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充满坎坷,又充满乐趣,回首走过的课改之路,笔者颇有几得。
一 、教师“忙”起来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是一个教育研究者,应成为一个“教育家”。教师要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必须有丰富的学识,必须有高超的技能,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让自己“忙”起来。
1、课前“忙”。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广泛阅 读《教育报》《语文报》《教育时报》等报刊、杂志,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教改的脉搏,掌握教改的信息,摘录精美的时文,走近文学名著,了解名人轶事,走近教育名著,了解教育形势,提高语言修养,课堂语言力求准确、简洁、生动、清楚,让学生觉得你的教法“了不得”,情不自禁的认真听讲,不断收集、归纳课改资料,学习新理念,实践新教法。精心备好每节课,备学生,备教材,备对每句话的理解,但要重点突出,不可面面俱到,因为要想面面俱到,则一面都不会到,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努力做到“汗流课外,潇洒课堂”。
2、课后“忙”。教师应养成写教后记的良好习惯,及时记下教学的得与失,利与弊,优与缺,及时反省,及时更改,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坚持每学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身素质,丰富教学经验,实现教改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紧扣课本可给所有学生布置必做题,可给“优生”适当增加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题,布置“选做题”,让中等生和后进生“吃得了”,让优生“吃得饱”;及时、认真、细致批改学生的作业,讲求质量和效果,作文要有总批和眉批,以激励表扬为主,以指导写法为核心,对后进生要面批面改,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自觉纠正失误。
让教师在“忙”中学,学中改,改中进。
二、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提倡让学生“动”起来。自己采擷“知识花”,自己酿造“知识蜜”,自己汲取“知识浆”。
1、动脑。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大胆质疑讨论,多提问题,提好问题。可这样提问学生“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吗?”“你的奇思妙想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在尊重赞赏中鼓励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收获他们的点滴进步。
2、动口。“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多朗读,读中悟,悟中学,学中练,给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个真情故事,即兴演讲,相互采访,歌曲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培养自己的能力,当然要恰到恰到好处,切忌牵强附会,冲淡主题,形式主义;还可小组讨论,各自质疑,各抒己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动脑、动口习惯;课外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了解科学、人文和时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多读名著名篇,多读社会生活,多背古典诗文,优美时文,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3、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在多读多背的基础上,及时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如妙词佳句,格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常写读书心得,有自己的心得,做出自己的评价。坚持写日记、周记,多向报社投稿;让学生创办手抄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既体验了社会生活,又参加了实践活动,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帮,帮中进。
三、课堂“活”起来
推行新课改,课堂是舞台,教师应紧抓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1、师生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角色将由“主宰者”转向“服务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目视、耳听、手写、口说,积极参与探究,让感情激发情感,让思想碰撞思想。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学生学习情境的创造者,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当学生积极学习时,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要与学生共讨论,共探究,共发现,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还应做学生学习环境的管理者,要巡回检查,防止学生自主的负迁移,确保每个学生学习的安全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智慧,使更多学生的学习能从自己的基础出发,不但能“吃得饱”,而且能“吃得好”,使他们从乐于学,自主于学。
2、生生互动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查、自纠、自评,教师要像指挥员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去指导学生学习,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用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等;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注意哪些事项等。亦可让学生合作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明确的任务要求,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巡视,发现哪个学生或小组学习有困难,及时帮学生点拨释疑,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可采用如下活动形式:个体活动,双体活动,小组活动,全体活动,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独立自学,邻座交流,小组讨论,质疑发问,解决疑难,获得知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让师生在“活”中学,学中乐,乐中获。
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跋涉,要保持开放的态势,吸收全新的理念,实践全新的教法,把课程改革脚踏实地落到实处。
一 、教师“忙”起来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是一个教育研究者,应成为一个“教育家”。教师要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必须有丰富的学识,必须有高超的技能,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让自己“忙”起来。
1、课前“忙”。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广泛阅 读《教育报》《语文报》《教育时报》等报刊、杂志,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教改的脉搏,掌握教改的信息,摘录精美的时文,走近文学名著,了解名人轶事,走近教育名著,了解教育形势,提高语言修养,课堂语言力求准确、简洁、生动、清楚,让学生觉得你的教法“了不得”,情不自禁的认真听讲,不断收集、归纳课改资料,学习新理念,实践新教法。精心备好每节课,备学生,备教材,备对每句话的理解,但要重点突出,不可面面俱到,因为要想面面俱到,则一面都不会到,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努力做到“汗流课外,潇洒课堂”。
2、课后“忙”。教师应养成写教后记的良好习惯,及时记下教学的得与失,利与弊,优与缺,及时反省,及时更改,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坚持每学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身素质,丰富教学经验,实现教改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紧扣课本可给所有学生布置必做题,可给“优生”适当增加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题,布置“选做题”,让中等生和后进生“吃得了”,让优生“吃得饱”;及时、认真、细致批改学生的作业,讲求质量和效果,作文要有总批和眉批,以激励表扬为主,以指导写法为核心,对后进生要面批面改,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自觉纠正失误。
让教师在“忙”中学,学中改,改中进。
二、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提倡让学生“动”起来。自己采擷“知识花”,自己酿造“知识蜜”,自己汲取“知识浆”。
1、动脑。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大胆质疑讨论,多提问题,提好问题。可这样提问学生“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吗?”“你的奇思妙想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在尊重赞赏中鼓励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收获他们的点滴进步。
2、动口。“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多朗读,读中悟,悟中学,学中练,给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个真情故事,即兴演讲,相互采访,歌曲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培养自己的能力,当然要恰到恰到好处,切忌牵强附会,冲淡主题,形式主义;还可小组讨论,各自质疑,各抒己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动脑、动口习惯;课外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了解科学、人文和时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多读名著名篇,多读社会生活,多背古典诗文,优美时文,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3、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在多读多背的基础上,及时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如妙词佳句,格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常写读书心得,有自己的心得,做出自己的评价。坚持写日记、周记,多向报社投稿;让学生创办手抄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既体验了社会生活,又参加了实践活动,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帮,帮中进。
三、课堂“活”起来
推行新课改,课堂是舞台,教师应紧抓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1、师生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角色将由“主宰者”转向“服务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目视、耳听、手写、口说,积极参与探究,让感情激发情感,让思想碰撞思想。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学生学习情境的创造者,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当学生积极学习时,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要与学生共讨论,共探究,共发现,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还应做学生学习环境的管理者,要巡回检查,防止学生自主的负迁移,确保每个学生学习的安全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智慧,使更多学生的学习能从自己的基础出发,不但能“吃得饱”,而且能“吃得好”,使他们从乐于学,自主于学。
2、生生互动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查、自纠、自评,教师要像指挥员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去指导学生学习,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用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等;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注意哪些事项等。亦可让学生合作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明确的任务要求,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巡视,发现哪个学生或小组学习有困难,及时帮学生点拨释疑,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可采用如下活动形式:个体活动,双体活动,小组活动,全体活动,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独立自学,邻座交流,小组讨论,质疑发问,解决疑难,获得知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让师生在“活”中学,学中乐,乐中获。
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跋涉,要保持开放的态势,吸收全新的理念,实践全新的教法,把课程改革脚踏实地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