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是眼下网络上的“热门”词汇,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今年,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九册17课的《长城》。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被“时尚”了一回,玩了两次“穿越”——从“现代”穿越到了“传统”,又从“传统”回归到了“现代”。
一、华丽转身——从“现代”穿越到了“传统”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其实于我并不陌生。2000年前后,小学里有了多媒体教室。近几年,随着科教现代化的普及,每一节课都可以运用多媒体。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让老师们从粉笔的灰尘中解脱了出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浙江省小中高评比中,有一项课堂教学考核,而且在考核中有明确的规定:不用多媒体,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前一天中午,在网上得知自己执教的课题是四年级上的《长城》,着实让我紧张了一下:离了多媒体,怎么给学生展示长城的风光?怎么检查学生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怎么让学生进行一些巩固练习?离了投影仪,怎样反馈学生的练习?一个个问题不断在我脑海中冒出来。虽然对这样的考核,早有耳闻,但一碰到具体的课文,冒出来的首先是与平时不一样的教学的纠结。也许这就是从“现代”穿越到了“传统”的尴尬吧!
没有多媒体电脑,我可以去电脑店打印长城的彩图给学生欣赏,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远望长城,气魄雄伟,确实是个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设计精巧,不愧是个奇迹。生字和词语的学习,可以把字词教学和课文内容教学相融,如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一说你读懂了这个一条怎样的长城?教师可以事先预设一下学生可能说到的答案,写到黑卡纸上。
《长城》第一教时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长城设计巧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班级中肯定有学生没去过长城,仅凭图片让学生理解“垛子”、“垛口”、“嘹望口”和“射口”的位置及作用,确实不容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仔细地翻阅了《教学参考书》,终于找到了答案:借助简笔画。寥寥几笔,既勾画了这些建筑的地方,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从而明白长城的设计在军事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由于预设考虑得比较周全,第二天上课,我一点都没受到“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束缚,反而觉得这样的上课很扎实,很紧凑,也很高效。
二、痛苦回归——从“传统”回归到了“现代”
本来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回归到了“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应该不是难事,但如果同一篇课文让你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回归到“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这就是我的第二次“穿越”。本以为只要把《长城》运用多媒体上一下就可以,但当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才发现事情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欣赏长城的风光直观形象了,而且还可以适当地配些音乐,增加画面的感染力,但是字词的教学我还采用黑卡纸吗?打印到幻灯片上的不是更清楚吗?生字新词的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的融通,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亮点,但多媒体一用,我若不在幻灯片上出示,又显得很别扭。因为有了一次“华丽”的“穿越”,才有了这次“回归”的艰难!两难取舍的情况下,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的长城”中没讲到的生字新词,我根据特点稍作分类,比如都写长城设计的一类,把它们一一打印到幻灯片上进行检查。另一些词语仍采用老办法,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随着问题“你读懂了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城?”时学习理解。
最后纠结的仍是如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理解长城的设计在军事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传统”教学手段中,觉得运用简笔画是那么合适、妥贴,但现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还用简笔画,总觉得不太协调;在多媒体上,出示“近看长城”图让一名学生来指一下,也是一个学习的办法。但是这样学生就无法全程参与。对了,设计一张作业纸,上面打印一幅“近看长城”的图片,让学生在上面标注“垛子”、“垛口”、“嘹望口”、“射口”,再运用投影仪对学生所做的作业进行反馈。你还别说,这样一设计,学生的学情反馈得更透彻了。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业纸到上面来交流时,发现学生不仅仅是“射口”和“嘹望口”弄不清楚,还有的甚至把屯兵的“城台”当成了“垛子”。一张作业纸巧妙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个时候,我就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读课文,指导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这是“射口”,而不是“嘹望口”?“垛子”究竟在哪里?通过阅读,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些问题,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三、理性思考——教学中如何正确选用教学手段
1 “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如何选择
两次“穿越”一结束,对于《长城》这篇课文的执教,觉得两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各有千秋:多媒体教学一步步按照预设井然有序,黑板粉笔式的教学结合学情灵活机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瞬间展示大量的资料,黑板粉笔式的教学不会东拉西扯,忙乎半天还不知在干些什么;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黑板粉笔式的教学简洁明了……
不管运用哪种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生情、学情的课,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好课。两次执教《长城》,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两次教学,学生都学得那么主动,那么兴趣盎然。
2 哪些内容该呈现在多媒体上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展示了其巨大的优势,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但有了一次从“现代”教学穿越到“传统”教学的经历,我切实地体会到一块黑板的容量有限,哪些内容必须呈现是一个课堂教学引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黑板上呈现的内容,一定是这节课中非呈现不可的内容。真正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应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结合学科特点,才能相得益彰。
3 多媒体运用时不要丢了黑板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太依赖多媒体了,把生字新词往多媒体上一投,就算学习过了这个字词。幻灯片上那么多的字,在学生眼前一闪就过去了,这个字到底该这么写,学生还是没看明白。因此,对于一些难写的字,低段教师必须在黑板上范写指导;高段老师则也应提醒学生看清字形,在书上练写几个。相对于多媒体,黑板上呈现的内容时间上更长久。相对而言,学生印象也会很深刻。所以,恰到好处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请教师们不要忽略掉黑板的作用。
一、华丽转身——从“现代”穿越到了“传统”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其实于我并不陌生。2000年前后,小学里有了多媒体教室。近几年,随着科教现代化的普及,每一节课都可以运用多媒体。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让老师们从粉笔的灰尘中解脱了出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浙江省小中高评比中,有一项课堂教学考核,而且在考核中有明确的规定:不用多媒体,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前一天中午,在网上得知自己执教的课题是四年级上的《长城》,着实让我紧张了一下:离了多媒体,怎么给学生展示长城的风光?怎么检查学生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怎么让学生进行一些巩固练习?离了投影仪,怎样反馈学生的练习?一个个问题不断在我脑海中冒出来。虽然对这样的考核,早有耳闻,但一碰到具体的课文,冒出来的首先是与平时不一样的教学的纠结。也许这就是从“现代”穿越到了“传统”的尴尬吧!
