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技术从它面世之日起,争议声一直不断。2010年9月,山西“先玉335”事件,引发了部分公众对这一品种和转基因作物的疑虑,山西省农业厅称“先玉335”玉米品种是通过国家品种鉴定的杂交品种,不是转基因品种。报道中所反映的有关猪、羊、老鼠等动物异常现象与事实不符,所述的因果关系缺失科学依据。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生态研究的学者,他从生态学的全新视角解析了转基因技术,探讨了转基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由于这个话题非常敏感,这里仅仅是专家的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何为转基因
记者:请您向普通读者介绍一下转基因的概念。
蒋高明:转基因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技术,它是指在细胞外将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复制,然后再把它转移到目标生物中,比如说把抗盐、抗旱、抗虫的基因转移到人类希望改变的物种中去。它实际上是人工操纵的基因交流,在自然界基因交流是通过两性繁殖,转基因是替代了自然的过程,是用人为的办法,复制DNA片断并转移到其他生物中去。
转基因与生态平衡
记者:作为多年从事生态研究的学者,请您谈谈如何从生态的视角看待转基因?
蒋高明:从生态的角度看,转基因可能会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基因是一个遗传物质,自然界是“男女”正常结合才产生基因交流的,现在人类在生物没有进行有性繁殖之前把这个DNA片断在体外进行克隆、复制、再转移。这个人为的基因转移过程是很快的,人类把几亿年的自然演化过程,在几天的时间内就在试管里完成了,这是有一定潜在风险的。
比如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就会和与玉米相近的杂草产生杂交,这个基因就会污染杂草,使得杂草带有玉米的转基因;还比如说谷子的基因可以转移到一些相近的植物如狗尾革里面。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转基因可能会逃逸出来,专业上把它叫做基因污染,或者基因逃逸。这就是说人类希望基因为人类服务,但是有时人类控制不住基因,基因可能就会变成你的敌人。上面所说的带了玉米转基因的杂草,它就具有了抗虫、抗盐碱的能力,这样无形中就要增大除草剂的量才能控制杂草。所以对农业或者自然生态来讲,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记者:转基因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这个有根据吗?
蒋高明:对,这是我们担忧的,因为优良的性状是慢慢的演化而来的,而且物种是保守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可能得豆,但现在人类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甚至把动物基因转移到植物当中,把微生物基因转移到动物中。这样长期转移下去,你控制得住还好,如果控制不住,就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物种之所以存活到今天,都有它的道理,不是说人类想消灭哪一个物种就消灭哪个物种,这个本身逻辑上就不通,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态平衡会越来越乱。就像当年物理学家发明原子弹那样,对人类也可能存在极大的潜在危害。我们现在只看到转基因的好处而没有看到它的坏处,长期下去是危险的。
四乙基铅对我们的警示
记者:人类遭受过多次很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请您举一个事例来说明,从而让人们更加重视转基因的安全性。
蒋高明:我是从事生态学研究的,我可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这些例子也可能让我们对转基因安全性有一个判断。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美孚石油集团发明了一种汽油抗爆剂,叫四乙基铅,当时这种铅在全世界风靡一时。因为汽油中添加了这种铅以后震动就减少了。当时,卖汽油的大肆宣传这种有铅汽油的好处。但是后来哈佛大学的Hamllton教授(她是一个医学家,还是一位女科学家),她发现汽油中添加铅会造成空气污染,小孩呼吸这种废气后铅会进入脑部,从而造成脑损伤,甚至脑死亡。这位女科学家的指责遭到美孚石油集团的反驳,美孚石油集团要求她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由于受到当时科研条件的限制,她拿不出直接证据。因此这种含铅汽油整整销售了25年,在这25年中,美国把700万吨的铅释放到大气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由于铅中毒而死亡。
这个事例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环境污染事件的暴发,有时是滞后的。但是在真相披露之前,利益集团挣了不该挣的钱,受害的却是环境和人类。目前,对于转基因的物种我们不好推断它到底是好是坏,但是从生态学角度看,我们应持保守态度。
秸秆还田大有作为
记者:如何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除了转基因等现代农业技术外,传统农业技术有没有优势?
