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秦岭富饶神奇、俊逸灵秀,一代又一代的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地勘四院) 人将青春和梦想播撒在了这片热土上。巍峨不语的小秦岭,不仅造就了地勘四院人山一样的坚定信念,更成就了他们献身地矿、报效祖国的伟大情怀。从举步维艰的创业之始,到屡创辉煌的事业高峰,他们始终坚守在这里,让潜藏在胸中的地矿梦,沿着蜿蜒的秦岭山脉,一直延伸向远方、更远方……
秦岭山下忆峥嵘
一入秦岭天地宽,无限生机映眼帘。小秦岭金矿田作为我国三大原生成矿带之一,自1964年被发现以来,先后探明大型金矿床5处、中型金矿床10处、小型金矿床20余处,先后建成国有大中型矿山数10座,是我国重要的岩金生产基地。如今,站在年岁愈久愈葱茏的小秦岭山下,回想起当年跋山开拓的峥嵘岁月,曾经在这里奉献了最美青春和无限热情的地勘四院人,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河南省第一座黄金矿山——秦岭金硐岔矿区的开发建设,河南小秦岭黄金地质勘探的序幕正式拉开。“七五”期间,国家对黄金的需求愈加迫切,对金矿地质勘探及黄金生产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黄金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七五”末期,河南省黄金工业形成了以黄金冶炼厂为龙头,以小秦岭地区为主要基地并向周边地区辐射的黄金产业新格局。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小秦岭地区地质找矿大会战期间,地勘四院充分发挥地质勘查主力军作用,成功打下10余万米钻探工作量,为小秦岭金矿田和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1985年,原河南省地矿厅以地勘四院小秦岭项目部为实验基地,成功进行了绳索取芯金刚石钻进新工艺的研究实验,随后该技术应用推广至全国,大大提高了地质勘探岩心钻探整体效率。80年代中后期,地勘四院迎来了钻探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优质孔率达95%以上,台月效率逐年提升,多次刷新小秦岭岩金钻探月进尺记录;最为突出的是位于小秦岭地区的十二号钻机,自1987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厅级文明机台,1988年被地矿部授予部级文明机台称号。地勘四院人在小秦岭打响了钻探第一枪,并于90年代初期以1012米的深孔,成功创下小秦岭钻探史上单孔绳索取芯新纪录。时至今日,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提起地勘四院,尚能记起他们当年身在金山一心一意干钻探的激情岁月。
河南省黄金产业历经十余年发展,到了1984年,全省黄金年产量跃居全国第二,并在此后20多年一直保持该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秦岭作为河南省的主要产金基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小秦岭矿区已探明黄金工业储量400余吨,占全省黄金工业储量一半以上。在此期间,地勘四院为小秦岭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为河南省黄金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技术再居制高点
一度如旭日吐薄、风光无限的小秦岭,随着近些年的强力开采,矿田地表及浅部已探明的资源陷入枯竭的尴尬境地。2005年,小秦岭矿区正式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全国危机矿山行列;2009年,灵宝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昔日的中国金城真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组织专家及时编制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被提到了重要工作议程,此项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推进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再找一个小秦岭”被提到了重要议程。
2010年,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及外围被国家确定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整装勘查区,也是河南省地矿局重大项目。钻探技术作为目前验证深部地下信息推断与解释的唯一手段,也是最终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主要手段,小秦岭金矿田深部钻探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地勘四院人肩上!
