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0102
摘要:目前铁路工务部门对线路的日常捣固作业,均使用软轴捣固机,其所用的振捣棒损坏率比较高,已经成为各个工务段工厂的主要任务,从北京局“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的主题实践活动出发,概括介绍软轴捣固机振捣棒的维修工艺。
关键词:软轴捣固机;振捣棒;维修;方法
2016年的下半年,保定工务段的振捣棒维修每个月保持在200根左右,成为工厂的主要任务,在近期连续购买上百根胶管以及软轴心全部用完的情况下,最近又是告急。因此,为了实现增效节支,减少工作量,工厂近日组织了技术骨干利用半天的时间,利用“头脑风暴”法的开展研讨会,探讨维修方法,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16年下半年振捣棒的维修记录,得出30~40%是胶管折断,40~50%软轴心折断。可以说这两项故障是维修工作量大的主要原因,根据结构分析,它们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因此,这两项之间一定存在着必然联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对振捣棒进行“解剖”研究。 “解剖”后的结构如图片所示。
通过解剖后的理论分析:软管中的螺旋弹簧钢片应该是均匀的。但是,在与手柄钢管接口处出现“张嘴”状态。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在振捣棒使用过程中,手柄与棒之間是相对固定的,而镐板插入石渣的方向基本是不变的,也就是在使用过程中整个棒的弯曲点方向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经过长时间使用,产生塑性变形所造成。出现这种情况后,外面的橡胶反复挤压拉长,形成疲劳折断。在此过程中,此处的弯曲角度逐渐加大,轴心的弯曲角度也随着加大,因轴心具有弹性,自身具有抗拒弯曲的本能,进而在轴心高速转动的情况下,与螺旋弹簧钢片产生摩擦生热,再加上螺旋弹簧钢片是插在手柄钢管内的,势必造成螺旋弹簧钢片的内径变小,减小轴心的转动空间,同时增加轴心与螺旋弹簧钢片内壁的摩擦面。在这种摩擦生热的环境下,螺旋弹簧钢片的温度不断升高,外面的橡胶在温度升高后失去自有的弹性,“包裹力”逐渐减小,使此处更加容易弯曲,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产生:外面的橡胶疲劳折断、螺旋弹簧钢片高温退火、轴心退火降低抗扭力而被“拧”断,通过右边的照片足以证明以上的论断。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建议生产厂商:改变设计结构,将螺旋弹簧钢片与手柄钢管之间的插接结构改变为“对接管箍结构”,使轴心的转动空间都是一个尺寸,从而达到均匀摩损,克服局部退火现象。
(2)改变润滑油。由于轴心是在螺旋弹簧钢片内高速运转,于内壁产生摩擦,为了降低摩擦系数,通常在轴心上涂抹普通黄油,这种油脂在有温度的情况下,很容易变成液态流向低处,即部分流入振动源(在设计结构上有油封,但是,油封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造成没有振动(外部良好就是不振)的现象。因此,改用二硫化钼润滑脂,它具有耐高温的性能,可以减少润滑脂的液态化,使轴心的润滑效果延长,同时减少因有油振动源不振的现象。
(3)涂抹油脂的部位。每次维修过程中,必须在振捣棒的弯曲点左右各200毫米范围内涂满油脂,从而降低弯曲点的摩擦系数,延长使用寿命。
(4)增加弯曲点的抗弯强度。利用厚度在5毫米以上的橡胶包裹在弯曲点上,从而增加抗弯强度,减少胶管的疲劳折断。
3 实际效果
经过目前的实施,维修工作量大幅降低,每月降到40%,维修数量保持在80根左右。
4 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
4.1 节约工费
按目前维修一根平均用工0.25计算,人均日工资200元。则每月节约工费:(20080)*0.25*200=6000元,每年:6000*12=72000=7.2万元。
4.2 节约材料费
按16年平均计算,每年维修数量在200*12=2400根左右,改变维修方法后,每月维修80根,每年维修数量在80*12=960根左右,减少:2400960=1440根,根据16年维修统计36%需要更换胶管和45%需要更换轴心进行计算,胶管单价:240元;轴心单价:90元。节省成本为:胶管1440*36%*240=124416元;轴心1440*45%*90=58320元,共计:124416+58320=182736=18.2736万元。
两项合计共节约成本支出:7.2+18.2736=25.4736万元。
4.3 社会效益
