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制造孩子个性的工厂。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这是无庸质疑的事实,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聋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具有一种天然的情感效应、鲜明的针对性、灵活的随机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如我们熟悉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可见,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而对于一个由于听觉器官发生障碍的聋生就更为重要了。
由于聋生的生理缺陷,以及发展特点,使其家庭教育更为复杂和重要。要求其家长付出极大的经历和劳动。良好的家庭和教育对聋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语言发展、心理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形式等有着巨大的积极的影响。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则对聋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成为聋生成长的障碍。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孩子的问题大多来自家庭。”
一、聋生家庭教养方式误区
1、娇宠孩子。
有很多聋生家长认为孩子已残疾,对孩子的将来不抱希望,现在努力挣钱,为孩子今后的生活衣食无忧打好坚实的经济基础。他们不重视孩子行为、品德、劳动等方面的培养,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满足。过分的娇宠孩子,使家庭 的教育功能较弱。有专家指出,“娇生惯养的孩子,不是社会的叛徒,便是家庭的暴君,是放任不管。”
2、放任自流。
由于耳聋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贫困的农村,其父母观念陈旧迂腐,家长文化程度又不高。因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对耳聋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也不进行管教,甚至对耳聋学生的很多行为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任其自然发展,这样就对耳聋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3、疏忽沟通。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聋生的家长认为管好孩子的一日生活,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就行了,而他们少有与孩子交流沟通,不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就让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的情绪、冷漠的心态,特别是在孩子的青春期。
4、隔代抚养。
由于聋生家庭大都处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而老一辈人知识面更狭窄,教育观念更落后,难以正确教育孩子。如我校的部分同学,自从他们记事起,父母就离开了他们,他们一直就与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除了解决他们的温饱,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可见,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耳聋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二、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合理的素质结构,促进其健康的成长并顺利的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应避免陈旧的观念误区,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家长应树立孩子除了听力不足,其他无所不能的观念。这就要求聋生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生理缺陷,面对孩子的生理缺陷,家长不要怕,不要悲观。家长的态度与观点,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家长积极的态度,会让孩子建立起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家长消极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不良情绪。
其次是要树立教育就是教会孩子“做人”的观念。教会孩子学“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在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上去实践这一核心准则。留给孩子一些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2、树立榜样。
父母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实际上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同样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从孩子身上能找出父母的影子”。聋生易模仿,但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如果父母有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则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3、学会爱孩子。
爱孩子是一门艺术,会爱孩子,能激励孩子。不会爱孩子,能扼杀孩子。爱是爱在心里,而不是一味的娇惯。
4、学会与孩子沟通。
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形无限,无形有限。生理有残疾看得见,谁都会同情,而心理的残疾,因为看不见,更容易被父母忽视。周鹏杀母,与周婷婷、邰丽华成长的事实证明了,心理残疾比生理残疾更可怕。
5、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孩子的人生。习惯是孩子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好习惯就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和财富。
6、赏识孩子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现在我们提倡赏识教育,家长们多给孩子们一些赞赏的眼光,平时多赏识自己的孩子,表杨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批评。这样能更好地朋友孩子的自信心。
7、积极联系老师,全面了解孩子。
长期以来很多聋生家长的观念一直被灌输着一种理念,教育是学校的事,教不好是老师的事。他们不能够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事实证明,学校、老师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者。
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成功的家庭教育会给人的发展埋下无穷的隐患。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中尽管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若能因势利导,适度调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变更教育理念,促使他们主动调整其教育行为,家庭教育必将能走出教育的误区,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守基础。
由于聋生的生理缺陷,以及发展特点,使其家庭教育更为复杂和重要。要求其家长付出极大的经历和劳动。良好的家庭和教育对聋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语言发展、心理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形式等有着巨大的积极的影响。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则对聋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成为聋生成长的障碍。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孩子的问题大多来自家庭。”
一、聋生家庭教养方式误区
1、娇宠孩子。
有很多聋生家长认为孩子已残疾,对孩子的将来不抱希望,现在努力挣钱,为孩子今后的生活衣食无忧打好坚实的经济基础。他们不重视孩子行为、品德、劳动等方面的培养,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满足。过分的娇宠孩子,使家庭 的教育功能较弱。有专家指出,“娇生惯养的孩子,不是社会的叛徒,便是家庭的暴君,是放任不管。”
2、放任自流。
由于耳聋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贫困的农村,其父母观念陈旧迂腐,家长文化程度又不高。因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对耳聋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也不进行管教,甚至对耳聋学生的很多行为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任其自然发展,这样就对耳聋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3、疏忽沟通。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聋生的家长认为管好孩子的一日生活,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就行了,而他们少有与孩子交流沟通,不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就让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的情绪、冷漠的心态,特别是在孩子的青春期。
4、隔代抚养。
由于聋生家庭大都处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而老一辈人知识面更狭窄,教育观念更落后,难以正确教育孩子。如我校的部分同学,自从他们记事起,父母就离开了他们,他们一直就与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除了解决他们的温饱,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可见,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耳聋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二、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合理的素质结构,促进其健康的成长并顺利的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应避免陈旧的观念误区,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家长应树立孩子除了听力不足,其他无所不能的观念。这就要求聋生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生理缺陷,面对孩子的生理缺陷,家长不要怕,不要悲观。家长的态度与观点,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家长积极的态度,会让孩子建立起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家长消极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不良情绪。
其次是要树立教育就是教会孩子“做人”的观念。教会孩子学“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在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上去实践这一核心准则。留给孩子一些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2、树立榜样。
父母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实际上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同样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从孩子身上能找出父母的影子”。聋生易模仿,但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如果父母有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则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3、学会爱孩子。
爱孩子是一门艺术,会爱孩子,能激励孩子。不会爱孩子,能扼杀孩子。爱是爱在心里,而不是一味的娇惯。
4、学会与孩子沟通。
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形无限,无形有限。生理有残疾看得见,谁都会同情,而心理的残疾,因为看不见,更容易被父母忽视。周鹏杀母,与周婷婷、邰丽华成长的事实证明了,心理残疾比生理残疾更可怕。
5、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孩子的人生。习惯是孩子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好习惯就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和财富。
6、赏识孩子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现在我们提倡赏识教育,家长们多给孩子们一些赞赏的眼光,平时多赏识自己的孩子,表杨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批评。这样能更好地朋友孩子的自信心。
7、积极联系老师,全面了解孩子。
长期以来很多聋生家长的观念一直被灌输着一种理念,教育是学校的事,教不好是老师的事。他们不能够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事实证明,学校、老师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者。
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成功的家庭教育会给人的发展埋下无穷的隐患。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中尽管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若能因势利导,适度调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变更教育理念,促使他们主动调整其教育行为,家庭教育必将能走出教育的误区,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守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