接到深部钻探任务后,地勘四院立即引进了塔上塔下操作视频可视化、钻探现场网络远程监控等新工艺、新方法。据了解,位于三门峡灵宝市朱阳镇的小秦岭矿区次级断裂构造非常发育,钻孔易发生掉块、漏失现象,钻进过程中回转阻力大、泵压高,设备易发生故障。小秦岭深部钻探钻孔设计孔深多在720米~1750米之间,矿区覆盖层厚,最大厚度达900多米,中间夹杂卵砾石和漂石。覆盖层和基岩接触带经常出现坍塌掉块,施工难度比预想的还要大。针对这些棘手问题,院领导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开会研究分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研制新型泥浆配方等各种有效应对措施,有效避免了钻探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为了适应小秦岭金矿田深部钻探的需求,提高钻探施工技术水平,地勘四院做了大量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期间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钻探技术培训班,并积极和中国地质大学合作成立“产学研”基地,开展技术攻关,对施工工艺做出了多种预案。最终,该院先后在多个矿区实践应用具有钻进效率高、钻孔质量好、钻探成本低等优点的新型系列绳索取芯液动潜孔锤,使钻进效率提高25%~40%、回次进尺提高30%左右,降低了钻探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2012年,由河南省国土厅审批的河南省小口径钻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地勘四院挂牌成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地勘四院对深部钻探工艺技术方法和复杂地层钻进技术方法的深入研究。施工期间,由该院选送的钻探技术人员在参加河南省钻探技能大赛中一举摘金,消息传来,不仅大大鼓舞了小秦岭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士气,更让该院的钻探品牌在河南省名声大噪。目前,地勘四院已形成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上下齐力搞研究、创新技术共发展的力量型专业技术团队。
深部找矿奏凯歌
纪录刷新的背后,凝聚的是地勘四院人无数的艰辛和汗水!在钻探突围的日子里,从院长到一线职工,每个人都把小秦岭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经过深入探访,记者发现了该院在小秦岭实现钻探突破的两大法宝:有效管理+激情。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小秦岭整装勘查项目是全国整装勘查工作的示范,对于缓解中原地区发展资源瓶颈制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钻探技术服务单位,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院长刘志国兼任项目指挥长,与班子成员多次研究探讨,明确提出“科学规范组织、严抓文明施工、人性化管理”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组织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项目部—机台”三级管理系统,成功实现“院宏观统筹—项目部全面管理—机台高效生产”的有效管理格局。 如果说领导的有效管理举措是帆,那么项目实施人员的工作激情便是桨,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必须扬帆起航、齐心划桨。地勘四院人便是一支精诚团结、齐心划桨、富有激情的远航队伍。
当记者来到项目施工现场时,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在海拔近2000米、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极其差的山区深处,地勘四院人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生产着。钻工们聚精会神地守着钻机,时而观察旁边的可视屏,时而调整手中的钻杆,机长穿梭在各个钻机间检查指导。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紧张繁杂,又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小秦岭山上的天气变化快,太阳还没把山头暖热,温度便骤然下降了,风吹得人直打哆嗦,1000多米的高差使得气压骤增,耳膜被大气死死地压着,听力也变得有点模糊。记者从采访中得知,钻工程朝辉从项目开始一直没回过家,家中老人身体不好,无人照顾,一直催着让他回去,他回家把老人安排妥当后,又火速赶回项目部;班长张红军一直患有严重的头疼病,阴冷天气尤为严重,但无论大家怎么劝,他都不肯下山,直到出现鼻血不止才到医院简单看了看,稍有缓解便迅速投入工作;机长刘泽新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休息,像个铁人一样,为了赶工期,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由于很少回家,家中两岁的孩子见了面已经不认识他这个爸爸了……记者走在钻机间采访时发现,尽管这里条件艰苦,却从来没有人心涣散、士气低落的现象发生,钻工兄弟们每天都精神焕发、干劲十足。黝黑的面庞时常浮现出笑容,工地上时而飘扬着激昂的《地勘四院院歌》……
ZK8302机台人员在抢抓工期的同时,不断分析研究新工艺,将绳索取芯液动潜孔锤钻具部分改动,最终试验取得成功,成功打下了2018.86米钻探深孔,刷新了河南省小口径岩芯钻探金矿勘查的孔深纪录。河南卫视新闻频道和三门峡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分别对该项成果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扬帆力排千重浪,再上潮头领风骚。从2005年实施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以来,地勘四院等单位承担的小秦岭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新发现了一批接替资源,为国家探明黄金储量110余吨,相当于发现了5个特大型金矿,为老矿山提供了后备资源。