蒋高明: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转基因技术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传统农业技术也大有可为。我认为应该向土壤要粮、向秸秆要粮、向解放更多的劳动生产力要粮。我国18亿亩耕地30多年来的变化太大了,土壤的有机质降低,从而造成土壤肥力大大降低,产量下降,原来的高产田变成了低产田。这是我们只用地不养地造成的,如果不能解决土壤的肥力问题,光靠种子上的改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粮食产量。今后应该从传统农业的土、肥、水、种、密、保、管、供8个方面综合治理,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从2005年起,我选择山东省平邑县建立了一个以生态学唱主角的农业研究基地。我带领研究团队以发展秸秆畜牧业为切入点。农作物秸秆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的大问题,解决作物秸秆目前有4种模式:一是固化,通过化学黏合制造板材;二是气化,建设秸秆气化站;三是秸秆青储,发展畜牧业,“过腹还田”;四是秸秆直燃发电。
我认为,最经济、环保、符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就是发展秸秆畜牧业。我们的做法是,将秸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通过牛羊使其“过腹还田”。牛羊粪便既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培肥地力,也可作为发展沼气的原料,节约煤炭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对转基因食品应持保守的态度
记者: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很多,请谈谈您个人的看法。
蒋高明:对于转基因食品,目前存在的争议很大,但争论双方都拿不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因为转基因食物出现的时间不长,没有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吃转基因的食品。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些长期吃转基因食品的实验性动物出现不良反应,比如说小白鼠的肝萎缩,或者是它的繁殖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等。
我个人认为。转基因食品进入食物链一定要慎重,食物链是一环一环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麻烦的事,这是人体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个食物链失控,没有天敌也会带来灾难。目前转基因没有暴露这样的问题,但是应该要充分警惕它的负面作用。我们一个人的生命很短暂,食用转基因食品暂时不出问题并不说明最终一定没有问题,像四乙基铅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我觉得对转基因食品既然还有未知的领域说不清楚,那宁愿保持原来的样子、持保守的态度。如果是我个 人的选择,我肯定不会购买转基因食品,更不会买转基因食品给孩子吃。我宁愿买价格高一些的有机食品等,因为这是我的权利,我干吗要买我自己认为有问题的转基因食品呢。
记者:中国有多少人知道转基因、认识转基因标识?
蒋高明:有人在扬州做过一个调查,大概80%的人没有听说过转基因这个词。我在出租车上也问过司机,他也不知道什么是转基因。可见,对许多老百姓来说,这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是空白的。
公众对转基因应有知情权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向公众普及转基因知识就非常重要。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蒋高明:转基因技术是欧洲科学家发明的,他们一开始发明出技术以后,就有人出来反对,争议是不断的,甚至会争吵到国会上。争议的结果是:如英国人很保守,那就先把它放一放。欧、洲是排斥转基因的。在美国你要卖转基因食品也行,但你必须清清楚楚标着很大的字,告诉消费者这个东西是转基因的。但国外有些企业实行双重标准,在中国销售的转基因食品不明确标识。他为什么要采取不同的标准,就是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多数还不懂什么叫转基因食品,以为这是用高科技制造的好吃的东西,但是厂家所有负面的作用只字不提。
现在非转基因食品的字标得大大的,因为传统食品大家很放心,转基因食品不敢标得很大,标大了以后,有些人比如有这方面知识的人不一定去买。但普通老百姓会去买,因为这方面的宣传很少。所以转基因食品标大了,怕影响销售,这是毫无疑问的。你标上以后有些人就不买,比如转基因大豆油做的蛋糕,商家不敢标注。商家是考虑他的销售利益,所以他采取双重标准,就是趁着你不太明白这个事情,就铺天盖地占领这个市场。
很显然,需要向公众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我觉得应该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渠道,广泛向公众传播转基因知识。既要告知公众转基因的好处,又要告诉他们有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既要让反对的学者阐述观点,又要让支持的专家表达他们的看法。要把所有的道理都让我们的老百姓知晓,从而他们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消费者有知情权,才能对转基因食品做出选择。可能有人对转基因不反感,他愿意购买该种食品,这个是他的权利。但相关部门要告诉大家,这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家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另外,作为生产企业,应该在商品上明显把转基因食品标注出来,让消费者能够辨识。
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希望我们的普通消费者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充分了解它的好处和坏处,然后再决定自己是否选购。我建议大家还是选购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记者:转基因食品对儿童有什么影响?
