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深陷泥淖,也不忘飞翔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we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如此愤恨那时的自己,没有在课堂上多下一分功夫,以致现在要数十倍地追补,我也终于明白欠下的债终究是要偿还的。
  “Why?”试卷上连续三个问号映入眼帘,我赶紧合上刚发下来的英语试卷,生怕别人发现我作文就写了一句话。那一刻我忐忑不安,却不得不面对第三节课的噩梦。最害怕的脚步声如期而至,英语老师将书往讲桌上一砸,溅起的飞尘在6月的阳光里格外让人胆战心惊。果不其然,这次我又“荣幸”地被她提名,更奖以课后50个俯卧撑。
  没错,这就是我的高中,一面慌慌张张,一面无法逃避。从入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往后的颓然应对,溢着热焰的心慢慢冷却。时光静默如水,忽而划过春夏秋冬。我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三等分后给其中的三分之一涂上阴影。呵,真是灰暗的一年啊,没有故事里的荡气回肠,也没有化身黑马的惊喜。成绩单上的数字也如同一个个印戳将我狠狠地摁在那里,我想过很多次逃离,但是那颗心却上下左右无处安放,唯有煎熬着。
  犹记得最初满怀期待地挤进人堆寻找最熟悉的三个字,却只在末尾看见踪影。眼里涌动的光终于黯然并学会接受,不想再去改变,仿佛一切的挣扎都是徒劳,但每次考试又想拼尽全力。于是,我可以为了一个阅读选项的正确与否思虑良久,以致忘了留时间写作文。抬头看钟的最后半分钟,我紧紧攥着笔疯狂舞动,也只来得及写下一句话,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在英语上栽跟头我早该习以为常,但恰恰是这一门,我不忍放弃,这种坚持源于初中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没想到成了自暴自弃的高一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暑假时,再翻开辅导资料,我的英语阅读已经坚持做了200多天,当初厚厚的一本书现在觉得也没什么。只要你去做了,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唯独令人遗憾的,是正确率仍然不高。所以,经过一段咬牙坚持,逆风翻盘的故事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况且我连咬牙坚持都做不到,除了英语以外,其他的科目抱着自生自灭的态度,能好起来才怪呢。然而,不甘始终在我心底荡漾,即使无奈仍在一点点生长,诱惑着我走向放弃的深渊。
  7月的烈阳渐渐亮出它的爪牙,屋后的板栗树枝繁叶茂。我站在阳台上,看風吹过片片林叶,那一刻,心是前所未有的宁静,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许是从未思考的缘故,我一时入了神,思绪飘得很远很远,但它们在此时此刻都是空中楼阁。幸运的是,我已决定改变,而这一步本身就值得赞赏。说做就做,我从书的最底层翻出卷起书脚的习题册,一页一页将其捋平,长舒一口气,觉得这才是心中美好的模样。我不知道这样的虔诚能持续多久,正因为太了解自己,也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早已成为高一整整一年里挥之不去的标签,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下去。
  但是,第二天我就开始动摇,翻开的习题册做了几题就难以为继,想想何必再做无用功呢?第三天,我比计划晚起了一个小时,看着窗外灼灼的阳光,才猛然惊醒已经这么晚了吗?我又开始陷入自责的死循环。懵懵懂懂的时候,好友发来一条消息,那是一张图片,展示学渣与学霸在四百米跑道的不同表现,弯道象征寒暑假,虽然学霸与学渣在直道上相差无几,但学霸在弯道上仍一往无前,会心一笑之余,心里愈发有了紧迫感。
  现实世界里,学霸在直道上早已超前,在这个暑假里我再选择庸碌度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那段时间压力越来越大,很少失眠的我连续几晚睡不着觉。和好友谈起这些时,他说压力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给自己的,你要学会释放,但并不意味着选择放纵。一番畅谈后,我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老想着一步登天,事实上根本难以实现。我准备了计划簿,将目标分成大计划,再切分成一个个小计划,每天踏踏实实地去实现。
  于是,那个暑假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反倒不是洗漱,而是在“6:30起床”处打钩,这真的是一件充满自豪感与成就感的事情。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练习册上的难题也试着先思考,不会时再看答案,比照自己的不足后又试着自己做几遍,并把这些题目记在另外一个本子上,过几天再尝试着做一遍,实在不会的打电话问同学。笔芯用得越来越快,我也沉浸在这种不一样的挑战里。
  并不是每天都在昂扬地奋斗,也有头痛欲裂想就此放弃的时刻,更有昏昏沉沉趴着小憩的无可奈何,但是还得爬起来继续奋战。其实,我是如此愤恨那时的自己,没有在课堂上多下一分功夫,以致现在要数十倍地追补,我也终于明白欠下的债终究是要偿还的。
  高二,我不出意料地选择了理科,继续和密闭容器、斜面、苯环打交道,即使它们对我并不友好。来到新的教室,仿佛在告诉我新的挑战又开始了,题目难度的上升令我的斗志受到重挫,我跑到小说的世界里寻求一丝慰藉,成绩就像过了峰值的抛物线,猝然落地,我再次尝到跌至鲜血淋漓的惨痛。好友将我掩藏甚好的手机交给了班主任,不厌其烦地指导我的错题。那段缥缈的时光至今都不忍再回首,好在好友一直鼓励我,陷入泥淖的心得以再次被拔起。我坎坷地挨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向着白雾弥漫的前路奔跑,倾颓已久的成绩逐渐爬上成绩单的中游。