畅想秦岭新蓝图
在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期间,关于小秦岭地区深部及外围金矿勘查的科研工作也在大力推进,其中由地矿一院主持完成的“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科研项目,在小秦岭地区共圈定出18个深部成矿预测找矿靶区,预测其深部现存资源量467吨。2013年5月, 该项目成果在全国整装勘查推进会上,受到了国土资源部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评定为优秀级。该项理论成果,科学论证了在深部和外围“再找一个小秦岭”不是神话,小秦岭地区蕴藏的“聚宝盆”等待着挖掘,新的蓝图等待着绘就,地勘四院作为专业技术支撑单位,在未来探寻小秦岭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将继续担当技术服务主力军的重任,为成功实现小秦岭接替资源整装勘查的全面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自信超越小秦岭,纵横钻探一百年。行走在高山荒野,探寻于地心深处,地勘四院人栉风沐雨、风餐露宿,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地质精神,以百万米的辉煌钻探业绩在小秦岭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立起了一个自信的脊梁。相信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小秦岭地区整装勘查项目的锤炼之后,地勘四院人的脚步将更加铿锵,收获将更加丰硕。
秦岭山下忆峥嵘
一入秦岭天地宽,无限生机映眼帘。小秦岭金矿田作为我国三大原生成矿带之一,自1964年被发现以来,先后探明大型金矿床5处、中型金矿床10处、小型金矿床20余处,先后建成国有大中型矿山数10座,是我国重要的岩金生产基地。如今,站在年岁愈久愈葱茏的小秦岭山下,回想起当年跋山开拓的峥嵘岁月,曾经在这里奉献了最美青春和无限热情的地勘四院人,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河南省第一座黄金矿山——秦岭金硐岔矿区的开发建设,河南小秦岭黄金地质勘探的序幕正式拉开。“七五”期间,国家对黄金的需求愈加迫切,对金矿地质勘探及黄金生产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黄金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七五”末期,河南省黄金工业形成了以黄金冶炼厂为龙头,以小秦岭地区为主要基地并向周边地区辐射的黄金产业新格局。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小秦岭地区地质找矿大会战期间,地勘四院充分发挥地质勘查主力军作用,成功打下10余万米钻探工作量,为小秦岭金矿田和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1985年,原河南省地矿厅以地勘四院小秦岭项目部为实验基地,成功进行了绳索取芯金刚石钻进新工艺的研究实验,随后该技术应用推广至全国,大大提高了地质勘探岩心钻探整体效率。80年代中后期,地勘四院迎来了钻探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优质孔率达95%以上,台月效率逐年提升,多次刷新小秦岭岩金钻探月进尺记录;最为突出的是位于小秦岭地区的十二号钻机,自1987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厅级文明机台,1988年被地矿部授予部级文明机台称号。地勘四院人在小秦岭打响了钻探第一枪,并于90年代初期以1012米的深孔,成功创下小秦岭钻探史上单孔绳索取芯新纪录。时至今日,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提起地勘四院,尚能记起他们当年身在金山一心一意干钻探的激情岁月。
河南省黄金产业历经十余年发展,到了1984年,全省黄金年产量跃居全国第二,并在此后20多年一直保持该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秦岭作为河南省的主要产金基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小秦岭矿区已探明黄金工业储量400余吨,占全省黄金工业储量一半以上。在此期间,地勘四院为小秦岭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为河南省黄金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技术再居制高点
一度如旭日吐薄、风光无限的小秦岭,随着近些年的强力开采,矿田地表及浅部已探明的资源陷入枯竭的尴尬境地。2005年,小秦岭矿区正式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全国危机矿山行列;2009年,灵宝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昔日的中国金城真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组织专家及时编制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被提到了重要工作议程,此项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推进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再找一个小秦岭”被提到了重要议程。
2010年,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及外围被国家确定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整装勘查区,也是河南省地矿局重大项目。钻探技术作为目前验证深部地下信息推断与解释的唯一手段,也是最终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主要手段,小秦岭金矿田深部钻探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地勘四院人肩上!
