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看到这套作品时,用了这样的评语:「这是我仅见的关于衍生三希帖最特别又精致的作品」。
黎威成先生应用了金箔、银箔、磨漆和CNC的技术再现「三希帖」神韵,艺术感染力远远出乎众人及专家的意料。
三希帖神韵
「三希帖」是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这三幅字帖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乃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之珍藏。据说乾隆获得此三帖后欣喜若狂,认为其「千古墨妙,珠璧相连」,宝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并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何谓「三希」?
乾隆皇帝把三幅作品称为「三希」,是因为古汉语中「希」同「稀」,「三希」即指三件稀世珍宝。乾隆皇帝能诗词,擅书法,曾在天下寻求历代大家的名帖,并在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始得这三件宝贝,以国宝之礼珍爱之。
「三希」的另一层释义是——「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解释即为「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其实这两层含义并存。「三希」其实是乾隆皇帝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勉图治的警醒。
《快雪时晴帖》
唐人摹本,为「书圣」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此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志的悠闲安逸,成为后世书法家顶礼膜拜的典范之作。
《中秋帖》
传为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书,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此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畅快淋漓的笔法令人叹为观止。
《伯远帖》
为「三希帖」中唯一的书法真迹,其作者王珣为王羲之的侄子,因而伯远帖也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无上至宝。此帖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通篇用笔精熟,疏朗飘逸,尽显东晋尚韵之风神,弥足珍贵。
何为帖?
中国文字,不仅具备了其它各国文字传达思想意识的功用,还在艺术审美的活动中,占有一席极为重要的地位。古代的学者书法家,他们日常生活中所书写的信札函件、诗词文章墨迹,流传后世,不仅可做历史的考据,更是世人观赏、临摹的珍品,这就是被后人称为「帖」的由来。
许慎《说文》说:帖,帛书署也。
两岸故宫交流「三希帖」有望重逢
2009年1月15日,当媒体爆出台北故宫周功鑫院长将于2月14日参访北京故宫的消息后,引起了两岸读者的高度关注。这是60年来两岸故宫高层之间的首次互访。
人们常说,中国有两座故宫,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但在诸多台湾人看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是同源同根的。我们一直是一家人。
在台北故宫透露了这个消息后,全台湾的媒体几乎都报导了这个消息,也吸引了台湾民众的高度关注,只是那两只即将与大家见面活泼可爱大熊猫的人气,实在太旺了,才把这条对于两岸文化交流来说,可能是跨时代的消息给比了下去。
台北故宫和世界上许多博物馆合作过,独缺北京故宫。一旦能真正和北京故宫合作,那么对台北故宫来说,肯定能提高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其博物馆营销会更有优势。
作为台湾文物界的权威之一,中华文物协会常务理事张克晋,在肯定两岸故宫互访具备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对两岸联合办展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一想到三希帖明年即将团圆,我就激动万分。 」
张克晋说,文物南迁时,当时的政府带走了北京故宫和南京中央博物院的许多精品,导致众多国宝分隔两地。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被乾隆皇帝并称为「三希帖」之一,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收藏于台北故宫,而另外两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藏于北京故宫。现在两岸故宫已经就「三希帖」在2010年合并展览达成了共识。希望这次两岸故宫互访能将展览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确定下来,让两岸众多文物爱好者圆梦。
国礼之典「三希帖」
公元2009年春,由台商黎威成先生领衔的形而上艺术工作室,用令人惊讶的艺术手法成功再现了「三希帖」的神韵,应用金箔、银箔、磨漆和CNC的技法,效果颇为震撼。
黎威成先生更是挖掘「三希帖」更多丰富内容,比如三种「气相」:
「贤气」
「士希贤」。成语「王谢人家」王姓即指王羲之家族,是当时了不起的名门望族。叔、子、侄同入三希帖,满门贤能,家学子继。
「圣气」
「贤希圣」。王羲之为「书圣」,王献之为「小圣」。所谓「内圣外王」,内心为圣,外可称王!有「圣气」,也有「王气」。
「皇气」
「圣希天」。是指圣人以尊崇天命为希。皇帝自谓天子,得「天命」。天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科学发展观。今天两岸适逢良性互动,无论陆商台商、港商澳商,都可抓住机遇,成就广阔事业。此间接有「皇气」。
形而上艺术工作室金艺板「三希帖」,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技法的弘扬,金箔、漆艺、CNC数字雕刻,交替运用,完美再现了「三希帖」的深沉内涵。
「士」「贤」「圣」「王」「皇」,五位合一,包人文,注激情,巧妙发挥。为政府之间,机构之间,协会之间,企业之间,亲朋友人之间不可觅得的最佳礼品,有「国礼之典」的气象!