蒋高明:对于转基因食品,并没有一个人拿孩子做过试验。现在双方都拿不出来证据,只能拿小白鼠来做试验。小孩的免疫力相对来讲肯定比成人差,比如说三聚氰氨,成人也喝了含三聚氰氨的牛奶,危害相对小一些。小孩的免疫力是很低的,这就是为什么英国要求婴儿食品里不能添加转基因成分。咱们现在还不能说转基因食品好与不好,所以就不要拿孩子做试验。从健康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传统的五谷杂粮是最好的,不要化肥,不要农药,不要转基因,不要污染,也不要催熟的激素。
何为转基因
记者:请您向普通读者介绍一下转基因的概念。
蒋高明:转基因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技术,它是指在细胞外将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复制,然后再把它转移到目标生物中,比如说把抗盐、抗旱、抗虫的基因转移到人类希望改变的物种中去。它实际上是人工操纵的基因交流,在自然界基因交流是通过两性繁殖,转基因是替代了自然的过程,是用人为的办法,复制DNA片断并转移到其他生物中去。
转基因与生态平衡
记者:作为多年从事生态研究的学者,请您谈谈如何从生态的视角看待转基因?
蒋高明:从生态的角度看,转基因可能会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基因是一个遗传物质,自然界是“男女”正常结合才产生基因交流的,现在人类在生物没有进行有性繁殖之前把这个DNA片断在体外进行克隆、复制、再转移。这个人为的基因转移过程是很快的,人类把几亿年的自然演化过程,在几天的时间内就在试管里完成了,这是有一定潜在风险的。
比如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就会和与玉米相近的杂草产生杂交,这个基因就会污染杂草,使得杂草带有玉米的转基因;还比如说谷子的基因可以转移到一些相近的植物如狗尾革里面。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转基因可能会逃逸出来,专业上把它叫做基因污染,或者基因逃逸。这就是说人类希望基因为人类服务,但是有时人类控制不住基因,基因可能就会变成你的敌人。上面所说的带了玉米转基因的杂草,它就具有了抗虫、抗盐碱的能力,这样无形中就要增大除草剂的量才能控制杂草。所以对农业或者自然生态来讲,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记者:转基因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这个有根据吗?
蒋高明:对,这是我们担忧的,因为优良的性状是慢慢的演化而来的,而且物种是保守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可能得豆,但现在人类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甚至把动物基因转移到植物当中,把微生物基因转移到动物中。这样长期转移下去,你控制得住还好,如果控制不住,就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物种之所以存活到今天,都有它的道理,不是说人类想消灭哪一个物种就消灭哪个物种,这个本身逻辑上就不通,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态平衡会越来越乱。就像当年物理学家发明原子弹那样,对人类也可能存在极大的潜在危害。我们现在只看到转基因的好处而没有看到它的坏处,长期下去是危险的。
四乙基铅对我们的警示
记者:人类遭受过多次很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请您举一个事例来说明,从而让人们更加重视转基因的安全性。
蒋高明:我是从事生态学研究的,我可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这些例子也可能让我们对转基因安全性有一个判断。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美孚石油集团发明了一种汽油抗爆剂,叫四乙基铅,当时这种铅在全世界风靡一时。因为汽油中添加了这种铅以后震动就减少了。当时,卖汽油的大肆宣传这种有铅汽油的好处。但是后来哈佛大学的Hamllton教授(她是一个医学家,还是一位女科学家),她发现汽油中添加铅会造成空气污染,小孩呼吸这种废气后铅会进入脑部,从而造成脑损伤,甚至脑死亡。这位女科学家的指责遭到美孚石油集团的反驳,美孚石油集团要求她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由于受到当时科研条件的限制,她拿不出直接证据。因此这种含铅汽油整整销售了25年,在这25年中,美国把700万吨的铅释放到大气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由于铅中毒而死亡。
这个事例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环境污染事件的暴发,有时是滞后的。但是在真相披露之前,利益集团挣了不该挣的钱,受害的却是环境和人类。目前,对于转基因的物种我们不好推断它到底是好是坏,但是从生态学角度看,我们应持保守态度。
秸秆还田大有作为
记者:如何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除了转基因等现代农业技术外,传统农业技术有没有优势?
