出片子的地方,但其实,在一些感觉有绪的地方依然要按下快门,有时觉得那比任何正确光影下拍出的美轮美奂更有意义。因为,这可能是对一个情境和体验最感性的记录。在室内拍摄,要调整好感光度和白平衡,在巴赫故居,我怕下他生活过的点滴,镜头中的记忆,和我一起重温那些美好的时光。
埃及
梦回尼罗河畔
读过一篇埃及的游记,有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到过埃及之后,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妄自菲薄。”从那时起,埃及是我心中的一个梦。尼罗河,千年的金字塔,神秘而又有着致命的吸引。镜头中的埃及,色彩浓郁,美丽如油画般,海滨小镇卢克索,粗犷的热带植物沿着尼罗河延伸开来,如阿拉伯电影里的房子,充满着异国情调,街上的人们投来好奇的目光,女人们虽然披着长袍,却不蒙脸,或者蒙得很少。每一个路过的埃及人都很热情,微笑着摇手。
埃及是极容易拍出好片子的地方,不论你用什么相机,都能有惊喜。在卡纳克神庙,古埃及人的“至乘之地”,神庙的大门是两堵墙,中间留了一条缝,墙壁上有几千年前的壁画,穿过墙门,让人目眩神迷的“立柱大厅”让人的心颤动不已,我感觉自己好像置身在一个庞大的石柱森林中,荡人心魄。这是三千多年前的古建筑,它们不可思议地屹立至今,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我想像着几千年的情景,莫名的感动。在黄昏中的卢克索神庙,门前有一座方尖碑,它的另一座现在在巴黎的协和广场,福楼拜曾这样谈起它:“它该感到多么厌倦…-它也一定会想念尼罗河畔的故乡。”当整个神庙亮起灯,巨大的石柱被灯光映射成橘黄色,深蓝的苍穹中,整个神庙回荡起古代祭祀时的音乐,低沉而神秘,悠远而绵长,仿佛是一种久远的召唤,人的灵魂悠悠荡荡随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