黎威成先生应用了金箔、银箔、磨漆和CNC的技术再现「三希帖」神韵,艺术感染力远远出乎众人及专家的意料。
三希帖神韵
「三希帖」是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这三幅字帖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乃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之珍藏。据说乾隆获得此三帖后欣喜若狂,认为其「千古墨妙,珠璧相连」,宝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并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何谓「三希」?
乾隆皇帝把三幅作品称为「三希」,是因为古汉语中「希」同「稀」,「三希」即指三件稀世珍宝。乾隆皇帝能诗词,擅书法,曾在天下寻求历代大家的名帖,并在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始得这三件宝贝,以国宝之礼珍爱之。
「三希」的另一层释义是——「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解释即为「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其实这两层含义并存。「三希」其实是乾隆皇帝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勉图治的警醒。
《快雪时晴帖》
唐人摹本,为「书圣」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此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志的悠闲安逸,成为后世书法家顶礼膜拜的典范之作。
《中秋帖》
传为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书,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此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畅快淋漓的笔法令人叹为观止。
《伯远帖》
为「三希帖」中唯一的书法真迹,其作者王珣为王羲之的侄子,因而伯远帖也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无上至宝。此帖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通篇用笔精熟,疏朗飘逸,尽显东晋尚韵之风神,弥足珍贵。
何为帖?
中国文字,不仅具备了其它各国文字传达思想意识的功用,还在艺术审美的活动中,占有一席极为重要的地位。古代的学者书法家,他们日常生活中所书写的信札函件、诗词文章墨迹,流传后世,不仅可做历史的考据,更是世人观赏、临摹的珍品,这就是被后人称为「帖」的由来。
许慎《说文》说:帖,帛书署也。
两岸故宫交流「三希帖」有望重逢
2009年1月15日,当媒体爆出台北故宫周功鑫院长将于2月14日参访北京故宫的消息后,引起了两岸读者的高度关注。这是60年来两岸故宫高层之间的首次互访。
人们常说,中国有两座故宫,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但在诸多台湾人看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是同源同根的。我们一直是一家人。
在台北故宫透露了这个消息后,全台湾的媒体几乎都报导了这个消息,也吸引了台湾民众的高度关注,只是那两只即将与大家见面活泼可爱大熊猫的人气,实在太旺了,才把这条对于两岸文化交流来说,可能是跨时代的消息给比了下去。
台北故宫和世界上许多博物馆合作过,独缺北京故宫。一旦能真正和北京故宫合作,那么对台北故宫来说,肯定能提高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其博物馆营销会更有优势。
作为台湾文物界的权威之一,中华文物协会常务理事张克晋,在肯定两岸故宫互访具备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对两岸联合办展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一想到三希帖明年即将团圆,我就激动万分。 」
张克晋说,文物南迁时,当时的政府带走了北京故宫和南京中央博物院的许多精品,导致众多国宝分隔两地。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被乾隆皇帝并称为「三希帖」之一,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收藏于台北故宫,而另外两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藏于北京故宫。现在两岸故宫已经就「三希帖」在2010年合并展览达成了共识。希望这次两岸故宫互访能将展览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确定下来,让两岸众多文物爱好者圆梦。
国礼之典「三希帖」
公元2009年春,由台商黎威成先生领衔的形而上艺术工作室,用令人惊讶的艺术手法成功再现了「三希帖」的神韵,应用金箔、银箔、磨漆和CNC的技法,效果颇为震撼。
黎威成先生更是挖掘「三希帖」更多丰富内容,比如三种「气相」:
「贤气」
「士希贤」。成语「王谢人家」王姓即指王羲之家族,是当时了不起的名门望族。叔、子、侄同入三希帖,满门贤能,家学子继。
「圣气」
「贤希圣」。王羲之为「书圣」,王献之为「小圣」。所谓「内圣外王」,内心为圣,外可称王!有「圣气」,也有「王气」。
「皇气」
「圣希天」。是指圣人以尊崇天命为希。皇帝自谓天子,得「天命」。天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科学发展观。今天两岸适逢良性互动,无论陆商台商、港商澳商,都可抓住机遇,成就广阔事业。此间接有「皇气」。
形而上艺术工作室金艺板「三希帖」,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技法的弘扬,金箔、漆艺、CNC数字雕刻,交替运用,完美再现了「三希帖」的深沉内涵。
「士」「贤」「圣」「王」「皇」,五位合一,包人文,注激情,巧妙发挥。为政府之间,机构之间,协会之间,企业之间,亲朋友人之间不可觅得的最佳礼品,有「国礼之典」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