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经济管理方式上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是比较适用的,其目标是将县域经济壮大。在对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进行推行与落实期间,我们的出发点应是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实际应用期间,还要注意财政管理模式的因地适宜性,不能将所有地区都一概而论,如果能够将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合理的应用,那么不仅各地的财政管理体制能够得到完善与创新,其管理效率也将得到显著的提升,下面我们就将对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推行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经过我们对资料的探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县乡财政困难问题近年来屡见不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可能引发一些地方财政风险问题出现,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稳定都是具有不利影响的,因此现阶段中央政府对此问题广泛关注,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也被多次提及,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省管县这一财政方式已经进入试行阶段,但是总的来说,这一财政管理方式还没有得到大范围贯彻与落实,各地对于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也不具备统一的认识,因此,本文将对其概念,已经应用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壮大县域经济这一目标在省管县财政体制管理方式下的可行性
省管县这一财政制度要想得以运行,就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相适应。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要在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性质下进行创新。在实现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过程中,不仅要对市场失灵的公共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探索,还要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进行建立。上文中我们提到,推进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的目标,就是壮大县域经济,因此下面我们就将对县域经济目标实现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县域经济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与走势也与民生具有直接关系。我们通过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在2006年底期间,已经有2072个行政单位被列为县域经济的统计范围,这个数据中所涵盖的人口数据也是比较大的,占有我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而在省管县的财政管理方式下,城镇资产总数也呈现了逐年上涨的趋势,由此可见,县域经济走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县域经济得以壮大。
(二)我国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系
在我国2008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壯大县域经济”以及“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这两大目标被明确提出,这也充分体现了壮大县域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并且城乡居民的各方面都还具有较大反差,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现象有财政支出、消费水平以及居民收入等等。在公共财政长期缺位的情况下,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矛盾也愈加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增收难度大以及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这些问题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现阶段城市发展与改革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战略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策略
地方的财政收支结构,是政府施政方向的基本体现。在2006年期间,我国已经将乡财县管这一管理方式向28各省份推行,省管县战略也在18个省份火热进行,这一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推行后,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呈现了逐年上涨的趋势,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其次,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下,县市发展的积极性能够得到调动,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该财政管理方式还能促进财力进一步下移,使县乡财政困难的状况得到缓解。除此之外,政府财政管理的执行力也能够在该管理方式中得到体现,在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落实之后,财政政策能够直达到县级单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间环节出现理解误差问题,从而增进了上下级的沟通,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总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实行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是在政府经济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与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是不存在对立问题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需要通过财政实现经济配置资源的调节,也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职能的基本工具。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财政体制的改变与管理方式的创新是具有区别的。下面我们就将对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具体实现措施进行分析。
(一)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基地上展开工作
上文中我们提到,在对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进行推行期间,要注意因地适宜性,不能搞一刀切。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趋势,但是一些地区县管体制失灵现象依旧存在,因此推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是有必要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很多地区的主要经济基础都是农业,在二、三产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县级经济发展也很难得到保障。其次,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实践期间,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省级城市对县级城市起到了辐射作用,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减,但是在实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后,省级对县级财政管理也出现了力不从心的现象,因此应在实际工作期间,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强化。
(二)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下对相关体制进行建立与完善
现阶段,双轨运行是大多地区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下的状态,也就是说,省级与市级共同对县级财政实现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使市级财政管理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但是也同时增加了行政成本,在财政分配自主权方面,县级会受到更大的限制,这样的情况下,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实际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相关的管理体制进行建立与完善。首先,相关部门应对省与县的财政分配政策进行明确,并且对县市分享比重进行扩大,在这样的前提下,县市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就会得以增强,从而实现县级财政预算与实际支出的统一性,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地区的财政管理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近年来,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多次被提出,并且在一些地区正式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实现期间,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否则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本文我们对其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对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的理念进行了探究,希望我国社会经济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财政局)
经过我们对资料的探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县乡财政困难问题近年来屡见不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可能引发一些地方财政风险问题出现,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稳定都是具有不利影响的,因此现阶段中央政府对此问题广泛关注,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也被多次提及,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省管县这一财政方式已经进入试行阶段,但是总的来说,这一财政管理方式还没有得到大范围贯彻与落实,各地对于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也不具备统一的认识,因此,本文将对其概念,已经应用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壮大县域经济这一目标在省管县财政体制管理方式下的可行性
省管县这一财政制度要想得以运行,就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相适应。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要在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性质下进行创新。在实现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过程中,不仅要对市场失灵的公共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探索,还要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进行建立。上文中我们提到,推进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的目标,就是壮大县域经济,因此下面我们就将对县域经济目标实现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县域经济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与走势也与民生具有直接关系。我们通过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在2006年底期间,已经有2072个行政单位被列为县域经济的统计范围,这个数据中所涵盖的人口数据也是比较大的,占有我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而在省管县的财政管理方式下,城镇资产总数也呈现了逐年上涨的趋势,由此可见,县域经济走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县域经济得以壮大。
(二)我国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系
在我国2008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壯大县域经济”以及“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这两大目标被明确提出,这也充分体现了壮大县域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并且城乡居民的各方面都还具有较大反差,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现象有财政支出、消费水平以及居民收入等等。在公共财政长期缺位的情况下,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矛盾也愈加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增收难度大以及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这些问题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现阶段城市发展与改革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战略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策略
地方的财政收支结构,是政府施政方向的基本体现。在2006年期间,我国已经将乡财县管这一管理方式向28各省份推行,省管县战略也在18个省份火热进行,这一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推行后,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呈现了逐年上涨的趋势,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其次,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下,县市发展的积极性能够得到调动,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该财政管理方式还能促进财力进一步下移,使县乡财政困难的状况得到缓解。除此之外,政府财政管理的执行力也能够在该管理方式中得到体现,在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落实之后,财政政策能够直达到县级单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间环节出现理解误差问题,从而增进了上下级的沟通,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总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实行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是在政府经济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与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是不存在对立问题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需要通过财政实现经济配置资源的调节,也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职能的基本工具。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财政体制的改变与管理方式的创新是具有区别的。下面我们就将对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具体实现措施进行分析。
(一)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基地上展开工作
上文中我们提到,在对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进行推行期间,要注意因地适宜性,不能搞一刀切。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趋势,但是一些地区县管体制失灵现象依旧存在,因此推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是有必要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很多地区的主要经济基础都是农业,在二、三产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县级经济发展也很难得到保障。其次,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实践期间,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省级城市对县级城市起到了辐射作用,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减,但是在实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后,省级对县级财政管理也出现了力不从心的现象,因此应在实际工作期间,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强化。
(二)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下对相关体制进行建立与完善
现阶段,双轨运行是大多地区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下的状态,也就是说,省级与市级共同对县级财政实现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使市级财政管理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但是也同时增加了行政成本,在财政分配自主权方面,县级会受到更大的限制,这样的情况下,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实际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相关的管理体制进行建立与完善。首先,相关部门应对省与县的财政分配政策进行明确,并且对县市分享比重进行扩大,在这样的前提下,县市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就会得以增强,从而实现县级财政预算与实际支出的统一性,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地区的财政管理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近年来,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多次被提出,并且在一些地区正式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实现期间,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否则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本文我们对其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对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的理念进行了探究,希望我国社会经济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