  一眨眼进入了高三,我试着总结过往的经验。在高一的暑假学会了不要闭门造车,有问题要去请教,更要坚持计划,当然有时计划疏漏在所难免,可以适当调整当天的任务。高二从迷茫到奋起,这种起伏不定的经历使得我在面对同样的境遇时更加得心应手,不断调整又不断实践,将斑驳的顽石打磨成温润的玉石。
  不必再言最后的结局如何,那随着6月炎日悄然远去的高中年华依然流转在教室旁的蝉鸣里,铭刻在树梢的一片片绿叶中,仿佛在说,所有的一切都找到了美好的结局。
其他文献
马修·艾布拉姆·格勒宁出生于5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著名的漫画家、电视制片人及编剧。格勒宁的父亲年轻时是位漫画家,因此格勒宁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绘画热情。然而格勒宁的父亲希望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将来考个好大学,再找个正经的工作度过一生。  格勒宁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限制,另一方面又担心坚持自己会失去父亲的认可,常常一个人陷入悲伤的情绪中。这天,格勒宁向高中美术老师伊丽莎白说出自己的困惑。伊丽莎
期刊
1958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蛋白质特别是胰岛素一级结构上的贡献。  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学奖励,获奖成果代表了人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朋友们因此预测,诺奖是桑格科研的终点。  但桑格本人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他每天照常去实验室,继续躬耕实验。4年后,桑格进入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次学术会议上,桑格对一位发言者的议题产生好奇,决定将研究方向
期刊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门前,耸立着一座透明的玻璃“金字塔”,其外观美轮美奂,远看如同一颗巨大的钻石,吸引着各国游客前来参观。它的设计者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1981年,新上任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了“文化兴邦”政策,其中最大的工程之一就是卢浮宫的改造工程。当时的卢浮宫,因为无法满足大流量的游客参观,再加上藏品堆积等诸多问题,急需进行改造。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个被后人
期刊
1727年8月的一天,一个名叫卡尔·林奈的年轻人一手提着大皮箱,一手拿着招租广告,在一间老屋前停住脚步。敲开门后,林奈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开门的人既跛又驼,戴着独眼罩,一张脸还是扭曲的。  林奈吓得差点转身逃走,但他眼睛的余光瞄到了屋内,他看到各式各样的书籍装满了屋子,而且都是关于植物学的书。这个热爱植物学的年轻人,就这样被推到了当时的国际草本植物学权威史多贝宜斯先生的面前。  史多贝宜斯先生是伦德
期刊
温一壶农家小烧,煮这一窗苍茫。斟一杯落寞,与自己对饮。一个人,在往事里放纵。  一缕阳光,照在过期的日历上,一些情节又鲜活起来。似乎一些旧事可以重新来过,好像过错可以弥补。  透过窗,瘦山被风磨得更加锋利……清水河畔,陈年的芦苇,把风干的眺望,铸成守望的雕像。忧伤,在最后一片残存的叶片上,再一次划开平静的水面。文字失声,掉进水里,漾起那年的涟漪……  那时,日子朴素,梦想高远。被窝里的温度,呓语的
期刊
秋天是一种淡然惬意的闲适。燃烧的秋山,是你曾经高举的旗帜。田垅山坡一片片的金色,湛妙圆融,唯我独尊。黑土地上开始休养生息的农人,悠闲地坐在田塍上,静心凝神,隐逸如禅。万山逶迤足下,一水洪峰踏过,站在山冈高坡,看秋风落叶如一片片跌落的时光,观云起云涌如人生天地匆匆过客。秋草有情,径自凋敝;黄花无意,引领南山远眺。阡陌相交,炊烟袅袅,那是秋天里写不尽的诗情。  蓝天是大地的眼睛,碧水是秋天的眼睛。走进
期刊
我们住在诗集某一页,一个古老的古镇上。  惊蛰之后,诗集里一行一行小巷,动词抬轿,形容词微笑,你坐着,我随着,一片花红,染窗染枝条。  鸿雁来,群鸟养羞。我们养了一池的寂静,红莲被渔舟带走,留下绿莲蓬,总有一粒莲子储藏着,是光阴的韵脚,留在红写给绿的情书里。  我们也养一帘的风,养到清;养一窗的雨,养到细。  我们在白露里,养着天凉,也养着多愁的秋。  小雪路过春天的路口时,远方和一首诗正在拨亮炉
期刊
写名字  今天晚自习,我和同桌相约将自己喜欢的人的姓名写在纸上,然后递给对方。交换之后,我和他同时打开纸团,上面赫然写着的是我和他各自的姓名,我们望着对方,会心一笑。谁能想到,我俩都这么自恋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呢?  忘了东西  我今天和妈妈开车去商场闲逛,逛了一圈吃了个饭就打车回家了。就在快到家的时候,妈妈突然瞪大双眼看着我说:“咱有东西忘在商场了。”我忽然反应过来,对司机说:“司机师傅,我们还回
期刊
高考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大家都渐渐变得闻其色变。字斟句酌的语文试卷,学不好的数理化,都被无限放大。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态,迎接了高三的到来。  还没有来得及去挽留夏蝉的聒噪,就被秋风的萧索扑了满面。高三教学楼依旧像当初见到的那样庄严肃穆,但唯一不同的是行色匆匆的人群已换了新颜。现如今换作我埋头苦读,不闻窗外事,笔耕不辍。  我来不及埋怨进入高三的不适应,就已经被试卷撞了个满怀,刷新了一次次对知识
期刊
复读是个艰难的决定,有些苦楚只能一个人承受,我学会了与孤独和奋斗共处。情绪波动很大、压力很大时去操场散散步换换心情,看看这个小县城的天空,想到总有一天我也会像那些鸟儿一样飞出这片土地。成绩的乌云时而飘在头顶,漫天的红叉如同那一道道闪电,传递出大雨的信号。滂沱的大雨便会加重原本的负担。但是我不能认输,我要对得起一年来每个早起背单词的清晨,每个熬夜做文综的深夜,每个支持我鼓励我的人,还要对得起我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