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母爱式关怀背景及涵义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在道德上强调“性别差异”、70年代中后期卡罗尔·吉利根指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忽视了对女性的研究,以及在吉利根运用柯尔伯格的“海因茨故事”进行研究时,发现被试除了有“公正”的道德取向外。在女性被试者的道德思维中还存在着“关心”的道德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内尔.诺丁斯为首的关怀伦理学家进一步发展了吉利根的关怀伦理学,并把它应用到学校道德教育中,提出道德教育模式的新主张——引导学生在一种道德关系即关心关系的建构中生成德性。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在道德上强调“性别差异”、70年代中后期卡罗尔·吉利根指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忽视了对女性的研究,以及在吉利根运用柯尔伯格的“海因茨故事”进行研究时,发现被试除了有“公正”的道德取向外。在女性被试者的道德思维中还存在着“关心”的道德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内尔.诺丁斯为首的关怀伦理学家进一步发展了吉利根的关怀伦理学,并把它应用到学校道德教育中,提出道德教育模式的新主张——引导学生在一种道德关系即关心关系的建构中生成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