没有多媒体电脑,我可以去电脑店打印长城的彩图给学生欣赏,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远望长城,气魄雄伟,确实是个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设计精巧,不愧是个奇迹。生字和词语的学习,可以把字词教学和课文内容教学相融,如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一说你读懂了这个一条怎样的长城?教师可以事先预设一下学生可能说到的答案,写到黑卡纸上。
《长城》第一教时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长城设计巧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班级中肯定有学生没去过长城,仅凭图片让学生理解“垛子”、“垛口”、“嘹望口”和“射口”的位置及作用,确实不容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仔细地翻阅了《教学参考书》,终于找到了答案:借助简笔画。寥寥几笔,既勾画了这些建筑的地方,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从而明白长城的设计在军事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由于预设考虑得比较周全,第二天上课,我一点都没受到“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束缚,反而觉得这样的上课很扎实,很紧凑,也很高效。
二、痛苦回归——从“传统”回归到了“现代”
本来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回归到了“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应该不是难事,但如果同一篇课文让你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回归到“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这就是我的第二次“穿越”。本以为只要把《长城》运用多媒体上一下就可以,但当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才发现事情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欣赏长城的风光直观形象了,而且还可以适当地配些音乐,增加画面的感染力,但是字词的教学我还采用黑卡纸吗?打印到幻灯片上的不是更清楚吗?生字新词的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的融通,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亮点,但多媒体一用,我若不在幻灯片上出示,又显得很别扭。因为有了一次“华丽”的“穿越”,才有了这次“回归”的艰难!两难取舍的情况下,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的长城”中没讲到的生字新词,我根据特点稍作分类,比如都写长城设计的一类,把它们一一打印到幻灯片上进行检查。另一些词语仍采用老办法,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随着问题“你读懂了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城?”时学习理解。
最后纠结的仍是如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理解长城的设计在军事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传统”教学手段中,觉得运用简笔画是那么合适、妥贴,但现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还用简笔画,总觉得不太协调;在多媒体上,出示“近看长城”图让一名学生来指一下,也是一个学习的办法。但是这样学生就无法全程参与。对了,设计一张作业纸,上面打印一幅“近看长城”的图片,让学生在上面标注“垛子”、“垛口”、“嘹望口”、“射口”,再运用投影仪对学生所做的作业进行反馈。你还别说,这样一设计,学生的学情反馈得更透彻了。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业纸到上面来交流时,发现学生不仅仅是“射口”和“嘹望口”弄不清楚,还有的甚至把屯兵的“城台”当成了“垛子”。一张作业纸巧妙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个时候,我就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读课文,指导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这是“射口”,而不是“嘹望口”?“垛子”究竟在哪里?通过阅读,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些问题,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三、理性思考——教学中如何正确选用教学手段
1 “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如何选择
两次“穿越”一结束,对于《长城》这篇课文的执教,觉得两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各有千秋:多媒体教学一步步按照预设井然有序,黑板粉笔式的教学结合学情灵活机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瞬间展示大量的资料,黑板粉笔式的教学不会东拉西扯,忙乎半天还不知在干些什么;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黑板粉笔式的教学简洁明了……
不管运用哪种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生情、学情的课,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好课。两次执教《长城》,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两次教学,学生都学得那么主动,那么兴趣盎然。
2 哪些内容该呈现在多媒体上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展示了其巨大的优势,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但有了一次从“现代”教学穿越到“传统”教学的经历,我切实地体会到一块黑板的容量有限,哪些内容必须呈现是一个课堂教学引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黑板上呈现的内容,一定是这节课中非呈现不可的内容。真正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应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结合学科特点,才能相得益彰。
3 多媒体运用时不要丢了黑板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太依赖多媒体了,把生字新词往多媒体上一投,就算学习过了这个字词。幻灯片上那么多的字,在学生眼前一闪就过去了,这个字到底该这么写,学生还是没看明白。因此,对于一些难写的字,低段教师必须在黑板上范写指导;高段老师则也应提醒学生看清字形,在书上练写几个。相对于多媒体,黑板上呈现的内容时间上更长久。相对而言,学生印象也会很深刻。所以,恰到好处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请教师们不要忽略掉黑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