蒋高明: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转基因技术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传统农业技术也大有可为。我认为应该向土壤要粮、向秸秆要粮、向解放更多的劳动生产力要粮。我国18亿亩耕地30多年来的变化太大了,土壤的有机质降低,从而造成土壤肥力大大降低,产量下降,原来的高产田变成了低产田。这是我们只用地不养地造成的,如果不能解决土壤的肥力问题,光靠种子上的改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粮食产量。今后应该从传统农业的土、肥、水、种、密、保、管、供8个方面综合治理,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从2005年起,我选择山东省平邑县建立了一个以生态学唱主角的农业研究基地。我带领研究团队以发展秸秆畜牧业为切入点。农作物秸秆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的大问题,解决作物秸秆目前有4种模式:一是固化,通过化学黏合制造板材;二是气化,建设秸秆气化站;三是秸秆青储,发展畜牧业,“过腹还田”;四是秸秆直燃发电。
我认为,最经济、环保、符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就是发展秸秆畜牧业。我们的做法是,将秸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通过牛羊使其“过腹还田”。牛羊粪便既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培肥地力,也可作为发展沼气的原料,节约煤炭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对转基因食品应持保守的态度
记者: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很多,请谈谈您个人的看法。
蒋高明:对于转基因食品,目前存在的争议很大,但争论双方都拿不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因为转基因食物出现的时间不长,没有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吃转基因的食品。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些长期吃转基因食品的实验性动物出现不良反应,比如说小白鼠的肝萎缩,或者是它的繁殖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等。
我个人认为。转基因食品进入食物链一定要慎重,食物链是一环一环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麻烦的事,这是人体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个食物链失控,没有天敌也会带来灾难。目前转基因没有暴露这样的问题,但是应该要充分警惕它的负面作用。我们一个人的生命很短暂,食用转基因食品暂时不出问题并不说明最终一定没有问题,像四乙基铅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我觉得对转基因食品既然还有未知的领域说不清楚,那宁愿保持原来的样子、持保守的态度。如果是我个 人的选择,我肯定不会购买转基因食品,更不会买转基因食品给孩子吃。我宁愿买价格高一些的有机食品等,因为这是我的权利,我干吗要买我自己认为有问题的转基因食品呢。
记者:中国有多少人知道转基因、认识转基因标识?
蒋高明:有人在扬州做过一个调查,大概80%的人没有听说过转基因这个词。我在出租车上也问过司机,他也不知道什么是转基因。可见,对许多老百姓来说,这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是空白的。
公众对转基因应有知情权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向公众普及转基因知识就非常重要。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蒋高明:转基因技术是欧洲科学家发明的,他们一开始发明出技术以后,就有人出来反对,争议是不断的,甚至会争吵到国会上。争议的结果是:如英国人很保守,那就先把它放一放。欧、洲是排斥转基因的。在美国你要卖转基因食品也行,但你必须清清楚楚标着很大的字,告诉消费者这个东西是转基因的。但国外有些企业实行双重标准,在中国销售的转基因食品不明确标识。他为什么要采取不同的标准,就是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多数还不懂什么叫转基因食品,以为这是用高科技制造的好吃的东西,但是厂家所有负面的作用只字不提。
现在非转基因食品的字标得大大的,因为传统食品大家很放心,转基因食品不敢标得很大,标大了以后,有些人比如有这方面知识的人不一定去买。但普通老百姓会去买,因为这方面的宣传很少。所以转基因食品标大了,怕影响销售,这是毫无疑问的。你标上以后有些人就不买,比如转基因大豆油做的蛋糕,商家不敢标注。商家是考虑他的销售利益,所以他采取双重标准,就是趁着你不太明白这个事情,就铺天盖地占领这个市场。
很显然,需要向公众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我觉得应该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渠道,广泛向公众传播转基因知识。既要告知公众转基因的好处,又要告诉他们有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既要让反对的学者阐述观点,又要让支持的专家表达他们的看法。要把所有的道理都让我们的老百姓知晓,从而他们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消费者有知情权,才能对转基因食品做出选择。可能有人对转基因不反感,他愿意购买该种食品,这个是他的权利。但相关部门要告诉大家,这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家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另外,作为生产企业,应该在商品上明显把转基因食品标注出来,让消费者能够辨识。
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希望我们的普通消费者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充分了解它的好处和坏处,然后再决定自己是否选购。我建议大家还是选购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记者:转基因食品对儿童有什么影响?
蒋高明:对于转基因食品,并没有一个人拿孩子做过试验。现在双方都拿不出来证据,只能拿小白鼠来做试验。小孩的免疫力相对来讲肯定比成人差,比如说三聚氰氨,成人也喝了含三聚氰氨的牛奶,危害相对小一些。小孩的免疫力是很低的,这就是为什么英国要求婴儿食品里不能添加转基因成分。咱们现在还不能说转基因食品好与不好,所以就不要拿孩子做试验。从健康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传统的五谷杂粮是最好的,不要化肥,不要农药,不要转基因,不要污染,也不要催熟的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