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建工作一直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的。学校以载体创新为抓手,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使党的建设真正起到了促进和保障学校中心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作用。
一、以主题活动为重点,切实围绕中心抓党建
校党委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建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使学校各级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就要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转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大循环,这样才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2002年至2004年校党委结合十六大文件的学习,围绕学校在实现规模发展后面临的内涵发展新课题,针对党员队伍在全员岗位聘任制改革中的岗位竞争能力问题,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优质高效履行岗位职责”主题活动;2005年至2006年校党委结合全党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迎接教育部对校党委进行本科教育评估的阶段性中心任务,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校风、教风、学风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党风带三风”的主题活动,并广泛开展了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结对活动;2007年以来,结合十七大文件的学习,围绕学校党代会提出的“聚焦学校的内涵建设、聚焦学校的和谐发展、聚焦党的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了“争做建设和谐校园的模范、争做开创内涵建设新局面的先锋”的主题活动。
通过主题活动,在促进中心工作的同时,有效推进了学校党的建设。一是加强了党员的学习教育,提高了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党员养成了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党员的表率意识、务实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得到了强化。全体党员表现出在工作面前多担一点、责任面前担重一点、困难面前抢先一点的精神状态,带头为学校第三次创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2007年学校获得立项的国家级、省部级、市教委级项目和各类论文获奖中,80%以上均由党员教师承担。二是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完成主题活动各阶段任务的过程中,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总支、直属支部都主动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做出周密安排,精心策划组织,创新活动方式和工作载体:党员挂牌上岗、重温入党誓言、党员岗位承诺、首问责任、服务公约、党员争创一流业绩为评估作贡献等各项品牌活动都不断涌现。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既为组织党员学习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了党员学习参与热情,又加强了组织自身建设,尤其是提高了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带动、凝聚了广大群众。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学校建立健全了党委常委、校级领导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坚持完善了教职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结对制度,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社区党员工作站为抓手,延伸党建工作到学生社区
在上海市委、市府、市教委的关怀下,在松江区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于2000年8月开始了以建设松江新校区为契机的第三次创业。随着松江新校区建设的基本完成和2001级新生入住大学城,学生社区由原来的校园内有机组成部分转变成为相对独立于校区以外、实行社会化管理的生活区域。
2005年4月,中国首家大学生居民委员会——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贸院居民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学校成立大学生居委会旨在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以打造社区志愿者服务文化为目标,通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放式居民服务,努力建设学习型和谐社区。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探索“争创模范先进、争当志愿先锋”学生党员先进性在生活社区发挥作用的机制,成立了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不是党的一级基层组织,而是学生社区党员居民发挥其先进性作用,同时接受群众监督、考察的一个新载体。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建立了党员社区自觉登记制度、党员责任公示制度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义务服务日制度等,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提供锻炼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努力创建以弘扬和谐宽容、关爱互助、自律守法为着重点的社区文化。学生党员作为社会人在非组织关系所在地的学生社区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向社区的有效延伸。
为充分发挥好党员工作站在锻炼党员、凝聚学生、自我管理、增强党性方面的作用,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的功能定位:一是社区党务管理功能。即组织社区内党员参加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协助学校基层党组织作好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教育工作。二是党务政策咨询功能。即为社区内各党小组和党员、群众提供公开的党内文件资料、党建读物以及有关会议的领导讲话精神等材料,提供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工作的各类政策咨询。三是理论学习服务功能。即收集、整理组织生活等党内教育活动的经验、案例,供党小组及党员参考和学习,组织党员并欢迎群众同学一起学习相关重要文件和精神。四是党员志愿服务功能。即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积极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党员为民服务活动。五是党建工作助手功能。即为学校基层党组织日常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协助,努力成为他们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助手。