通过提高了维修质量,减少了因维修振捣棒而发生的差旅费以及交通运输费,并减少了交通安全不利因素。
摘要:目前铁路工务部门对线路的日常捣固作业,均使用软轴捣固机,其所用的振捣棒损坏率比较高,已经成为各个工务段工厂的主要任务,从北京局“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的主题实践活动出发,概括介绍软轴捣固机振捣棒的维修工艺。
关键词:软轴捣固机;振捣棒;维修;方法
2016年的下半年,保定工务段的振捣棒维修每个月保持在200根左右,成为工厂的主要任务,在近期连续购买上百根胶管以及软轴心全部用完的情况下,最近又是告急。因此,为了实现增效节支,减少工作量,工厂近日组织了技术骨干利用半天的时间,利用“头脑风暴”法的开展研讨会,探讨维修方法,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16年下半年振捣棒的维修记录,得出30~40%是胶管折断,40~50%软轴心折断。可以说这两项故障是维修工作量大的主要原因,根据结构分析,它们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因此,这两项之间一定存在着必然联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对振捣棒进行“解剖”研究。 “解剖”后的结构如图片所示。
通过解剖后的理论分析:软管中的螺旋弹簧钢片应该是均匀的。但是,在与手柄钢管接口处出现“张嘴”状态。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在振捣棒使用过程中,手柄与棒之間是相对固定的,而镐板插入石渣的方向基本是不变的,也就是在使用过程中整个棒的弯曲点方向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经过长时间使用,产生塑性变形所造成。出现这种情况后,外面的橡胶反复挤压拉长,形成疲劳折断。在此过程中,此处的弯曲角度逐渐加大,轴心的弯曲角度也随着加大,因轴心具有弹性,自身具有抗拒弯曲的本能,进而在轴心高速转动的情况下,与螺旋弹簧钢片产生摩擦生热,再加上螺旋弹簧钢片是插在手柄钢管内的,势必造成螺旋弹簧钢片的内径变小,减小轴心的转动空间,同时增加轴心与螺旋弹簧钢片内壁的摩擦面。在这种摩擦生热的环境下,螺旋弹簧钢片的温度不断升高,外面的橡胶在温度升高后失去自有的弹性,“包裹力”逐渐减小,使此处更加容易弯曲,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产生:外面的橡胶疲劳折断、螺旋弹簧钢片高温退火、轴心退火降低抗扭力而被“拧”断,通过右边的照片足以证明以上的论断。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建议生产厂商:改变设计结构,将螺旋弹簧钢片与手柄钢管之间的插接结构改变为“对接管箍结构”,使轴心的转动空间都是一个尺寸,从而达到均匀摩损,克服局部退火现象。
(2)改变润滑油。由于轴心是在螺旋弹簧钢片内高速运转,于内壁产生摩擦,为了降低摩擦系数,通常在轴心上涂抹普通黄油,这种油脂在有温度的情况下,很容易变成液态流向低处,即部分流入振动源(在设计结构上有油封,但是,油封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造成没有振动(外部良好就是不振)的现象。因此,改用二硫化钼润滑脂,它具有耐高温的性能,可以减少润滑脂的液态化,使轴心的润滑效果延长,同时减少因有油振动源不振的现象。
(3)涂抹油脂的部位。每次维修过程中,必须在振捣棒的弯曲点左右各200毫米范围内涂满油脂,从而降低弯曲点的摩擦系数,延长使用寿命。
(4)增加弯曲点的抗弯强度。利用厚度在5毫米以上的橡胶包裹在弯曲点上,从而增加抗弯强度,减少胶管的疲劳折断。
3 实际效果
经过目前的实施,维修工作量大幅降低,每月降到40%,维修数量保持在80根左右。
4 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
4.1 节约工费
按目前维修一根平均用工0.25计算,人均日工资200元。则每月节约工费:(20080)*0.25*200=6000元,每年:6000*12=72000=7.2万元。
4.2 节约材料费
按16年平均计算,每年维修数量在200*12=2400根左右,改变维修方法后,每月维修80根,每年维修数量在80*12=960根左右,减少:2400960=1440根,根据16年维修统计36%需要更换胶管和45%需要更换轴心进行计算,胶管单价:240元;轴心单价:90元。节省成本为:胶管1440*36%*240=124416元;轴心1440*45%*90=58320元,共计:124416+58320=182736=18.2736万元。
两项合计共节约成本支出:7.2+18.2736=25.4736万元。
4.3 社会效益
通过提高了维修质量,减少了因维修振捣棒而发生的差旅费以及交通运输费,并减少了交通安全不利因素。