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父女演绎精彩航空人生

来源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航空工业的劳动者大军中,几代人矢志扎根三线建设、忠诚奉献蓝天事业的事例也许不胜累举,但在同一个家庭中诞生出两代劳模却并不多见。在航空工业昌飞,就有着这样一对声名显赫的劳模父女,她们家自然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劳模世家”。
  劳模一代
  作为这个家庭中的劳模父亲,已是年近八旬的赵春佑可谓是昌飞公司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从部队退伍后,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他于1970年毅然告别了北国冰城哈尔滨,携同全家千里迢迢来到瓷都景德镇,成为航空工业昌飞初创时期的首批建设者,开始与直升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相伴终生。
  1983年,随着直8型机研制变缓为上,身为总装车间电气装配工的赵春佑期待多年的心重新激动起来,那双与飞机电缆打了近20年交道的双手再也闲不住了。他主动要求承担研制直8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和调试通电任务。这可是科研工作的关键环节,因为整架直升机上的导线共有1万多根,就好比人体中的神经系统,来不得半点差错。可他毕竟仅有初中文化程度,能行吗?车间领导为此有些举棋不定。
  “路是人走出来的。前进的征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只要有决心迎难而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赵春佑凭着一股犟劲,反复与领导软磨硬缠。看着他充满自信的坚毅目光,领导终于被他说服了。


  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机上布设同蜘蛛网似的电气线路,稍不留心,就可能会烧坏导线,甚至导致成品报废。为避免通电后发生故障,赵春佑小心翼翼地对每根导线都细致入微地进行导通试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即使遇到极其微小的问题,也从不放过。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处理起来有困难的,就把笔记带回家里,经常是分析研究到深夜。有时爱人看他废寝忘食地样子,既心疼又无奈,只好劝慰道:“你都多大岁数了,干些活儿来就不能悠着点。”他总是笑着说:“我这个人,天生就是劳碌命。”
  在昌飞直升机生产线上,赵春佑的严谨细致是出了名的,就如同他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我们干飞机可不是闹着玩的,离地三尺,人命关天啊!”平时工作中,他养成了笔记本不离手的习惯,对于各种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故障解决办法和有价值的工作经验等,他都会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在直8研制过程中,赵春佑仅记录的工作笔记就有12本,累计达20多万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直8进行首飞试验时,全机导线没有一根出现故障,更未烧毁一个零件。这让在场观看试验的直8总指挥都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是航空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新机首次试验就如此成功,真是太不容易了!”
  熟悉赵春佑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在电气系统装配方面独树一帜,而且还曾创造性地自制了大量的直升机专用设备。时至今日,仍有一些老职工对他利用“土方法”制造通电试验器的情形记忆犹新。
  当时直8进入到通电试验阶段,由于没有通电设备试验器,通电试验成了无米之炊。要买但国内市场无货,引进则需要外汇20万元,而且至少要半年才能到厂。远水解不了近渴。就在这种既无图纸又无资料的情况下,赵春佑却对厂里一台曾用于直6的旧发电机组动起了脑筋。尽管该机组没有控制指示系统,但他凭借多年的经验,开始进行反复试验和大胆改造。不知熬过多少不眠之夜,洒下几多辛勤汗水,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使这个躺在废品堆达十年之久的“废物”得以起死回生,有效解决了工厂的燃眉之急。
  为解决直8型机14个系统联合通电试验的棘手问题,赵春佑又在废旧设备中寻找“目标”,仅用一年时间,就自行改造出直流发电机地面通电试验台、发动机启动箱试验器等11台(套)直8专用试验设备,为工厂节约资金25万元。此后他还完成了40多项技术革新试验,被工厂采纳31项,创造经济价值达近5万元。
  虽然赵春佑通过技术改造为工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他却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在对直8试验设备——配电台进行技术改造时,从图纸设计到加工成型,赵春佑无不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试验成功后,工厂给他颁发了300元奖金,他却将大部分奖金发给了有关人员,自己仅留下30元。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就要有党员应该有的样子!”
