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关于教学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数学生活化”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親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有自己的体会:
1.引进生活元素,激活数学学习的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我们应该正视的是: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他们的学习无可奈何的在”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思想指导下被动的周而复始,没有激情,没有惊喜,没有乐趣,学习兴趣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果教师能善于找到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活的元素,那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校本特色,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引入:首先,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例如:我在教学《折扣》研讨课时,作了如下设计:”谢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甲、乙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香港城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泰兴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作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单位”1”的量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进入角色中.
2.数学教学要善于提取生活信息
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取生活数学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动手制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墨水瓶盒、烟盒、牙膏盒、粉笔盒等,还有学生说书也是长方体.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时,同学们很容易地找到: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和正方体有8个顶点等.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抽象出它们的特征,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3.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师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养成用数学的态度分析周围事物,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习惯.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块长方形铁板,长20厘米,宽14厘米.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学生从这个平面的图形中,很难找到盒子的长、宽、高,从而无法求出盒子的体积.教学这道题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组织他们去讨论,从而解决了问题.学生先按照题目意思画出平面图,剪去四个角,再把剩下的图折成长方体盒子.这时就有不少学生高兴地叫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没有让他们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要求他们:”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这时学生有强烈表现的欲望,急于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他们都很主动,讨论也很热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思路渐渐清晰、明朗.汇报时,学生的情绪都很兴奋,有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路,有的用算式表示解题的过程,可贵的是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计算盒子表面积的问题……他们互相补充,成功地解答了这道数学题.
4.数学问题生活化、实现化
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拿几幅挂历出来,让每个学生找一找,一年有多少月,每个月的天数是一样吗?哪几月是31天?哪几月是30天?每年的二月是一样吗?如此切身动手操作和切身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一定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既可以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使得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吧.
1.引进生活元素,激活数学学习的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我们应该正视的是: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他们的学习无可奈何的在”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思想指导下被动的周而复始,没有激情,没有惊喜,没有乐趣,学习兴趣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果教师能善于找到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活的元素,那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校本特色,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引入:首先,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例如:我在教学《折扣》研讨课时,作了如下设计:”谢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甲、乙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香港城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泰兴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作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单位”1”的量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进入角色中.
2.数学教学要善于提取生活信息
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取生活数学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动手制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墨水瓶盒、烟盒、牙膏盒、粉笔盒等,还有学生说书也是长方体.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时,同学们很容易地找到: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和正方体有8个顶点等.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抽象出它们的特征,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3.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师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养成用数学的态度分析周围事物,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习惯.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块长方形铁板,长20厘米,宽14厘米.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学生从这个平面的图形中,很难找到盒子的长、宽、高,从而无法求出盒子的体积.教学这道题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组织他们去讨论,从而解决了问题.学生先按照题目意思画出平面图,剪去四个角,再把剩下的图折成长方体盒子.这时就有不少学生高兴地叫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没有让他们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要求他们:”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这时学生有强烈表现的欲望,急于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他们都很主动,讨论也很热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思路渐渐清晰、明朗.汇报时,学生的情绪都很兴奋,有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路,有的用算式表示解题的过程,可贵的是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计算盒子表面积的问题……他们互相补充,成功地解答了这道数学题.
4.数学问题生活化、实现化
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拿几幅挂历出来,让每个学生找一找,一年有多少月,每个月的天数是一样吗?哪几月是31天?哪几月是30天?每年的二月是一样吗?如此切身动手操作和切身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一定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既可以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使得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