近年来,学校社区党员工作站和大学生居民委员会紧密合作,倡导并实施了“树立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的社区党建“五个一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成效。通过社区党员工作站和居民委员会的协调,144起学生居民的纠纷在社区层面得到了解决,社区内未发生过事故和刑事案件。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主动关心社区事务,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学生社区内日渐形成“人人相互关爱、人人自觉参与、人人主动服务”的浓厚氛围。同时,社区党员工作站还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党员社区测评体系,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区的表现纳入学年综合测评,并作为组织考察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以党员校友联谊会为平台,探索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外贸学院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应用能力等特点,在择业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学生就业尤以三资企业(包括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比例最高。据统计,1999-2003年五年间,外贸学院毕业生中平均每年有39.95%的学生进入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各类三资企业工作,其中尤以党员毕业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这些非公经济组织中,有的没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不少毕业生党员在参加工作后,实际上面临着一个和党组织联系不上、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开展的问题,“隐形党员”的现象日趋严重。在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巩固学校党建成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了确保学校发展的大学生党员在毕业后能顺利转入新的党组织,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又保持与母校党组织的联系,继续为母校的建设发展出力,学校党委积极探索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学校以外语学院2004届毕业生党员群体作为试点,组织开展了“让党旗飘扬·让青春闪光”的主题教育活动,并筹划建立“党员校友联谊会”这一新型党建组织形式。2004年6月23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语学院“党员校友联谊会”正式宣告成立,外语学院2004届32名党员毕业生光荣地成为首批会员。每年6月份联谊会召集当届会员召开年度论坛,并设立联谊会网站开展双向信息发布。四年来,联谊会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就业信息350多条,实习信息240多条;党员校友回母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共开设讲座和交流会18场;还重点关注和参与了新生的励志教育。
学校进一步整合了各二级学院党员校友联谊会的资源,经常性地组织学院之间开展经验交流,更好地发挥了党员校友联谊会作为“四个平台”的重要作用:使党员校友联谊会成为毕业生党员转入新的党组织前的归口平台,在临近毕业和毕业后的一段时期内,帮助解决在转接组织关系和转正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成为毕业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平台,对党员毕业生进行跟踪和联系,帮助解决在进入新的党组织后碰到的思想困惑;成为毕业生党员相互促进发展和互助交流的平台,密切联系,互通信息,交流成长经验;成为毕业生党员为母校发展出力的平台,组织他们回校参加各种座谈会、讲座、就业指导、组织生活等活动,以他们的实际成长经历引导和启发在校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作者戴金华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讲师;秦淑娟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郭茜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办副主任、助教
■ 责任编辑:石岸
一、以主题活动为重点,切实围绕中心抓党建
校党委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建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使学校各级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就要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转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大循环,这样才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2002年至2004年校党委结合十六大文件的学习,围绕学校在实现规模发展后面临的内涵发展新课题,针对党员队伍在全员岗位聘任制改革中的岗位竞争能力问题,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优质高效履行岗位职责”主题活动;2005年至2006年校党委结合全党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迎接教育部对校党委进行本科教育评估的阶段性中心任务,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校风、教风、学风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党风带三风”的主题活动,并广泛开展了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结对活动;2007年以来,结合十七大文件的学习,围绕学校党代会提出的“聚焦学校的内涵建设、聚焦学校的和谐发展、聚焦党的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了“争做建设和谐校园的模范、争做开创内涵建设新局面的先锋”的主题活动。
通过主题活动,在促进中心工作的同时,有效推进了学校党的建设。一是加强了党员的学习教育,提高了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党员养成了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党员的表率意识、务实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得到了强化。全体党员表现出在工作面前多担一点、责任面前担重一点、困难面前抢先一点的精神状态,带头为学校第三次创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2007年学校获得立项的国家级、省部级、市教委级项目和各类论文获奖中,80%以上均由党员教师承担。二是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完成主题活动各阶段任务的过程中,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总支、直属支部都主动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做出周密安排,精心策划组织,创新活动方式和工作载体:党员挂牌上岗、重温入党誓言、党员岗位承诺、首问责任、服务公约、党员争创一流业绩为评估作贡献等各项品牌活动都不断涌现。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既为组织党员学习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了党员学习参与热情,又加强了组织自身建设,尤其是提高了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带动、凝聚了广大群众。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学校建立健全了党委常委、校级领导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坚持完善了教职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结对制度,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社区党员工作站为抓手,延伸党建工作到学生社区