  对于忠诚奉献于祖国航空事业的人,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作出的贡献。自1982年以来,赵春佑连续7年被评为工厂和景德镇市劳动模范;1989年,获评江西省有突出贡献职工。1991年,他成为了工厂首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劳模二代
  历史在发展,事业在传承。作为昌飞公司的“劳模二代“,赵春佑的女儿赵辉秉承了父辈的优秀品质,切实践行劳模精神,不仅在本职岗位创造出了优良工作业绩,还曾连续三次被评为公司级劳动模范,成为首位也是至今唯一荣获昌飞“功勋劳模”的女职工,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昌飞直升机发展事业的“领跑者”。
  “直升机总装可以说是精品工程,对待机上每项工作都必须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现任昌飞总装厂直8工段工段长的赵辉,至今仍铭记着父亲当初对她的教诲。在赵辉近30年的工作历程中,父亲赵春佑对她的成长与进步具有着很大的影响。她经常说,父亲就是一辈子献身国防工业的“老黄牛”,也是我心目中永远的学习楷模。
  正是在父亲的感召下,拥有深厚航空情结的赵辉进入公司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子承父业”,同样从事直升机无线电安装与调试工作,并很快就在该项领域中独挡一面。自1991年以来,她从一名普通的总装工人,逐步发展为技术全面、专业过硬的生产骨干,再转型为优秀的基层管理者,成为总装生产线上的先进职工表率。迄今为止,她参与了百余架直8、直11、直10等型号系列的科研生产工作,并在各项安装调试工序中,保持着一次交检合格率达100%的装配纪录,曾多次获得公司和省部级科技攻关奖项。
  为满足直升机激光惯性及挠性惯导部件安装的精度要求,公司曾专门购进了三维空间立体模拟器,由于该设备的操作说明是英文版,连接到飞机仪器上后职工们都因看不懂而不敢碰。赵辉通过对照查字典,咨询技术人员,并结合本系统的操作知识,反復进行摸索,掌握了模拟器使用方法,随后无私地教授给工段里的其他员工。   在直8某型机配备的机内通话器装机后,机务人员一直反映在从事地面维护时,使用机外通话开关容易出现误操作。针对这一现象,赵辉主动参与到由工艺、设计和质保等相关部门进行的“QC”质量攻关。她积极尝试各种解决办法,虽然多次未能取得成效,但她毫不气馁,不厌其烦地进行比试验证。在她提供的大量数据配合下,最终攻克了这一长期困扰机务人员的难题,得到了用戶方及试飞人员的高度评价,此项攻关课题还获得年度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
  近年来,随着正在部队服役的直升机加改装任务急剧增加,一向工作认真负责的赵辉经常会被用户方“点名”担当重任。有一次正值盛夏季节,她带队赴南方某基地从事直8某型机搜救系统改装工作。虽然当地连日平均气温达到38°,且工作和生活条件都较为艰苦,但赵辉始终毫无怨言,坚持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即使节假日也不休息,以最短时间优质完成了两架直8的改装任务。事后部队官兵只要一提到赵辉,就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地说:“真不愧为功勋劳模,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没话说。”
  “常言说:虎父无犬子。要说赵辉真像她爸一样,刚来单位没多久,就看得出是块干飞机的好材料,干起工作来总透着股特认真的劲儿。”车间老劳模邓生如此评价道。
  如今的赵辉只要一有时间,还会经常翻看那些父亲当年留下的工作笔记。“每当看着这些字迹工整的工作记录,就觉得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也勉励我要努力向父亲学习。”许是受到父亲平时的耳濡目染,赵辉在参加工作后,也养成了坚持做工作笔记的好习惯,还积极倡导身边的同事做好笔记。她常说,只有勤于总结,才能少走弯路。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赵辉还积极参与对青年职工的技术传帮带工作,先后带出一批青年技术能手和岗位标兵,她与徒弟罗燕芳曾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了“优秀师徒”荣誉称号。从1993年至今,赵辉相继获得公司“三八“红旗手、先进生产工作者、十佳巾帼能手、公司十佳青年等多项荣誉,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她带领的班组也曾获评公司质量先进班组、“三八”红旗班组、模范班组和先进班组等称号。
  2020年,对赵辉来说可谓是捷报频传,她们家不仅被授予了第二届景德镇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而且她在公司年度劳模持续考核中,第4次被评定为优秀劳模,并将在今年“五一”期间公司举办的劳模颁奖盛典上予以隆重表彰。赵辉说:“其实在我和父亲获得的劳模军功章上,也有母亲的一份功劳。”她记得自己在被评为功勋劳模的那天颁奖回来,父亲曾激动地说:“还是你妈妈最伟大,正是由于她在我们身后默默无闻地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才能够为咱们昌飞培养出了两位功勋劳模啊!”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航空工业昌飞工会)
其他文献
红色基因,集中体现我党我军性质宗旨本色。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锻造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绝对忠诚,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强化勇于改革、敢于突破的创新意识,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严明高度自觉、令行禁止的革命纪律,巩固爱民为民、军民团结的特有优势,让红色基因在建设过硬部队中彰显时代价值。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要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
期刊
科技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学术研究。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技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水平,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在科研创新过程中,评价体系具有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不同的成果评价导向决定了不同的科研倾向,必须树立起科学务实的人才评价导向,完善成果评价制度,定好“尺子”,再量“长短”,防止人才队伍中出现“削
他是一机集团第六分公司装配钳工领域的蓝领精英,是“张学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技能专家,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先后提出QC成果、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项目共计242项,在
期刊
洪坤江(自署洪昆冈),字璞生,中共党员,斋号甲戌墨苑、瞻璞斋,中国著名书家,现为甲戌书院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汕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994年春创办的甲戌书院,至今已走过了26个春秋。近来,出自他笔下的墨宝多次在拍卖会中备受青睐,多年来累计募集千余万公益款,助力公益事业。  洪坤江自幼酷爱书法,多年来苦练书法技艺,勤于墨海。出版有《洪坤江书法集》、《玉出昆冈洪坤江书法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航空工业昌飞牢记航空报国使命,坚持科技创新,用智慧和汗水,用忠诚和担当,实现了大批航空制造关键技术的新突破,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行稳致远的“科技
期刊
那一年,他18岁,走出技校,来到山西北方机械公司成为一名普车深孔镗工.每天一身油迹一身汗,还要面对“看不见、摸不着”、不下苦功很难学会的内孔镗工技术,他没有退缩,给师傅
期刊
中央专委决定:核潜艇重新上马rn1964年底,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尤其是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带来的“精神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再次激扬起国人旺盛的斗志.高涨的政治热情,
期刊
重新梳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概念的提出到形成著名篇章,再到写入党章的历史过程,既能让我们感受他的为民情怀,又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初心使命.rn1939年
期刊
阎敏,航天三江江北公司一车间数控车工,特级技师,现年55岁,1985年高中毕业, 1987年8月江北技工学校毕业分配调入江北公司,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自学完成《机械工业》大学专科
期刊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自我构建形象方面的主要障碍来自国民党媒介的污蔑丑化以及国际上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面对国民党政府对中共的政治隔离和新闻封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如何让外界真正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形象,如何把延安的聲音发出去,让世界认识真实的延安,争取话语权,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筹办新华社积极主动发声?  为了突破国民党顽固势力的舆论封锁,发出红色中国的声音,中共中央把开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