接到深部钻探任务后,地勘四院立即引进了塔上塔下操作视频可视化、钻探现场网络远程监控等新工艺、新方法。据了解,位于三门峡灵宝市朱阳镇的小秦岭矿区次级断裂构造非常发育,钻孔易发生掉块、漏失现象,钻进过程中回转阻力大、泵压高,设备易发生故障。小秦岭深部钻探钻孔设计孔深多在720米~1750米之间,矿区覆盖层厚,最大厚度达900多米,中间夹杂卵砾石和漂石。覆盖层和基岩接触带经常出现坍塌掉块,施工难度比预想的还要大。针对这些棘手问题,院领导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开会研究分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研制新型泥浆配方等各种有效应对措施,有效避免了钻探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为了适应小秦岭金矿田深部钻探的需求,提高钻探施工技术水平,地勘四院做了大量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期间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钻探技术培训班,并积极和中国地质大学合作成立“产学研”基地,开展技术攻关,对施工工艺做出了多种预案。最终,该院先后在多个矿区实践应用具有钻进效率高、钻孔质量好、钻探成本低等优点的新型系列绳索取芯液动潜孔锤,使钻进效率提高25%~40%、回次进尺提高30%左右,降低了钻探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2012年,由河南省国土厅审批的河南省小口径钻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地勘四院挂牌成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地勘四院对深部钻探工艺技术方法和复杂地层钻进技术方法的深入研究。施工期间,由该院选送的钻探技术人员在参加河南省钻探技能大赛中一举摘金,消息传来,不仅大大鼓舞了小秦岭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士气,更让该院的钻探品牌在河南省名声大噪。目前,地勘四院已形成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上下齐力搞研究、创新技术共发展的力量型专业技术团队。
深部找矿奏凯歌
纪录刷新的背后,凝聚的是地勘四院人无数的艰辛和汗水!在钻探突围的日子里,从院长到一线职工,每个人都把小秦岭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经过深入探访,记者发现了该院在小秦岭实现钻探突破的两大法宝:有效管理+激情。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小秦岭整装勘查项目是全国整装勘查工作的示范,对于缓解中原地区发展资源瓶颈制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钻探技术服务单位,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院长刘志国兼任项目指挥长,与班子成员多次研究探讨,明确提出“科学规范组织、严抓文明施工、人性化管理”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组织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项目部—机台”三级管理系统,成功实现“院宏观统筹—项目部全面管理—机台高效生产”的有效管理格局。 如果说领导的有效管理举措是帆,那么项目实施人员的工作激情便是桨,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必须扬帆起航、齐心划桨。地勘四院人便是一支精诚团结、齐心划桨、富有激情的远航队伍。
当记者来到项目施工现场时,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在海拔近2000米、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极其差的山区深处,地勘四院人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生产着。钻工们聚精会神地守着钻机,时而观察旁边的可视屏,时而调整手中的钻杆,机长穿梭在各个钻机间检查指导。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紧张繁杂,又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小秦岭山上的天气变化快,太阳还没把山头暖热,温度便骤然下降了,风吹得人直打哆嗦,1000多米的高差使得气压骤增,耳膜被大气死死地压着,听力也变得有点模糊。记者从采访中得知,钻工程朝辉从项目开始一直没回过家,家中老人身体不好,无人照顾,一直催着让他回去,他回家把老人安排妥当后,又火速赶回项目部;班长张红军一直患有严重的头疼病,阴冷天气尤为严重,但无论大家怎么劝,他都不肯下山,直到出现鼻血不止才到医院简单看了看,稍有缓解便迅速投入工作;机长刘泽新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休息,像个铁人一样,为了赶工期,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由于很少回家,家中两岁的孩子见了面已经不认识他这个爸爸了……记者走在钻机间采访时发现,尽管这里条件艰苦,却从来没有人心涣散、士气低落的现象发生,钻工兄弟们每天都精神焕发、干劲十足。黝黑的面庞时常浮现出笑容,工地上时而飘扬着激昂的《地勘四院院歌》……
ZK8302机台人员在抢抓工期的同时,不断分析研究新工艺,将绳索取芯液动潜孔锤钻具部分改动,最终试验取得成功,成功打下了2018.86米钻探深孔,刷新了河南省小口径岩芯钻探金矿勘查的孔深纪录。河南卫视新闻频道和三门峡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分别对该项成果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扬帆力排千重浪,再上潮头领风骚。从2005年实施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以来,地勘四院等单位承担的小秦岭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新发现了一批接替资源,为国家探明黄金储量110余吨,相当于发现了5个特大型金矿,为老矿山提供了后备资源。
畅想秦岭新蓝图
在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期间,关于小秦岭地区深部及外围金矿勘查的科研工作也在大力推进,其中由地矿一院主持完成的“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科研项目,在小秦岭地区共圈定出18个深部成矿预测找矿靶区,预测其深部现存资源量467吨。2013年5月, 该项目成果在全国整装勘查推进会上,受到了国土资源部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评定为优秀级。该项理论成果,科学论证了在深部和外围“再找一个小秦岭”不是神话,小秦岭地区蕴藏的“聚宝盆”等待着挖掘,新的蓝图等待着绘就,地勘四院作为专业技术支撑单位,在未来探寻小秦岭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将继续担当技术服务主力军的重任,为成功实现小秦岭接替资源整装勘查的全面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自信超越小秦岭,纵横钻探一百年。行走在高山荒野,探寻于地心深处,地勘四院人栉风沐雨、风餐露宿,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地质精神,以百万米的辉煌钻探业绩在小秦岭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立起了一个自信的脊梁。相信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小秦岭地区整装勘查项目的锤炼之后,地勘四院人的脚步将更加铿锵,收获将更加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