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观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望21世纪,审美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将审美教育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着眼于有利于营造促使人健康的社会教育氛围,已经成为社会教育发展改革的一种趋势。
  审美教育美其名曰美育,指教育者按照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掘审美因素,激发受教者的审美经验,进而培养、陶冶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完成塑造“感性的人”的教育目标.审美教育的功能可分为四点:以美冶情,升华审美情趣;以美启真,启迪智慧;以美储善,感知并培养道德情操;以美健体,感悟生命价值的追求.随着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深入,审美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初步的审美情操的培养上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缺陷或问题也逐步凸现出来,这主要是表现为传统教育思维、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素质等因素造成的美育“缺失”或“偏差”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是在教学方法方面,由于没有客观标准的参照,部分教师对课改与审美教育内涵的理解有所偏差,教学课程有形式主义倾向,如有些课程多媒体技术使用过于频繁甚至滥用,干扰教学主题,教学目标主次混淆.其次,教学模式上,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审美教育往往变成教师的单人秀,教师的个人分析取代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最后,教师自身审美素质的培养提高也是审美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生动、直观、感性的美感形象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感官体验,弥补其知识积累和阅历的不足.小学语文的基础性特征要求其审美教学须以美的外在形象为手段,具体表现为两点:客体文本所体现的音韵美、人物形象美、作品结构美等;主体教师所表现的语言美,情感美等.这些美感形象主要依托于两点进行营造和实践:充分挖掘文本美感因素.文本的利用发掘就是要为学生找到并展示审美激发点,构建审美主体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和进一步探索.如诗词就具有极强的美的客观性和形式规律,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都有助于审美主体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审美意识的升华.以贺知章的《咏柳》为例,“碧玉”、“绿丝绦”“春风”等都充分勾勒出初春杨柳的形象美,“赋物入妙”,引人入胜.创设引入美感情境.审美情感极易为美丽的情境所触动,文本阅读中,美感因素或为愉悦情绪、或为慷慨激昂的壮士情怀、亦或其它情绪所启发引起.《碧螺春》一文中所描绘的动人画面、流淌的音乐、整齐的朗读声都会引发学生对江南春色的美好向往.教师对音乐、多媒体课件的合理搭配运用,都可以将语文教变味轻松享受的欣赏过程,让学生在知识的消化吸收的同时陶冶情操、美化情怀.美在本质上是多元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的生命力源于审美活动的个性化.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世界使其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与成人大相径庭的思想,而越是这种奇思妙想,越是创造性的思维和表达,越能体现出文章的美感所在.而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学就是要学生用个性体现和主观表达来完成其对文本的理解,如在《碧螺春》中采茶一节的阅读中,学生们评价江南春色之美也是从多种角度着眼的,有朝霞灿烂之美,有晨雾朦胧之美,也有晨光微熹的温柔之美,这种脱离了标准答案、固定思维的桎梏,个性、情感的展现流露都是文学生命的丰富性、多义性的理想体现,也是审美教学带给学生更多更大创造空间的目标所在.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带给学生美感意境、个性发展的审美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知识、形象感知的不足,教师要考虑到保持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词语的整体把握,最终实现内容结构的整体回归.。
  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作用的发挥,不仅要依靠美感营造、个性发展和最终的整体建构,同样需要师生间的交流和对学生自由感悟的宽容,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使语文审美教学真正成为精神享受的教学.
其他文献
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科目,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只有感恩教育实践好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才能说得上是和谐。而感恩教育也得从娃娃抓起,因为感恩教育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滋润环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的教育熏陶,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领域“内容与要求”中提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反思实际工作中,我园大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着合作行为缺乏、合作意识弱等问题。因此,我们以数学领域为载体,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数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创造机会,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和集体形式的合作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
期刊
初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
期刊
在新疆教育落后的山区中学,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手段还滞留在孤立化,封闭化的阶段,依然是靠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上课。显而易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一日不改变,政治教学质量就一日不能冲出谷底。而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过程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才能达到政治课的以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怎样才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是笔者身在云雾中学担任数学教师那么多年来一直都在苦苦探寻的问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
期刊
众所周知,生字教学是小学汉语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汉语课头等重要的事,也是小学汉语老师头疼的事。多年来,由于生字教学的重要地位和现代多媒体的全面介入,生字教学的课堂已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当今世界,有多少老师把教学当作艺术来追求,而汉语教学艺术具有启发动机和乐学两大功能。笔者以多年的教学实践为依托,谈几点看法:  1、把握好上新课的时机  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集中时间比较短,孩子们的精神集中是有限度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就预选士官在专业教学中如何将人生观教育融合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以搬运机械专业课为例,从人生观教育的目标到教育效果的评估整个过程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针对预选士官人生观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新的探讨,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人生观;预选士官;专业课教学;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学科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是两个不同发展领域的教育命题,并且在教育行动中这两个命题始终未能做到相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