在上海市委、市府、市教委的关怀下,在松江区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于2000年8月开始了以建设松江新校区为契机的第三次创业。随着松江新校区建设的基本完成和2001级新生入住大学城,学生社区由原来的校园内有机组成部分转变成为相对独立于校区以外、实行社会化管理的生活区域。
2005年4月,中国首家大学生居民委员会——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贸院居民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学校成立大学生居委会旨在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以打造社区志愿者服务文化为目标,通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放式居民服务,努力建设学习型和谐社区。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探索“争创模范先进、争当志愿先锋”学生党员先进性在生活社区发挥作用的机制,成立了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不是党的一级基层组织,而是学生社区党员居民发挥其先进性作用,同时接受群众监督、考察的一个新载体。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建立了党员社区自觉登记制度、党员责任公示制度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义务服务日制度等,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提供锻炼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努力创建以弘扬和谐宽容、关爱互助、自律守法为着重点的社区文化。学生党员作为社会人在非组织关系所在地的学生社区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向社区的有效延伸。
为充分发挥好党员工作站在锻炼党员、凝聚学生、自我管理、增强党性方面的作用,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的功能定位:一是社区党务管理功能。即组织社区内党员参加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协助学校基层党组织作好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教育工作。二是党务政策咨询功能。即为社区内各党小组和党员、群众提供公开的党内文件资料、党建读物以及有关会议的领导讲话精神等材料,提供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工作的各类政策咨询。三是理论学习服务功能。即收集、整理组织生活等党内教育活动的经验、案例,供党小组及党员参考和学习,组织党员并欢迎群众同学一起学习相关重要文件和精神。四是党员志愿服务功能。即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积极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党员为民服务活动。五是党建工作助手功能。即为学校基层党组织日常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协助,努力成为他们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助手。
近年来,学校社区党员工作站和大学生居民委员会紧密合作,倡导并实施了“树立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的社区党建“五个一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成效。通过社区党员工作站和居民委员会的协调,144起学生居民的纠纷在社区层面得到了解决,社区内未发生过事故和刑事案件。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主动关心社区事务,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学生社区内日渐形成“人人相互关爱、人人自觉参与、人人主动服务”的浓厚氛围。同时,社区党员工作站还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党员社区测评体系,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区的表现纳入学年综合测评,并作为组织考察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以党员校友联谊会为平台,探索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外贸学院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应用能力等特点,在择业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学生就业尤以三资企业(包括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比例最高。据统计,1999-2003年五年间,外贸学院毕业生中平均每年有39.95%的学生进入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各类三资企业工作,其中尤以党员毕业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这些非公经济组织中,有的没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不少毕业生党员在参加工作后,实际上面临着一个和党组织联系不上、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开展的问题,“隐形党员”的现象日趋严重。在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巩固学校党建成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了确保学校发展的大学生党员在毕业后能顺利转入新的党组织,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又保持与母校党组织的联系,继续为母校的建设发展出力,学校党委积极探索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学校以外语学院2004届毕业生党员群体作为试点,组织开展了“让党旗飘扬·让青春闪光”的主题教育活动,并筹划建立“党员校友联谊会”这一新型党建组织形式。2004年6月23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语学院“党员校友联谊会”正式宣告成立,外语学院2004届32名党员毕业生光荣地成为首批会员。每年6月份联谊会召集当届会员召开年度论坛,并设立联谊会网站开展双向信息发布。四年来,联谊会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就业信息350多条,实习信息240多条;党员校友回母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共开设讲座和交流会18场;还重点关注和参与了新生的励志教育。
学校进一步整合了各二级学院党员校友联谊会的资源,经常性地组织学院之间开展经验交流,更好地发挥了党员校友联谊会作为“四个平台”的重要作用:使党员校友联谊会成为毕业生党员转入新的党组织前的归口平台,在临近毕业和毕业后的一段时期内,帮助解决在转接组织关系和转正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成为毕业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平台,对党员毕业生进行跟踪和联系,帮助解决在进入新的党组织后碰到的思想困惑;成为毕业生党员相互促进发展和互助交流的平台,密切联系,互通信息,交流成长经验;成为毕业生党员为母校发展出力的平台,组织他们回校参加各种座谈会、讲座、就业指导、组织生活等活动,以他们的实际成长经历引导和启发在校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作者戴金华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讲师;秦淑娟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郭茜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办副主任、助教
■ 责任编辑: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