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宾介绍: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在2月25日举行的“第十一届‘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首次就上市公司为何难以退市作出了解释。她表示,上市公司的退市不仅涉及职工和债权人事项,也涉及到地方政府和部门,更涉及到成千上万投资者切身利益,其间的各种关系极为复杂。应该如何理解退市制度?深圳电台先锋898(FM89.8)上午9点至10点播出的《创富赢家》节目主持人孙小美与特约评论员刘勘就此展开了讨论。刘勘表示,退市制度是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必须要建立的,尽管退市机制的建立及付诸实施将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但只有完善了退市机制,资本市场才有实现良性循环的可能性,否则,创业板或将以失败而告终。
孙小美: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公司退市一直是市场所期待的,业内人士就曾指出,创业板退市对资本市场将形成长期利好,并且管理层也曾表示将推动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这种背景之下,宋丽萍却表示上市公司退市须面临重重压力,对此,您如何解读?
刘勘: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都要建立的,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只进不出”,势必会造成大量垃圾公司沉淀在市场,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至今已逾20年,大量的公司纷纷登陆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但是一直未能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事实上也鲜有公司退出,不到万不得已,上市公司是不会退市的。相比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与退市“四六开”的格局而言,我们1.08%的退市率根本不值一提。
通过创业板公司2011年年报,我们发现,创业板公司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确实有一些较为优秀的公司,但是也有一批业绩变脸较快的公司,如果任由这部分并不优秀的公司继续留在资本市场,对市场将有百害而无一利。管理层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中的退市条件一直未予量化,即管理层迟迟未能将该制度正式成文并付诸实施。
当然,我个人并不否认要求上市公司退市将面临很大的困难,诚然,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不是孤立的,涉及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等众多群体,其中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到目前为止,除了纳斯达克市场之外,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等国的创业板无一例外不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国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香港也有创业板,但是近十年来,香港创业板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几乎没有丝毫起色。中国内地的创业板推出时间不到三年,且准入条件相对较严,因此就目前来看,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是确实有一大批创业板公司并不适合继续留在资本市场。我认为,假如管理层不尽早对创业板加以管理,确立完善的退市机制,香港创业板就是我们的先例,届时绝大多数创业板股票将沦为ST股。
孙小美:您刚才提到,全世界的创业板,只有美国纳斯达克在健康发展,连监管较为严格的德国亦未能保住创业板,即便我们的管理层确能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我们就一定可以让创业板健康的发展吗?
刘勘:管理层可以对退市规则予以量化,也可以将制度付诸实施,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例如,管理层规定上市公司股价跌破面值时,公司将被退市,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高管就会想法设法阻止其股价跌破面值,董事会会在股价即将跌破面值的时候,采取注入资产、借壳等方式避免公司退市或重新寻求上市,总而言之,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这种“自救”行为难以监管。
此外,管理层也要考虑其他社会问题,一旦将上市公司退市,债权人、投资者怎么办?这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管理层有必要理顺各种关系,切实制定出符合中国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的退市机制。
(本专栏由深圳电台先锋898《创富赢家》节目与《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联合推出)
在2月25日举行的“第十一届‘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首次就上市公司为何难以退市作出了解释。她表示,上市公司的退市不仅涉及职工和债权人事项,也涉及到地方政府和部门,更涉及到成千上万投资者切身利益,其间的各种关系极为复杂。应该如何理解退市制度?深圳电台先锋898(FM89.8)上午9点至10点播出的《创富赢家》节目主持人孙小美与特约评论员刘勘就此展开了讨论。刘勘表示,退市制度是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必须要建立的,尽管退市机制的建立及付诸实施将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但只有完善了退市机制,资本市场才有实现良性循环的可能性,否则,创业板或将以失败而告终。
孙小美: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公司退市一直是市场所期待的,业内人士就曾指出,创业板退市对资本市场将形成长期利好,并且管理层也曾表示将推动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这种背景之下,宋丽萍却表示上市公司退市须面临重重压力,对此,您如何解读?
刘勘: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都要建立的,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只进不出”,势必会造成大量垃圾公司沉淀在市场,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至今已逾20年,大量的公司纷纷登陆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但是一直未能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事实上也鲜有公司退出,不到万不得已,上市公司是不会退市的。相比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与退市“四六开”的格局而言,我们1.08%的退市率根本不值一提。
通过创业板公司2011年年报,我们发现,创业板公司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确实有一些较为优秀的公司,但是也有一批业绩变脸较快的公司,如果任由这部分并不优秀的公司继续留在资本市场,对市场将有百害而无一利。管理层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中的退市条件一直未予量化,即管理层迟迟未能将该制度正式成文并付诸实施。
当然,我个人并不否认要求上市公司退市将面临很大的困难,诚然,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不是孤立的,涉及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等众多群体,其中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到目前为止,除了纳斯达克市场之外,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等国的创业板无一例外不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国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香港也有创业板,但是近十年来,香港创业板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几乎没有丝毫起色。中国内地的创业板推出时间不到三年,且准入条件相对较严,因此就目前来看,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是确实有一大批创业板公司并不适合继续留在资本市场。我认为,假如管理层不尽早对创业板加以管理,确立完善的退市机制,香港创业板就是我们的先例,届时绝大多数创业板股票将沦为ST股。
孙小美:您刚才提到,全世界的创业板,只有美国纳斯达克在健康发展,连监管较为严格的德国亦未能保住创业板,即便我们的管理层确能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我们就一定可以让创业板健康的发展吗?
刘勘:管理层可以对退市规则予以量化,也可以将制度付诸实施,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例如,管理层规定上市公司股价跌破面值时,公司将被退市,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高管就会想法设法阻止其股价跌破面值,董事会会在股价即将跌破面值的时候,采取注入资产、借壳等方式避免公司退市或重新寻求上市,总而言之,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这种“自救”行为难以监管。
此外,管理层也要考虑其他社会问题,一旦将上市公司退市,债权人、投资者怎么办?这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管理层有必要理顺各种关系,切实制定出符合中国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的退市机制。
(本专栏由深圳电台先锋898《创富赢家》节目与《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